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催化油浆超临界分离预处理制备中间相炭微球
发布时间:2021-04-13 13:02
我国催化裂化装置每年副产大量油浆,当前利用方式经济性差。油浆中富含芳烃,经过预处理后,可作为高附加值碳材料的制备原料。中间相炭微球(MCMBs)是一种新型碳材料,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导电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油浆组成复杂,含有较多杂质,不能直接用于制备MCMBs。本论文分别以异丁烷和正戊烷为溶剂,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对大庆催化油浆进行分离。对油浆原料及萃取分离组分的密度、残炭值、元素、分子量、四组分、平均结构等性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分离过程较好的脱除了油浆中的杂质,得到一系列性质连续变化的萃取组分。以大庆催化油浆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进行热缩聚反应,对产物的收率、形貌、粒径以及石墨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会加快碳质中间相的形成与发展,延长反应时间将提高反应深度。综合温度与时间的影响,选取420°C/3 h作为大庆催化油浆制备MCMBs的优化反应条件。以两种溶剂超临界萃取分离得到的组分为原料,在420°C/3 h条件下,考察压力对中间相产物性质的影响。调控反应压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产物品质,但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原料性质由轻...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碳质中间相的典型聚芳烃分子模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3-1.1.3碳质中间相的发展机理研究人员对于中间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机理,较为熟知的有三种。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有学者提出了液相碳化理论,认为碳质中间相发展过程是按步骤连续性进行的,但之后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存在认识上的不足[2]。图1.2碳质中间相发展的液相碳化理论Fig.1.2Liquidphasecarbonizationtheoryofmesophasedevelopment1996年日本学者Mochida等人[3]提出了“微域构筑理论”,与传统的解释即小球长大是单一靠融并的观点不同的是,Mochida等人认为中间相是由片层分子逐步堆积成的球形微域构成,如图2.5所示。但是该理论过于理想化,这些球形微域并非理想存在。图1.3微域构筑理论中MCMBs形成过程Fig.1.3MCMBsformationprocessinmicrodomainconstructiontheory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3-1.1.3碳质中间相的发展机理研究人员对于中间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机理,较为熟知的有三种。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有学者提出了液相碳化理论,认为碳质中间相发展过程是按步骤连续性进行的,但之后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存在认识上的不足[2]。图1.2碳质中间相发展的液相碳化理论Fig.1.2Liquidphasecarbonizationtheoryofmesophasedevelopment1996年日本学者Mochida等人[3]提出了“微域构筑理论”,与传统的解释即小球长大是单一靠融并的观点不同的是,Mochida等人认为中间相是由片层分子逐步堆积成的球形微域构成,如图2.5所示。但是该理论过于理想化,这些球形微域并非理想存在。图1.3微域构筑理论中MCMBs形成过程Fig.1.3MCMBsformationprocessinmicrodomainconstructiontheor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焦化蜡油中氮化物和芳烃分子结构的研究[J]. 杜峰,陈延新,陈小博,邓文安,李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7(02)
[2]催化裂化油浆超临界萃取组分热缩聚生成中间相沥青的定量研究[J]. 李春霞,徐泽进,乔曼,赵锁奇,许志明,孙学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5(01)
[3]碳微球的研究进展[J]. 朱秋荣,侯文生,史晟,张永芳,牛梅,牛振怀. 化工进展. 2014(07)
[4]均相成核和非均相成核碳质中间相的异同[J]. 李同起,王成扬,刘秀军. 炭素技术. 2008(05)
[5]中间相有序生长机理研究[J]. 金鸣林,胡静霞,张琢,房永征,陈静,王大彦,周晓龙. 科技导报. 2007(13)
[6]影响炭质中间相形成和发展的因素——Ⅰ.原料和热缩聚条件[J]. 李同起,王成扬. 炭素技术. 2007(01)
[7]煤沥青中α、β、γ树脂含量对中间相炭微球收率的影响[J]. 冀勇斌,李铁虎,王文志,李昊,张晶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03)
[8]石墨添加对中间相炭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赵海,胡成秋. 炭素. 2005(02)
[9]非均相成核中间相炭微球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演变[J]. 李同起,王成扬,郑嘉明,王慧. 新型炭材料. 2004(04)
[10]添加剂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J]. 薛锐生,沈曾民. 炭素技术. 2003(03)
博士论文
[1]中间相小球体源质分离及碳质中间相制备与应用[D]. 田誉娇.中国矿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低温煤焦油中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分子组成分析[D]. 陈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
[2]石油芳烃组分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D]. 魏翔.武汉工程大学 2015
[3]催化裂化油浆制备针状焦过程中中间相的研究[D]. 张德保.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2013
[4]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孙国娟.北京化工大学 2011
[5]煤焦油预处理及电场和压力对炭化过程中间相结构的影响[D]. 孙培山.太原理工大学 2011
[6]不同催化油浆对中间相形成和针状焦质量的影响[D]. 刘川.天津大学 2009
[7]中间相炭微球制备与形成机理的研究[D]. 王红玉.太原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35347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碳质中间相的典型聚芳烃分子模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3-1.1.3碳质中间相的发展机理研究人员对于中间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机理,较为熟知的有三种。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有学者提出了液相碳化理论,认为碳质中间相发展过程是按步骤连续性进行的,但之后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存在认识上的不足[2]。图1.2碳质中间相发展的液相碳化理论Fig.1.2Liquidphasecarbonizationtheoryofmesophasedevelopment1996年日本学者Mochida等人[3]提出了“微域构筑理论”,与传统的解释即小球长大是单一靠融并的观点不同的是,Mochida等人认为中间相是由片层分子逐步堆积成的球形微域构成,如图2.5所示。但是该理论过于理想化,这些球形微域并非理想存在。图1.3微域构筑理论中MCMBs形成过程Fig.1.3MCMBsformationprocessinmicrodomainconstructiontheory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3-1.1.3碳质中间相的发展机理研究人员对于中间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机理,较为熟知的有三种。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有学者提出了液相碳化理论,认为碳质中间相发展过程是按步骤连续性进行的,但之后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存在认识上的不足[2]。图1.2碳质中间相发展的液相碳化理论Fig.1.2Liquidphasecarbonizationtheoryofmesophasedevelopment1996年日本学者Mochida等人[3]提出了“微域构筑理论”,与传统的解释即小球长大是单一靠融并的观点不同的是,Mochida等人认为中间相是由片层分子逐步堆积成的球形微域构成,如图2.5所示。但是该理论过于理想化,这些球形微域并非理想存在。图1.3微域构筑理论中MCMBs形成过程Fig.1.3MCMBsformationprocessinmicrodomainconstructiontheor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焦化蜡油中氮化物和芳烃分子结构的研究[J]. 杜峰,陈延新,陈小博,邓文安,李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7(02)
[2]催化裂化油浆超临界萃取组分热缩聚生成中间相沥青的定量研究[J]. 李春霞,徐泽进,乔曼,赵锁奇,许志明,孙学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5(01)
[3]碳微球的研究进展[J]. 朱秋荣,侯文生,史晟,张永芳,牛梅,牛振怀. 化工进展. 2014(07)
[4]均相成核和非均相成核碳质中间相的异同[J]. 李同起,王成扬,刘秀军. 炭素技术. 2008(05)
[5]中间相有序生长机理研究[J]. 金鸣林,胡静霞,张琢,房永征,陈静,王大彦,周晓龙. 科技导报. 2007(13)
[6]影响炭质中间相形成和发展的因素——Ⅰ.原料和热缩聚条件[J]. 李同起,王成扬. 炭素技术. 2007(01)
[7]煤沥青中α、β、γ树脂含量对中间相炭微球收率的影响[J]. 冀勇斌,李铁虎,王文志,李昊,张晶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03)
[8]石墨添加对中间相炭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赵海,胡成秋. 炭素. 2005(02)
[9]非均相成核中间相炭微球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演变[J]. 李同起,王成扬,郑嘉明,王慧. 新型炭材料. 2004(04)
[10]添加剂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J]. 薛锐生,沈曾民. 炭素技术. 2003(03)
博士论文
[1]中间相小球体源质分离及碳质中间相制备与应用[D]. 田誉娇.中国矿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低温煤焦油中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分子组成分析[D]. 陈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
[2]石油芳烃组分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D]. 魏翔.武汉工程大学 2015
[3]催化裂化油浆制备针状焦过程中中间相的研究[D]. 张德保.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2013
[4]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孙国娟.北京化工大学 2011
[5]煤焦油预处理及电场和压力对炭化过程中间相结构的影响[D]. 孙培山.太原理工大学 2011
[6]不同催化油浆对中间相形成和针状焦质量的影响[D]. 刘川.天津大学 2009
[7]中间相炭微球制备与形成机理的研究[D]. 王红玉.太原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35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13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