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温敏手性拆分膜的制备及拆分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04:03
  随着对光学手性药物需求量的增加,手性分离技术迅速发展。获取光学纯手性药物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数方法存在拆分过程繁琐、成本高等缺点。近年来,手性拆分凝胶因其分离过程简单、分离效率高而广受关注。本研究制备了手性微凝胶,探讨了微凝胶的手性识别和拆分机理并且制备了具有手性识别和拆分能力的温敏手性分离膜 PVDF-g-PNIPAAm/P(NIPAAm-co-AAc-L-PheEt)。首先,通过酰化反应,以L-苯丙氨酸乙酯盐酸盐为原料,与丙烯酰氯(AAc)反应合成手性单体L-苯丙氨酸乙酯丙烯酰胺(AAc-L-PheEt),然后采用自由基共聚的方式,将AAc-L-PheEt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共聚制备了手性微凝胶P(NIPAAm-co-AAc-L-PheEt)。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方法对手性单体和手性微凝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浊度法研究了手性微凝胶的温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NIPAAm-co-AAc-L-PheEt)手性微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且温敏性随着共聚配比中手性单体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手性微凝胶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和吸附D-苯丙氨酸...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温敏手性拆分膜的制备及拆分机理研究


图1-1三点相互作用模型[19]??Fig.?1-1?Three-point?interaction?model??

模型图,诱导契合,分子相互作用,钥匙


1.6手性识别机理的研究方法??分子识别是描述两个分子间特异性结合,并且这一过程是专一的。100多年??前,E.Fisher曾以“锁和钥匙”来描述分子识别的结合过程。分子识别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底物和受体的结合,底物是较小的分子,较大的分子是受体,分子识别过??程可能会引起一定的构象、光学和电学等性质的变化。利用分子识别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在信息存储和传递及超分子器件制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Q]。??GaborNaray-Szabo等[51]讨论了分子识别的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空间立构、静??电作用及疏水作用。空间作用意味着两个相互作用的原子间的距离大于其范德华??半径,作用力微弱。主客体原子间静电作用需要离子和极性原子的作用力最大。??疏水作用适用于在水溶液中非极性基团相互作用。分子识别在仿生传感t52-5'手??性物质拆分N-5'固相萃取158_%及药物控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些研宄都处于初级阶段真正产业化的很少。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及量子化学理论??的发展,分子模拟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体系的研宄中,为分子识别的研宄提了理论指导。??

示意图,拉马克,达尔文,诱导契合


m?m??图1-2分子相互作用示意图:(a)“锁和钥匙”模型;(b)“诱导契合”模型[61]??Fig.?1-2?Molecular?interaction?schematic?diagram:(a)lock-and-key?model;(b)induced-fit?model??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力学拆分方法的研究进展[J]. 龙安禄,周元敬,贾广飞,朱彦婷,雷维松.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09)
[2]旋光物质旋光方向的确定及旋光度测算[J]. 赵世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10)
[3]手性色谱柱法测定L-苯丙氨酸的光学纯度[J]. 苏红清,杨若因,李学英,徐明铭,王希蕾.  食品与药品. 2012(09)
[4]手性药物拆分新方法研究进展[J]. 李亮洪,李芬芳,邢健敏.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1(04)
[5]P(NIPA-co-NVP)温敏性凝胶微粒的药物释放与降解[J]. 徐建,张睿,何江川.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0(08)
[6]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J]. 卢定强,李衍亮,凌岫泉,涂清波,陈佳.  时珍国医国药. 2009(07)
[7]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应用[J]. 杨萍,孙益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8]温敏性微凝胶颗粒的制备与荧光性质研究[J]. 赵海峰,熊万斌,黄晓华,陈明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01)
[9]普鲁兰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J]. 相茂功,邓长江,郭学平,王凤山,朱希强.  食品与药品. 2008(01)
[10]脂肪酶在手性药物制备中的应用[J]. 张中义,吴新侠.  食品与药品. 2007(07)

博士论文
[1]规整多嵌段共聚物分子的结构及线团—球体转变[D]. 王伟.吉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分子对接构象搜索优化策略与算法研究[D]. 敖燕.电子科技大学 2014
[2]苯丙氨酸衍生物的手性拆分[D]. 李文娟.浙江理工大学 2013
[3]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药物形成的包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D]. 冯志.北京化工大学 2010
[4]自组装制备pH/温度双重敏感微凝胶的研究[D]. 艾长军.东华大学 2010
[5]蛋白质在聚乙烯界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 姜冬宇.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34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134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8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