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硅酸盐荧光粉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07:22
近年来,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荧光粉和稀土掺杂微晶玻璃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化学、热学、机械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例如,在白色发光二极管(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W-LEDs)、荧光显示、生物影像、光纤通信、温度传感等领域。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紫外LED芯片激发的荧光粉成为目前发光材料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荧光粉的热稳定性、显色指数、发光效率等因素限制了其在W-LEDs领域的应用,因此找到一种在近紫外激发下实现高效白光发射的荧光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兼具了氟化物纳米晶体的低声子能特性和玻璃基质优良的化学、机械稳定性。因此,开展新型氟氧化物透明微晶玻璃在温度传感方面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Bi3+/Eu3+共掺杂Ba2Y2Si4O13荧光粉的可调发光及其能量传递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颜色可调、可实现白光发射的Bi3+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光致发光过程;(b)能量传递过程
图 1.2:(a) 激发态吸收;(b) 能量传递过程猝灭与温度猝灭灭是发光材料中常见的两种竞争关系,在光谱中很容时,其发光就强;当猝灭占优势时,发光就弱[14, 18]。浓度猝灭和温度猝灭。不论是哪种猝灭,其本质是一子不以发光的形式回到基态而是将所有的能量以热量:是指随着激活剂浓度的增加,其无辐射弛豫几率上生,其同类猝灭中心的激活剂离子将会不断的向下一量,并将能量转化成晶格的振动能量,不产生辐射发
图 1.3:温度猝灭过程的位型坐标曲线术测温统测温而言,光学测温传感技术是一种新的测温策略方式可以使得测温更加精准、高效,被广泛的应用于域[13, 33, 34]。众所周知,三价稀土离子 (RE3+) 具有丰富近红外的发光[35]。其中,RE3+(Er3+、Tm3+、Nd3+、Pr3性强烈依赖于温度的变化,因此经常被用来作为发光探测[2, 3, 13, 19]。光学测温传感可以是基于激发态能级荧光谱带 (宽度、峰值) 随温度的变化关系[14, 18],本技术的光学温度传感技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发光材料的温度探测新机制探索[J]. 李心悦,周少帅,姜桂铖,田秀娜,江莎,韦先涛,陈永虎,段昌奎,尹民. 中国稀土学报. 2016(06)
[2]单一基质白光LED用荧光粉的研究进展[J]. 史强,张俊英,张丙元,王长征,张栋. 材料导报. 2011(21)
[3]白光LED用荧光粉的研究进展[J]. 曾琦华,张信果,梁宏斌,龚孟濂. 中国稀土学报. 2011(01)
[4]固体照明光源-白光LED的研究进展[J]. 徐时清,金尚忠,王宝玲,张丽艳,赵士龙,李晨霞.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6(03)
[5]稀土光学温度传感器[J]. 高国龙. 红外. 2002(04)
硕士论文
[1]稀土掺杂含氟化物纳米微晶玻璃的制备、结构和光学温度传感研究[D]. 费勇.中国计量大学 2016
[2]新型氟化物微晶玻璃的设计、温度传感与闪烁体性能研究[D]. 曹江坤.浙江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83697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光致发光过程;(b)能量传递过程
图 1.2:(a) 激发态吸收;(b) 能量传递过程猝灭与温度猝灭灭是发光材料中常见的两种竞争关系,在光谱中很容时,其发光就强;当猝灭占优势时,发光就弱[14, 18]。浓度猝灭和温度猝灭。不论是哪种猝灭,其本质是一子不以发光的形式回到基态而是将所有的能量以热量:是指随着激活剂浓度的增加,其无辐射弛豫几率上生,其同类猝灭中心的激活剂离子将会不断的向下一量,并将能量转化成晶格的振动能量,不产生辐射发
图 1.3:温度猝灭过程的位型坐标曲线术测温统测温而言,光学测温传感技术是一种新的测温策略方式可以使得测温更加精准、高效,被广泛的应用于域[13, 33, 34]。众所周知,三价稀土离子 (RE3+) 具有丰富近红外的发光[35]。其中,RE3+(Er3+、Tm3+、Nd3+、Pr3性强烈依赖于温度的变化,因此经常被用来作为发光探测[2, 3, 13, 19]。光学测温传感可以是基于激发态能级荧光谱带 (宽度、峰值) 随温度的变化关系[14, 18],本技术的光学温度传感技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发光材料的温度探测新机制探索[J]. 李心悦,周少帅,姜桂铖,田秀娜,江莎,韦先涛,陈永虎,段昌奎,尹民. 中国稀土学报. 2016(06)
[2]单一基质白光LED用荧光粉的研究进展[J]. 史强,张俊英,张丙元,王长征,张栋. 材料导报. 2011(21)
[3]白光LED用荧光粉的研究进展[J]. 曾琦华,张信果,梁宏斌,龚孟濂. 中国稀土学报. 2011(01)
[4]固体照明光源-白光LED的研究进展[J]. 徐时清,金尚忠,王宝玲,张丽艳,赵士龙,李晨霞.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6(03)
[5]稀土光学温度传感器[J]. 高国龙. 红外. 2002(04)
硕士论文
[1]稀土掺杂含氟化物纳米微晶玻璃的制备、结构和光学温度传感研究[D]. 费勇.中国计量大学 2016
[2]新型氟化物微晶玻璃的设计、温度传感与闪烁体性能研究[D]. 曹江坤.浙江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83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28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