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高效多金属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多种产氢反应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02 10:34
  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和开发始终是催化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水煤气变换(WGS)反应是传统化石燃料制氢的必经过程,在石油化学工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氨分解反应可实现在线清洁制氢,在氢能的新兴应用中展现了巨大潜力。然而,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过程也对WGS及氨分解催化剂的性能(活性、稳定性、循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两个反应体系,其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和改良也始终是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由于材料体系的结构复杂性及原位表征手段的应用不足,目前对于体相型催化剂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如组分间相互作用、反应前后的结构变化、活性组分的精确指认及作用机理等仍认识不清晰。本论文在充分调研文献资料后,选择CeO2、Al2O3、Fe3O4等助剂,通过超声喷雾法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的体相型Cu基WGS催化剂及Ni基氨分解催化剂。通过对助剂种类、含量的选择和调控,分别实现了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大幅度提升。采用多种原位表征手段来追踪体相型催化剂的结构变化及吸附行为,精确指认各催化剂体系中的活性组分,阐明活性组分性质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为新型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及优化策略做出有效探索和指导。1.Cu常作为Fe3O4高温W...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高效多金属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多种产氢反应中的应用


图1-2质子膜燃料电池工作示意图??燃料电池(Fuel?Cell,FC)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H2+02)中的化学能??

净化过程,氢能


以储运的特性,采用催化技术现场制氢更能满足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在通过催??化重整如甲烷、甲醇、丙烷、汽油等燃料的过程中,产生的CO杂质往往通过??CO优先氧化(CO-PROX)或水煤气变换反应进行消除I27!(图1-3)。现有的燃??料电池系统最高工作效率与内燃机相比并无绝对优势,但是在污染和噪音控制方??面体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目前PEMFC在应用上的发展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U)现有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性质不够稳定,难以在工作温度下长时间工作。??(2)用作燃料的高纯H2无法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和运输。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开发探索新型的膜材料和储氢材料之外,洁净H2的制取是氢能利用??的关键。若能找到高效经济的方法,实现洁净H2的大规模或在线制取,氢能的??开发利用将会得到突破性进展。??CH.^K^O?-?COOM,??Reforming?Heat?WGS?、了??c〇.?〇?_>?c〇?Process?intensification?_???n??」?r|?Pr0x?2??H,?Pr〇X?HM,?H,?^ofoneefficient??catalyst?for?both?reactions??图1-3经由WGS-PROX反应的比净化过程m??针对燃料电池H2中痕量CO的去除

水煤气变换,催化剂表面,图片,低温


以储运的特性,采用催化技术现场制氢更能满足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在通过催??化重整如甲烷、甲醇、丙烷、汽油等燃料的过程中,产生的CO杂质往往通过??CO优先氧化(CO-PROX)或水煤气变换反应进行消除I27!(图1-3)。现有的燃??料电池系统最高工作效率与内燃机相比并无绝对优势,但是在污染和噪音控制方??面体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目前PEMFC在应用上的发展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U)现有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性质不够稳定,难以在工作温度下长时间工作。??(2)用作燃料的高纯H2无法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和运输。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开发探索新型的膜材料和储氢材料之外,洁净H2的制取是氢能利用??的关键。若能找到高效经济的方法,实现洁净H2的大规模或在线制取,氢能的??开发利用将会得到突破性进展。??CH.^K^O?-?COOM,??Reforming?Heat?WGS?、了??c〇.?〇?_>?c〇?Process?intensification?_???n??」?r|?Pr0x?2??H,?Pr〇X?HM,?H,?^ofoneefficient??catalyst?for?both?reactions??图1-3经由WGS-PROX反应的比净化过程m??针对燃料电池H2中痕量CO的去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变换催化剂研究进展[J]. 刘全生,张前程,马文平,何润霞,寇丽杰,牟占军.  化学进展. 2005(03)



本文编号:3260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260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5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