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生物质衍生的树莓状碳基纳米材料在生物电化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5-20 15:54
  基于生物质衍生的碳基纳米材料由于其成本低、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领域。近年来,制备碳基纳米材料的技术手段发展迅速,而且这类材料在多孔吸附剂、超级电容器、生物燃料电池(BFC)和电化学生物传感等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应用。本研究以生物质芦菔为碳前驱体,聚(4-苯乙烯磺酸-顺丁烯二酸)钠盐(PSSMA)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碳化(HTC)成功制备了树莓状碳基纳米材料(RCNs),并以RCNs为电极材料构建了性能优异的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以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1)在第一项工作中,以芦菔为碳前驱体,PSSMA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成功制备了RCNs,并将其应用于EBFC的构建。这种粒度可调、单分散性好、分层多孔结构的碳基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低、导电性好等优点。以RCNs材料作为酶载体材料,通过修饰乳酸氧化酶(LOD)构建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的生物阳极,同时以导电炭黑(KB)为阴极材料通过修饰胆红素氧化酶(BOD)构建以GCE为基底的生物阴极,然后成功构建了乳酸/氧气的EBFC。同时,本工作讨论了RCNs修饰量、(LOD+牛血清蛋白(BSA)):四硫富...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生物质
        1.1.1 生物质概述
        1.1.2 生物质为前驱体制备碳基纳米材料的HTC反应机理
        1.1.3 HTC过程分类
    1.2 碳基纳米材料
        1.2.1 零维(0-D)碳基纳米材料:富勒烯
        1.2.2 一维(1-D)碳基纳米材料:碳纳米管(CNTs)和碳纳米纤维(CNFs)
        1.2.3 二维(2-D)碳基纳米材料:石墨烯
        1.2.4 三维(3-D)碳基纳米材料:新型3-D碳基纳米材料
    1.3 碳基纳米材料的应用
        1.3.1 多孔吸附剂
        1.3.2 超级电容器
        1.3.3 药物传输
        1.3.4 生物燃料电池(BFC)
        1.3.5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1.4 论文选题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基于生物质衍生的树莓状碳基纳米材料的乳酸/氧气酶生物燃料电池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
        2.2.3 芦菔衍生的RCNs的制备
        2.2.4 CS/TTF/LOD/RCNs/GCE生物阳极制备
        2.2.5 并联CS/ABTS/BOD/KB/GCE生物阴极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RCNs的表征
        2.3.2 CS/TTF/LOD/RCNs_(80)/GCE修饰量优化
        2.3.3 CS/TTF/LOD/RCNs_(80)/GCE生物阳极的催化性能研究
        2.3.4 并联CS/ABTS/BOD/KB/GCE生物阴极的催化性能研究
        2.3.5 乳酸/氧气的EBFC性能测试
        2.3.6 实际样品中乳酸/氧气的EBFC发电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生物质衍生的树莓状碳基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
        3.2.3 芦菔衍生的RCNs_(80)修饰GCE的构建
        3.2.4 乳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afion/TPA/LOD/RCNs_(80)/GCE修饰量优化
        3.3.2 Nafion/TPA/LOD/RCNs_(80)/GCE的催化性能研究
        3.3.3 乳酸生物传感器的线性、选择性与稳定性研究
        3.3.4 实际样品中乳酸含量的检测
    3.4 小结
第四章 总结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酶生物燃料电池[J]. 刘强,许鑫华,任光雷,王为.  化学进展. 2006(11)



本文编号:3198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198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