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炭黑废水资源化利用及零排放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白炭黑废水资源化利用及零排放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现有间壁式冷冻法存在能耗高、结晶体易附壁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白炭黑废水资源化利用及零排放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利用溴化锂溶液的强吸湿性,促使膜分离提浓后的白炭黑废水蒸发冷却结晶,实现淡水回用以及芒硝的分离;同时利用废热再生吸湿后被稀释的溴化锂溶液。本文实验研究了溴化锂溶液吸湿致白炭黑废水蒸发冷却、结晶过程,揭示了降温过程传质机理;并在实验基础上对该工艺进行初步设计,建立了全流程模拟模型,并提供了模型求解方法,优化了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传质过程推动力和降低传质阻力可强化废水降温过程,降低废水浓度、增大溴化锂溶液浓度可显著提高传质过程推动力;过程阻力主要集中在溴化锂溶液吸收液膜层内,提高吸收器搅拌强度是减小过程阻力的关键。对过程进行了无因次量纲分析,获得1.91 1.45Sh?0.066Re Sc关联式。(2)减小芒硝介稳区宽度且控制芒硝结晶体粒径的有效方法是控制降温速率以及结晶器搅拌强度;提高溴化锂溶液浓度、废水浓度以及吸收器搅拌强度有利于提高脱盐率。在废水浓度高于12%、溴化锂溶液浓度高于55%、结晶器搅拌强度为1500r/min的条件下,实际脱盐率多大于50%。(3)对白炭黑废水资源化利用及零排放工艺进行模拟分析,获得最优工艺参数:NF出口浓水设计浓度为13%、RO水回收率为60%、E01冷热物流出口趋近温差为3℃、结晶温度为10℃、预冷温度为30℃、分配率为0.55、E03冷热物流出口趋近温差为2℃,处理体积流量为1m3/h、温度为30℃、质量浓度为3%的白炭黑废水,溴化锂吸收制冷系统的溴化锂浓溶液循环量范围为9000~11340kg/h。与传统工艺相比,本文工艺电耗低、且无需消耗蒸汽,可回收废热,更为经济。本文研究结果对白炭黑废水资源化利用及零排放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白炭黑废水 蒸发冷却 传热与传质 脱盐 结晶 模型与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8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5
- 1.1 研究背景12-15
- 1.1.1 白炭黑废水来源及危害12
- 1.1.2 白炭黑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12-15
- 1.2 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现状15-24
- 1.2.1 电渗析16-17
- 1.2.2 反渗透17-18
- 1.2.3 多级闪蒸18-19
- 1.2.4 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19-20
- 1.2.5 多效蒸发20-21
- 1.2.6 冷冻法21-24
- 1.3 课题的提出2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24-25
- 2 均相蒸发冷却传质传热实验研究25-43
- 2.1 理论分析25-27
- 2.1.1 基本原理25
- 2.1.2 模型建立25-27
- 2.2 实验部分27-30
- 2.2.1 实验材料27
- 2.2.2 实验装置与流程27-29
- 2.2.3 分析方法29-30
- 2.3 结果与讨论30-42
- 2.3.1 降温速率30-34
- 2.3.2 传质过程推动力的影响因素34-39
- 2.3.3 过程阻力的影响因素39-41
- 2.3.4 总传质系数41-42
- 2.4 本章小结42-43
- 3 介稳区宽度及脱盐率研究43-51
- 3.1 实验部分43
- 3.1.1 实验材料43
- 3.1.2 实验装置与流程43
- 3.1.3 分析方法43
- 3.2 结果与讨论43-50
- 3.2.1 废水蒸发降温曲线43-44
- 3.2.2 介稳区宽度的影响因素44-46
- 3.2.3 脱盐率的影响因素46-48
- 3.2.4 晶体粒径的影响因素48-50
- 3.3 本章小结50-51
- 4 废水处理工艺的模型建立与求解51-59
- 4.1 工艺流程51-53
- 4.2 模型建立53-55
- 4.2.1 物性方法53
- 4.2.2 模拟流程53-55
- 4.3 模型求解55-58
- 4.3.1 膜分离+冷却结晶工段55-57
- 4.3.2 吸收制冷工段57-58
- 4.3.3 冷却水和废水热用量的计算58
- 4.4 本章小结58-59
- 5 废水处理工艺的模拟结果与分析59-92
- 5.1 工艺参数初值59-63
- 5.1.1 废水蒸发冷却结晶工段59-60
- 5.1.2 溴化锂吸收制冷工段60-61
- 5.1.3 工艺参数初值汇总61-63
- 5.2 膜分离+冷却结晶工段设计参数优化63-82
- 5.2.1 NF出口浓水设计浓度的灵敏度分析64-67
- 5.2.2 RO水回收率的灵敏度分析67-69
- 5.2.3 E01冷热物流出口趋近温差的灵敏度分析69-73
- 5.2.4 结晶温度的灵敏度分析73-75
- 5.2.5 废水进水工况的灵敏度分析75-80
- 5.2.6 膜分离+冷却结晶工段优化结果80-82
- 5.3 吸收制冷工段设计参数优化82-90
- 5.3.1 预冷温度的灵敏度分析82-84
- 5.3.2 分配率的灵敏度分析84-86
- 5.3.3 E03冷热物流出口趋近温差的灵敏度分析86-87
- 5.3.4 溴化锂浓溶液循环量的灵敏度分析87-89
- 5.3.5 吸收制冷工段优化结果89-90
- 5.4 经济效益评估90
- 5.5 本章小结90-92
- 6 结论与展望92-94
- 6.1 结论92
- 6.2 创新点92-93
- 6.3 展望93-94
- 参考文献94-9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99-100
- 致谢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红敏,邢黎明;安阳市废水资源化浅谈[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2年02期
2 ;吴江市印染废水资源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年03期
3 张文超;“一汽”废水资源化工作迈上新台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07期
4 李振远;;造纸废水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J];造纸化学品;2008年01期
5 赵鹏高;徐凤刚;;火电厂废水资源化[J];中国能源;1993年12期
6 南忠仁,程国栋,王文瑞,宋晰宇;废水资源化与西北大开发及对策[J];干旱区研究;2002年01期
7 李广恩,贾辉;强化用水管理 实现废水资源化[J];煤矿环境保护;2002年06期
8 王建信,唐文伟,李义久,倪亚明;城市废水资源化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8期
9 刘亚萍,管尚双,孙晓辉;废水资源化及废水的再生利用——结合阜新经济转型谈水资源的二次利用问题[J];防护林科技;2004年01期
10 陈亚萍,康永祥,韩东锋,赵娟;西北地区废水资源化探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振东;谢朝新;刘真学;杨平林;刘玉杰;;装甲部队废水资源化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刘灿起;;我省电厂废水资源化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发电单位会员“节水与环境保护”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赵秀芳;杨茂麟;周雄;;加强废水综合治理,实现废水资源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顾兆林;贺超;;以废水资源化处理为特征的造纸工业清洁生产[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世虎;;膜集成技术在钢铁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实例[A];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葛帅帅;张勇;;制革综合废水资源化技术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曹佩文;陈柏校;;涤纶碱减量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现状与思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曾杭成;孟琴;陈金媛;刘飞妮;章宏梓;张国亮;;印染废水资源化利用的膜分离研究[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9 蒋雅莉;周涛;姚永毅;;膜蒸馏技术及其在废水资源化处理中的应用[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10 蔡建安;彭永丽;包胜;孟海琳;蔡攀;;基于水质能级和GIS新算法在冶金废水资源化的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禾;解决“水太少”“水太脏”问题须把废水资源化[N];科技日报;2014年
2 ;上海全面推广镀镍废水资源化技术[N];中国环境报;2007年
3 刘伟 杨波;太阳纸业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N];济宁日报;2005年
4 宋昆;实现高浓度废水资源化[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蒋源隆;吴江印染废水资源化[N];中国环境报;2003年
6 王波;爱思特主攻废水资源化利用[N];中国化工报;2011年
7 ;一汽废水资源化工作迈上新台阶[N];吉林日报;2004年
8 记者 黄群;联手武钢成员 碧水源布局冶金废水资源化[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敬彩;废水资源化,西部化工谋求“饮污”止渴[N];中国化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春 实习生 崔华;废水炼“真金”[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文朝;DSD酸生产中氧化、还原过程以及氧化废水资源化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云;电渗析在含氰金矿废水资源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张化文;PTA精制废水资源化处理工艺技术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海;白炭黑废水资源化利用及零排放技术研究[D];四川理工学院;2016年
4 刘靖;邻水县西区煤矿开采对环境影响及煤矿废水资源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陈丽琼;冰淇淋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应用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韩玉路;百草枯生产工艺改进和废水资源化利用[D];山东大学;2014年
7 王伟锋;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何继烈;三单体废水资源化处理工艺设计[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第五永强;膜集成技术在废水资源化中的利用[D];济南大学;2012年
10 宁桂兴;甲胺废水资源化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白炭黑废水资源化利用及零排放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2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