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氧化石墨烯基纳滤分离膜的性能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00:00
   压力驱动下的纳滤分离膜,其本征的孔结构特点和表面化学性质赋予了其优异的溶剂渗透性能和溶质截留效果,在食品加工、污水净化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氧化石墨烯易于成膜和功能化的特点使其在纳滤分离膜领域表现出良好应用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纯的氧化石墨烯薄膜由于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导致其水通量低、在水中易于分散。本论文重点研究了还原程度对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水通量、分离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并设计制备出新型多孔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金刚石复合的高性能碳基纳滤膜。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水热还原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实现了对氧化石墨烯还原程度的控制,系统研究了还原程度对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及其组装薄膜的结构和渗透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20 ℃水热处理可得到弱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其保持了氧化石墨烯原有的良好分散性和亲水特性。并且,弱还原在增加纳米片sp2区域数量的同时,使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大部分区域保持了大的层间距。该弱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水通量可达56.3 L nT2 h-1 bar-1,较氧化石墨烯薄膜和完全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水通量分别提高了 4倍和104倍,同时对不同粒径和电荷的染料分子具有优异的截留性能(负电荷的甲基蓝95%,正电荷伊文思蓝97%,负电荷罗丹明B 98%)。研究还发现,弱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在酸碱环境下较氧化石墨烯薄膜表现出更好的的结构稳定性和更优越的分离性能。2)采用过氧化氢水热处理方法,制备出具有1-3 nm均匀孔洞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进而将其与高温石墨化处理的金刚石粒子(粒径尺寸在3-10 nm)复合,通过共组装法制备出新型多孔石墨烯/纳米金刚石复合碳基纳滤膜。研究发现,纳米金刚石均匀插层于多孔还原氧化石墨烯层间,有效抑制了石墨烯片层的堆叠,获得了适于水快速通过的纳米通道,其在压力驱动下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随纳米金刚石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水通量显著增加,但截留性能急剧下降。在两者质量比为1:1时获得的复合薄膜的分离性能最佳,其水通量约为246.1 Lm-2h-1 bar-1,并对不同尺寸的染料分子表现出90%以上优异的截留性能。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051.893
【部分图文】:

石墨,石墨化


极大的研究兴趣。以碳纳米管为例[3],分子动力学研宄表明单壁碳纳米管的超长逡逑的低摩擦石墨化表面为水流提供了快速的传递通道,纳米级尺度的管径逡逑(0.47-0.81邋rnn)能够实现溶液中无机盐的有效截留。如图1.1,对于以石墨烯为逡逑代表的二维材料,可以通过在完美的sp2杂化原子晶格表面引入适当尺寸的纳米逡逑孔来筛分混合溶液或气体中的组分,或以纳米片为基本单元设计堆叠结构和二维逡逑石墨化通道,来制备具有优异传质特性的选择性功能膜。逡逑本章绪论以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纳米孔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薄膜及石墨烯基逡逑复合薄膜)这类新型碳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为基础,简要介绍逡逑其成膜组装及修饰方法,并结合传统商用聚合物分离膜的性能特点、截留机理、逡逑4逡逑

石墨,制备方法


量子霍耳效应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逡逑作为由三重键合C-C键组成的完美二维材料,石墨烯是目前报道的本征强逡逑度最高的的材料。如图1.2所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ames等[6]利用原子力显微逡逑镜对单片石墨烯膜进行力学测试,通过测量悬浮石墨烯膜的变形深度与原子力探逡逑针施加力的对应关系,发现石墨烯具备优异的本征拉伸强度和弹性性能。由二维逡逑蜂窝状晶格紧密堆积排列的完美单层石墨烯,片层间不存在碳原子缺陷,即使原逡逑子尺寸最小的氦气也不能通过石墨烯薄膜。逡逑1.2.2石墨烯的制备方法逡逑为了探索石墨烯材料特征的结构性质及其层出不穷的应用潜力,石墨烯的可逡逑控制备与功能化成为继续深入研宄物理化学性质和实现潜在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逡逑?逡逑Mechanical邋exfoliation逡逑(research,逡逑CVD逦prototyping)逡逑(coating,邋bio,邋transparent逡逑'qu邋conductive邋layers,逡逑*.p邋?邋electronics

生长机制,铜基,石墨,基底


遵循渗碳-析碳生长机制;(b)铜表面生长石墨烯的碳同位素分布交替出现,遵循表逡逑面吸附生长机制[8]逡逑如图1.4所示,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生长石墨烯[9],主要是利用气态碳逡逑源,在高温条件下在过渡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表面上催化生长来实现。从生长机理逡逑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种[8]:邋(1)若使用的基底有较大的溶碳量,在高温时将碳原子逡逑渗入体相,降温时再将其内部的碳原子析出并在金属表面形成石墨烯,代表材料逡逑为金属镍(Ni);然而以Ni为基底生长的石墨烯薄膜厚度不均一,一般为单层和逡逑多层的混合物。(2)若使用的基底有较小的溶碳量,高温条件下气态碳源仅能吸逡逑附于基底表面,并催化裂解出碳原子,进而表面成核生长出石墨烯结构,代表材逡逑料为金属铜(Cu)。以Cu衬底为代表的低溶碳量材料表面吸附过程更利于均匀逡逑-逦石墨烯的生长。除了传统的金属过渡金属基底,以si02、Al203为代表的氧化物逡逑基底和NaCl等无机盐固体基底上生长石墨烯的工作也不断被报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萌;马晓璇;;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现状研究[J];新材料产业;2018年08期

2 张国辉;;流动注射仪测定挥发酚用分离膜的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8年17期

3 张伟;;分离膜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班将于2017年3月在天津举办[J];水处理技术;2017年02期

4 ;膜工业协会分离膜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班将于3月份在津举办[J];膜科学与技术;2017年01期

5 ;科技部认定天工大“分离膜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J];膜科学与技术;2017年01期

6 ;我国科学家研究二氧化碳分离膜取得突破[J];低温与特气;2017年01期

7 ;我国突破二氧化碳分离膜技术[J];石油化工应用;2017年04期

8 ;哈工大二氧化碳分离膜研究取得突破[J];膜科学与技术;2017年02期

9 ;天津工大谭小耀教授团队高温氢分离膜研究获重要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7年02期

10 江鹏;罗斌;程志华;;有机分离膜抗污染改性研究进展[J];能源与环境;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初升;王俊伟;徐鑫;;海水淡化用高稳定性疏水无机分离膜的合成和表征[A];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陈莉;;抗微生物污染PVDF分离膜的构建及性能研究[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3 谢春玲;;美国海德能公司分离膜技术在制药行业应用[A];海峡两岸膜法水处理院士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4 孟广耀;董强;刘杏芹;彭定坤;;无机多孔分离膜的若干新进展[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5 马艳勋;张鑫巍;栗广勇;;有机蒸气分离膜的工业应用[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靳健;;高通量多级孔结构分离膜的构筑与应用研究[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4年

7 周立志;王星;平郑骅;;一种新型的亲水性有机/无机渗透蒸发分离膜的研制[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刘;王海涛;戴海平;于nI;;医用分离膜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娟;王孝军;张刚;杨杰;;高性能聚芳硫醚砜分离膜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汪锰;吴礼光;莫剑雄;高从X&;;氧化还原引发接枝—填充聚合制备环境响应型分离膜[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膜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王继文;分离膜产业亟待规范[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危丽琼;分离膜企业踌躇满志忙扩能[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张国华;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天津成立[N];中国质量报;2008年

4 吴巧君;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津成立[N];天津日报;2008年

5 华信;无机分离膜技术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1年

6 李晓岩;新工艺突破分离膜技术瓶颈[N];中国化工报;2002年

7 记者 张晔;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江苏组建[N];科技日报;2012年

8 金雪华;纪念乙种分离膜制造技术启动50周年大会召开[N];中国冶金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危丽琼;分离膜:高新技术惠民生[N];中国化工报;2012年

10 记者 陈其珏;上市公司将享分离膜大发展“红利”[N];上海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菁菁;CO_2电化学分离膜的制备、性能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聂富强;丙烯腈/马来酸共聚物分离膜的制备及表面改性[D];浙江大学;2004年

3 沈江南;固载促进传递CO_2分离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永红;新型陶瓷分离膜制备科学基础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张海民;功能性TiO_2纳米结构分离膜及电极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朱志文;高性能与高稳定性致密陶瓷氢分离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李伟;陶瓷中空纤维氧分离膜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代正伟;聚丙烯分离膜的亲水化[D];浙江大学;2010年

9 范新飞;基于碳纳米管分离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辅助膜分离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10 刘通;高性能双相复合中空纤维陶瓷氧分离膜和膜反应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彩锋;抗微生物污染分离膜的构建及其应用[D];烟台大学;2018年

2 张晴;氧化石墨烯基纳滤分离膜的性能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张晓晶;UiO-66分离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雷小平;金属有机框架(MOFs)-PVDF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5年

5 邢毓成;氧化石墨烯基分离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6 赵晓乐;锂离子分离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余常友;光催化改性PVDF分离膜制膜设备设计及分离膜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焦放健;钻井液油气分离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9

本文编号:2830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30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e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