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固有孔高分子杂化膜界面形态调控及改进Maxwell模型

发布时间:2020-11-20 03:21
   固有孔高分子(PIMs)膜作为一类有机分子筛膜,兼具高分子膜易加工和无机膜高渗透通量的优点,是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大规模碳捕集过程的膜材料之一。本论文以PIMs为研究对象,针对PIMs膜选择性低的关键科学问题,采用简便、通用的物理共混法制备杂化膜,提出了调控膜界面缺陷、界面自由体积和界面相互作用的策略,实现了CO_2/CH_4的高效分离;通过分析杂化膜界面多级结构,提出了界面参数对膜内气体传递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而建立了关联填充剂结构参数、膜界面参数与膜分离性能的改进Maxwell模型,以期为高性能杂化膜规模化制备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杂化膜界面缺陷调控及Maxwell模型:制备ZIF-67填充PIMs杂化膜,通过优化制膜工艺改善界面相容性和界面缺陷;ZIF-67窗口尺寸3.4?,本征渗透通量为8000 Barrer,CO_2/CH_4选择性为45;ZIF-67主要强化膜扩散机制,膜CO_2渗透通量达到5206 Barrer,CO_2/CH_4选择性达到16.8,分离性能突破2008年Robeson upper bound,且能较好拟合Maxwell模型。杂化膜界面自由体积调控及一次改进Maxwell模型:制备ZIF-67空心微球填充PIMs杂化膜,通过调节空腔大小调控界面自由体积;ZIFs壳层发挥尺寸筛分功能,提高选择性;中空结构提供额外的自由体积,提高通量;建立了关联空腔尺寸与膜分离性能的一次改进Maxwell模型。实验证明当空腔尺寸为275 nm,壁厚为55 nm,填充量为28 vol%时,膜CO_2渗透通量为7128 Barrer,CO_2/CH_4选择性为16.4,膜渗透通量和选择性同时提升且突破2008年Robeson upper bound,结果较好拟合一次改进Maxwell模型。杂化膜界面相互作用调控及二次改进Maxwell模型:制备不同粒径ZIF-67纳米颗粒填充PIMs杂化膜,通过调节颗粒尺寸调控界面相互作用位点数量;尺寸越小,与高分子基质作用位点数量越多,界面相互作用越强,膜选择性和抗老化能力提升;建立了关联高分子链段僵化区、填充剂皮层堵塞区等界面结构参数与膜分离性能的二次改进Maxwell模型。实验验证ZIF-67尺寸为30 nm时,膜CO_2渗透通量为2805 Barrer,CO_2/CH_4选择性为21.1,且120天后膜通量衰减仅为27%,结果较好拟合二次改进Maxwell模型。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051.893
【部分图文】:

增长曲线,京都


背景捕集的意义与环境问题是 21 世纪人们广泛关注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导致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川消融和生态环境失衡等,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美国,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 CO2含量持续上升并在 0 ppm(图 1-1)。现代社会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化石能源(煤)的急剧消耗。据报道,仅 2014 年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水泥生2排放量高达 37 Gt。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能源放量的根本手段之一,但这些技术受限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在在未来一个世纪内最主要的能源形式仍将是化石燃料。为降,各国均致力于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05 年签订的《京都将温室气体控制排放纳入国际条约。2009 年签订的《联合国》是继《京都协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

常规膜,目标分离,分离性能,性能对比


第 1 章 文献综述膜分离技术是以膜为分离介质,以膜两侧压力差为推动力,根率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新型分离技术[4]。膜分离技术融合了速率种过程,可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操作,过程无相变,选择性高,。膜分离技术可综合利用气体分子动力学尺寸、溶解性和反应适用于不同的分离场合和不同精度的分离要求。但受膜材料限术更适用于中小处理量的能源气纯化处理,对处理量较大且无体减排过程(如烟道气脱碳)[5]尚不具备经济性,需进一步开低制造成本的膜材料[6]。分离技术概述

结构图,网状,链状,结构图


图 1-3 网状 PIMs 和链状 PIMs 结构图Figure 1-3 Structures of network PIMs and linear PIM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岩;申永军;杨绍普;邢海军;;含负刚度器件的Maxwell模型动力吸振器的参数优化[J];振动与冲击;2019年04期

2 樊鹏玄;陈务军;赵兵;胡建辉;张大旭;房光强;彭福军;;基于广义Maxwell模型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力学本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年08期

3 骆鸿林;李创第;夏立志;;耗能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近似解[J];山西建筑;2011年21期

4 崔泽安;徐腾养;邬平波;;减振器对阻尼特性以及动力学性能影响[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7年11期

5 姚春梅;Maxwell模型粘弹性圆拱固有振动[J];佳木斯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张荣,何雪明;非牛顿润滑流的Maxwell模型的摄动解[J];工程数学学报;2003年06期

7 裘进浩;陈海荣;陈远晟;杜建周;;压电驱动器的非对称迟滞模型[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2年03期

8 潘开林;丘伟阳;袁超平;刘静;;基于Maxwell模型的树脂系基板中埋置电容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9年09期

9 秦月霞,胡德金;压电驱动器的非线性建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10 李创第;骆鸿林;陆运军;余亚平;;Maxwell粘滞阻尼器耗能结构的风振响应与等效风荷载取值[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星宇;固有孔高分子杂化膜界面形态调控及改进Maxwell模型[D];天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0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90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