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炔碳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0 17:15
纳滤(Nanofiltration,NF)技术具有透水性好,操作压力低以及对染料分子保持良好截留效果的优点,在饮用水生产、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传统的纳滤膜由于受到“Trade-Off”效应的限制,无法在提高水通量的同时保持较高的选择性。因此,开发新型膜材料并对复合膜进行优化,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炔基碳材料(ACM)是一种新型碳基纳米材料,主要由sp2杂化碳和sp1杂化碳组成,本身固有3-5 nm的均匀分布孔隙,由于其高孔隙率以及表面的超亲水性,是高渗透性和选择性膜的理想选择。本研究首次以ACM为纳米添加材料制备新型ACM复合纳滤膜,并应用于水处理,研究其对有机染料和腐殖酸(HA)的分离性能。本研究首先采用多巴胺(DA)对ACM进行改性,通过真空辅助法在聚丙烯腈(PAN)基底上制备ACM-V复合膜。多巴胺在改性ACM的同时增强了复合膜的稳定性。探讨了不同炔碳材料、不同的聚合物基底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的的制膜材料:ACM-5型炔碳材料和PAN基底。通过FTIR、XPS、SEM、AFM等手段对复合膜制备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表征,结合不同DA与AC...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薄层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Fig.1-2?Structure?diagram?of?thin-film?composite?membrane??
聚合物多孔层的作用是降低透过液的传质阻力,从而提高TFC膜??的水通量;底层的无纺布支撑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膜在压力??驱动下损坏。与纤维素膜相比,TFC膜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每一层进行独立设计,??以在透水性、溶质选择性以及化学和热稳定性方面达到理想的膜分离性能t2G]。目前,??TFC膜被认为是最受欢迎和最可靠的纳滤膜材料,利用TFC膜进行水处理,其渗透??通量和水质比起初提高了?10倍以上[21_22]。??z超簿活性分离层???*_?无纺布支撑层??图1-2薄层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Fig.1-2?Structure?diagram?of?thin-film?composite?membrane??尽管纳滤膜分离技术目前用于各种应用中,但科学家们仍在致力于寻找更好的纳??滤膜材料。现今大多数纳滤膜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有机高分子种类繁多,??可以提供多种结构和性能,醋酸纤维素(CA)和硝酸纤维素聚砜(PSU)?[26],??聚醚砜(PES)[27],聚丙烯腈(PAN)?[28-29],聚偏氟乙烯(PVDF)?[3Q_31],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酰亚胺(PI)代表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有??机纳滤膜材料[32](图1-3)。纳滤膜也可以由无机膜材料制备而成,如陶瓷、碳基膜材??料、二硫化钼(M〇S2)?[333、石墨碳氮化物(g-C3N4)?[34]和新型的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等。此外,纳滤膜也可以通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而成。??CA?〇AC?°?PSU?W。切分??-*?n??-?L?|?n?L?」n??PES
文???1.2.4新型炔碳复合纳滤膜??1?\??Ct->C^C?=?C-????_〇=〇?〇.〇=〇_??雜1,/???卢??zc==弋?1?"??\?c,>=rn?>〇-6^°??PHHCs?V?? ̄〇^c=c?wW、??(cwu,?c,) ̄<a?,令?''〇、??CtCI6.CMH4BrI())?1=====^?、?,???N?,??一?%??/?\?/??Ul_SL—g|-_gj?/?\?/?%??、?/?\?/?\??图1-4新型炔基碳材料的合成路线??Fig.?1-4?Synthesis?route?of?new?alkynyl?carbon?materials??炔基碳材料是一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独特的SP-SP2碳??原子,均匀的孔和高度71共轭的结构在诸如气体分离,催化,水修复,湿度传感器和??能源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中提供了潜在的应用价值。Li等[75]人首次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利用六炔基苯在铜片表面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成功地在铜片表面上,合??成出炔碳薄膜。但生长在铜箔上的薄膜,不利于测试其膜分离性能。我们团队首次利??用电石为碳源,通过机械化学反应成功合成炔基碳材料纳米粉末,方便应用到膜分离??领域%77]。Li等^通过同样方法制备了?丫-石墨块,并通过系列表征证明Y-石墨炔为单??晶纳米片形貌,晶格常数为0.69?nm,是一种带隙能为2.58?ev的P型半导体[75]。炔基??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碳材料,具有固有的均匀分布孔隙,由于其超亲水性和高??孔隙率,也是高渗透性和选择性膜的理想选择。Zhao等通过共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声雾化喷涂工艺制备醋酸纤维素多孔膜[J]. 张晓琨,张晓晴,伍芳,赵媛媛,向勇.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8(10)
[2]Recent developments in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based on nanomaterials[J]. Yanli Ji,Weijie Qian,Yawei Yu,Quanfu An,Lifen Liu,Yong Zhou,Congjie Ga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7(11)
[3]纳滤分离机理及应用于高含盐溶液脱盐的进展[J]. 陈利,沈江南,林龙,周露明. 过滤与分离. 2009(04)
[4]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何毅,李光明,苏鹤祥,赵建夫. 过滤与分离. 2003(03)
博士论文
[1]基于多巴胺辅助共沉积技术的高性能复合纳滤膜研究[D]. 吕嫣.浙江大学 2018
[2]碳化钙的反应活化及新应用基础研究[D]. 李英杰.北京化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氧化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复合超滤膜的制备、调控及分离性能研究[D]. 张丽娜.浙江大学 2019
[2]利用CaC2和多卤代烃的机械化学反应制备碳材料[D]. 刘庆楠.北京化工大学 2017
[3]可高效分离单糖与二糖的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研究[D]. 邢阳.北京化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09850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薄层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Fig.1-2?Structure?diagram?of?thin-film?composite?membrane??
聚合物多孔层的作用是降低透过液的传质阻力,从而提高TFC膜??的水通量;底层的无纺布支撑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膜在压力??驱动下损坏。与纤维素膜相比,TFC膜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每一层进行独立设计,??以在透水性、溶质选择性以及化学和热稳定性方面达到理想的膜分离性能t2G]。目前,??TFC膜被认为是最受欢迎和最可靠的纳滤膜材料,利用TFC膜进行水处理,其渗透??通量和水质比起初提高了?10倍以上[21_22]。??z超簿活性分离层???*_?无纺布支撑层??图1-2薄层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Fig.1-2?Structure?diagram?of?thin-film?composite?membrane??尽管纳滤膜分离技术目前用于各种应用中,但科学家们仍在致力于寻找更好的纳??滤膜材料。现今大多数纳滤膜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有机高分子种类繁多,??可以提供多种结构和性能,醋酸纤维素(CA)和硝酸纤维素聚砜(PSU)?[26],??聚醚砜(PES)[27],聚丙烯腈(PAN)?[28-29],聚偏氟乙烯(PVDF)?[3Q_31],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酰亚胺(PI)代表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有??机纳滤膜材料[32](图1-3)。纳滤膜也可以由无机膜材料制备而成,如陶瓷、碳基膜材??料、二硫化钼(M〇S2)?[333、石墨碳氮化物(g-C3N4)?[34]和新型的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等。此外,纳滤膜也可以通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而成。??CA?〇AC?°?PSU?W。切分??-*?n??-?L?|?n?L?」n??PES
文???1.2.4新型炔碳复合纳滤膜??1?\??Ct->C^C?=?C-????_〇=〇?〇.〇=〇_??雜1,/???卢??zc==弋?1?"??\?c,>=rn?>〇-6^°??PHHCs?V?? ̄〇^c=c?wW、??(cwu,?c,) ̄<a?,令?''〇、??CtCI6.CMH4BrI())?1=====^?、?,???N?,??一?%??/?\?/??Ul_SL—g|-_gj?/?\?/?%??、?/?\?/?\??图1-4新型炔基碳材料的合成路线??Fig.?1-4?Synthesis?route?of?new?alkynyl?carbon?materials??炔基碳材料是一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独特的SP-SP2碳??原子,均匀的孔和高度71共轭的结构在诸如气体分离,催化,水修复,湿度传感器和??能源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中提供了潜在的应用价值。Li等[75]人首次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利用六炔基苯在铜片表面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成功地在铜片表面上,合??成出炔碳薄膜。但生长在铜箔上的薄膜,不利于测试其膜分离性能。我们团队首次利??用电石为碳源,通过机械化学反应成功合成炔基碳材料纳米粉末,方便应用到膜分离??领域%77]。Li等^通过同样方法制备了?丫-石墨块,并通过系列表征证明Y-石墨炔为单??晶纳米片形貌,晶格常数为0.69?nm,是一种带隙能为2.58?ev的P型半导体[75]。炔基??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碳材料,具有固有的均匀分布孔隙,由于其超亲水性和高??孔隙率,也是高渗透性和选择性膜的理想选择。Zhao等通过共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声雾化喷涂工艺制备醋酸纤维素多孔膜[J]. 张晓琨,张晓晴,伍芳,赵媛媛,向勇.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8(10)
[2]Recent developments in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based on nanomaterials[J]. Yanli Ji,Weijie Qian,Yawei Yu,Quanfu An,Lifen Liu,Yong Zhou,Congjie Ga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7(11)
[3]纳滤分离机理及应用于高含盐溶液脱盐的进展[J]. 陈利,沈江南,林龙,周露明. 过滤与分离. 2009(04)
[4]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何毅,李光明,苏鹤祥,赵建夫. 过滤与分离. 2003(03)
博士论文
[1]基于多巴胺辅助共沉积技术的高性能复合纳滤膜研究[D]. 吕嫣.浙江大学 2018
[2]碳化钙的反应活化及新应用基础研究[D]. 李英杰.北京化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氧化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复合超滤膜的制备、调控及分离性能研究[D]. 张丽娜.浙江大学 2019
[2]利用CaC2和多卤代烃的机械化学反应制备碳材料[D]. 刘庆楠.北京化工大学 2017
[3]可高效分离单糖与二糖的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研究[D]. 邢阳.北京化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09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10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