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锰酸锌负极材料的改性及低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0 17:24
  尖晶石型锰酸锌(ZnMn2O4)因其储量丰富、环境友好、高能量密度等优点逐渐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ZnMn2O4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导电率低、体积变化大,在首次放电过程中容量衰减快的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发展。本文针对ZnMn2O4自身的缺陷,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优化以及采用金属氧化物复合改性。主要采用共沉淀法、混合溶剂热法、微乳液法制备出不同形貌的ZnMn2O4电极材料。将不同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与ZnMn2O4进行复合,结合两种材料的优点,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此外,本文还探究了ZnMn2O4负极材料的低温(-15℃)电化学性能,具体研究如下:(1)采用共沉淀与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ZnMn2O4电极材料,并探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材料结晶度、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锰酸锌负极材料的改性及低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示意图,晶石,晶体结构,示意图


1绪论硕士学位论文8材料[62-64]。尖晶石结构的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ZnMn2O4因其价格低廉(Mn的价格约为Co价格的1/20)、储量丰富、对环境伤害孝工作电位低(脱锂电压为1.3-1.5V)、高能量密度等优点而从一系列电极材料中脱颖而出[65-70]。图1.3为四方尖晶石型ZnMn2O4的结构示意图(空间群I41/amd,晶胞参数a=b=0.5720nm,c=0.9245nm)。图中,在Zn2+和Mn3+离子周围分别着重示意出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配位。尖晶石具有立方密堆积(CCP)氧阵列,在该阵列中,Zn2+占据1/8四面体位置,Mn3+占据1/2八面体位置。这种特殊结构决定了过渡金属氧化物ZnMn2O4电极材料的稳定性较好。四方尖晶石型结构的ZnMn2O4与商用石墨负极材料的储锂机制不同,并不单单是转变反应或合金化反应,而是转变反应与合金化反应相结合。其电极材料的锂化/脱锂过程如下:首次放电反应(不可逆):ZnMn2O4+9Li++9e-→ZnLi+2Mn+4Li2O(1.4)首次放电的理论比容量为1008mAh·g-1,该过程是不可逆的。首次充放电循环中,Li+的嵌入脱出机理为:尖晶石ZnMn2O4在锂化过程中转化为ZnLi合金,金属Mn纳米颗粒嵌入无定形的Li2O基体中,在随后的脱锂过程中转化为MnO、ZnO、Li2O[71,72]。且首次循环中,容量的不可逆衰减较大,这主要与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不可逆形成、金属Mn和金属Zn不完全反应生成MnO和ZnO有关。后续充放电反应:2Mn+2Li2O2MnO+4Li++4e-(1.5)Zn+Li2OZnO+2Li++2e-(1.6)ZnLiZn+Li++e-(1.7)后续充放电总反应(可逆):ZnLi+3Li2O+2Mn2MnO+ZnO+7e-+7Li+(1.8)后续充放电反应的理论可逆比容量为784mAh·g-1,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后续充放电反应分别对应了合金ZnLi→ZnO以及金属Mn→MnO的转变。图1.3尖晶石型ZnMn2O4的晶体结构示意图1.4.2ZnMn2O4的常见制备方法1.

电镜图,放大倍数,微球,温度


3共沉淀法合成锰酸锌及锰酸锌/氧化锡复合物硕士学位论文183.2.2.1XRD谱图分析图3.1ZnMn2O4不同煅烧温度下的XRD谱图图3.1为400℃、600℃、800℃煅烧温度下制得的产物的XRD谱图。样品的所有衍射峰均与四方尖晶石型ZnMn2O4的标准PDF卡片(JCPDSNo.24-1133,空间群:I41/amd,a=b=5.720,c=9.245)相一致。此外,我们并未检测到杂质峰,说明制备的ZnMn2O4纯度较高。此外,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ZnMn2O4的相对峰值强度逐渐增大,说明制备的ZMO样品的结晶度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2.2.2形貌分析图3.2ZMO-400的扫描电镜图(a,b放大倍数不同)、ZMO-600的扫描电镜图(c,d放大倍数不同)以及ZMO-800的扫描电镜图(e,f放大倍数不同)由图3.2可以看出,制备的ZMO-400、ZMO-600、ZMO-600三种样品均为微球结构。如图3.2(a)所示,当煅烧温度为400℃时,微球表面较为光滑,纳米小颗粒发生了团聚。当煅烧温度从400℃升高到600℃时,微球结构被破坏,不再是规整的微球结构,而是由粒径为几十纳米的小颗粒团聚而成的微球,且表面更加粗糙,而且形成了很多气孔,(c)


本文编号:3091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091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f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