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硫酸铬/草酸钠体系中三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11:28
  镀铬层具有优良的性能,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被业内称为三大镀种之一。传统的六价铬镀液和镀层性能具有众多优点,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六价铬的剧毒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限制使用。采用新型低毒、可常温操作的三价铬镀铬工艺替代传统的、高毒性的六价铬镀铬是大势所趋,已成为镀铬行业迫切需要攻克的、带有行业共性和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可引领镀铬工艺朝环保、绿色、低能耗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国内外对三价铬镀铬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但由于三价铬镀铬自身的困难以及配位剂、镀液酸度与三价铬离子之间复杂的配位关系,再加上人们对三价铬阴极还原机理的认识不够清楚,导致三价铬镀铬工艺发展缓慢,其镀液稳定性和镀层性能仍不及六价铬镀铬,目前只部分应用于装饰性镀铬,几乎尚未应用于功能性镀铬上。深入开展三价铬离子配位机理和阴极还原机理的研究是加速推进三价铬镀铬工艺产业化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硫酸盐镀铬体系中,阳极不产生有害的氯气,更符合环保要求,加上其镀铬层色泽更接近六价铬镀层的色泽,已成为当前三价铬镀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研究硫酸铬/草酸钠体系中三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以及添加剂聚乙二... 

【文章来源】: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硫酸铬/草酸钠体系中三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的研究


EQCM-Au电极在S1溶液中的CV(a)和频率变化Δf(b)曲线;

曲线,和频率,电极,溶液


闽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电位区间, 即 a, b 和 c 区。电位介于 0.50 V 到-0.60 V 的 a 区,电极表面几乎观流和频率的变化,说明电极表面没有发生电极反应。电位介于-0.60 V 到约-1.0,观察到电流增大,并在约-0.8 V 出现一个肩峰,而在 EQCM 电极上,当电位.0 V 之前,其频率几乎保持不变,即电极表面质量几乎不变。电位低于-1.0 电流和频率变化都迅速增大,表示阴极表面质量增大。反向扫描中,阴极电流,当电位高于-0.6 V 时,阴极电流几乎降为零,且在整个反向电位扫描过程中阳极氧化峰出现;与此同时,反向扫描到-1.0 V 之前,EQCM 电极表面质量仍但随后电位扫描中,EQCM 电极表面的质量逐渐减少。

曲线,多晶铂电极,阴极极化曲线,溶液


第 3 章 硫酸盐体系中三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的研究铂电极上其他电化学方法研究 阴极极化曲线 3.2 给出 0.5 V到-1.2 V 电位区间内多晶铂电极在 0.12 mol·L–1Na2C2O4(记溶液中的电位扫描曲线,扫描速率为 50 mV·s-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0.5 V范围内,铂电极上都几乎没有电流通过;从-0.4 V 开始,阴极电流都开始中,其电流增大可归结为氢离子和草酸根离子的还原[23];约在-0.72 V 处显的还原峰;从-1.02 V 开始,阴极电流又增大,这与草酸可分步电还原醇酸的报道一致[24]。1溶液中,在-0.6 V 附近出现一个明显的电流平台,平台电流约为 35 A·m-21.0 V 电位区间,电流几乎线性增大;当电位低于-1.0 V 后,电流增大,但率减缓。这与 3.1 节的实验结果及其讨论一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添加剂MPS和SPS及其与PEG、Cl-组合对铜镀层晶面取向的影响[J]. 魏泽英,王文静.  重庆大学学报. 2014(09)
[2]酸性镀铜整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黄远提,唐有根,罗玉良.  电镀与环保. 2014(05)
[3]甲酸盐三价铬电镀工艺的研究[J]. 舒莉,刘小华,魏喆良.  表面技术. 2014(02)
[4]硫酸盐溶液体系三价铬镀铬添加剂的研究[J]. 王伟,曾振欧,谢金平,李树泉.  电镀与涂饰. 2014(05)
[5]环保型三价铬电沉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途径及其展望[J]. 屠振密,胡会利,侯峰岩.  材料保护. 2012(03)
[6]新型硫酸盐三价铬镀铬液和镀层性能的研究[J]. 郭崇武,赖奂汶.  电镀与精饰. 2012(01)
[7]配位剂对低浓度硫酸铬镀铬的影响[J]. 毕四富,龚超,屠振密,李宁.  电镀与精饰. 2011(09)
[8]三价铬电镀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 杜登学,隋永红,周磊,李文鹏,张志鹏.  材料保护. 2010(04)
[9]三价铬装饰性镀铬新工艺的研究[J]. 田军,乔秀丽,聂春红.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10]常温高效硫酸盐三价铬电镀工艺[J]. 孙化松,屠振密,李永彦,李炳江,李宁.  材料保护. 2010(01)



本文编号:2897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97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c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