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二氧化钌修饰的碳纳米管在锂—二氧化碳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3-24 16:58
  锂-二氧化碳电池由于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捕获CO2的能力,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但是,锂-二氧化碳电池的放电产物Li2CO3具有反应活性低、分解电位高等特点,所以难以在低于4.0V的电位下实现完全分解。当电池多次循环后,Li2C03容易在电极表面堆积造,成多孔电极堵塞,从而影响电池的动力学过程、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且,过高的充电电位不利于电解液的稳定。同时,由于Li2C03在有机电解液中很难溶解,且导电性极差,限制了自身沿着催化剂表面垂直方向生长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电池的放电容量。因此,开发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活化Li2C03能力的高效催化剂,对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解决锂-二氧化碳电池中碳酸盐的堆积问题,对推进锂-空气电池的实际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当前锂-二氧化碳电池面临的重要挑战出发,采用二氧化钌与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CNT@Ru02)作为锂-二氧化碳电池正极催化剂,以降低Li2C03的分解电位。上述材料结合了CNT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和Ru02催化性能好的优点,相较于纯的CNT,材料表现出了更好的循环性能和更低的充电电位,极大的提升了电池的...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二氧化钌修饰的碳纳米管在锂—二氧化碳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图1.1锂-二氧化碳电池结构示意图??2??

反应路径,二氧化碳,完全可逆,和分解


电池循环性能比纯碳材料更优异的原因。而且Ru催化反应充电的电??位仅在3.8?V左右,大幅提升了锂-二氧化碳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他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充电路径,如图1.2所示[25,26]。在放电过程中,负极的金属锂失去电??子,在电解液中形成Li+,并向外电路提供一个电子。正极上Li+和C02在活性??位点附近结合生成C和Li2C〇3。充电过程涉及两个不同的反应路径,其中一个??3??

电极,原始状态,衍射图,石墨


4.5V后的TEM图;BN-hG电极原始状态、首次放电、充电(d)XRD图和(e)EIS图W??Dai?Liming等人设计了一种双功能的石墨烯基材料,并将其用作裡-二氧化??碳电池正极催化剂[3叱如图1.3所示,通过将石墨烯氧化,使石墨烯表面产生大??量的缺陷,并在后续处理时掺杂B和N,形成B和N共掺的多孔石墨烯(BN-hG)。??这样制备的BN-hG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且得益于B、N共掺带??来的优异的催化性能,电池表现出极高的可逆容量和明显降低的充放电极化。通??过TEM,他们发现放电产物Li2C03颗粒尺寸仅在50-200?nm左右,这也是为什??么电池的循环性能非常好的原因。何平等人将DEMS和同位素标记结合,原位??分析了?Li2C03在充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并发现LhC03在高电位下分解过??6??


本文编号:3098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098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