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流动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中臭氧生成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06 04:43
随着我国的能源消费量日益增大,对污染物脱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活性分子臭氧氧化的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方便改造,反应迅速,污染物脱除效果好等特点,目前已获得广泛应用。但是制取臭氧的高成本成为了该技术获得更广泛应用的一大阻碍。目前,商用臭氧发生器主要采用的是介质阻挡放电的方法。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新的介质阻挡放电形式,在该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反应区域可以在竖直电场的作用下附着在电介质表面,从而促进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过程,进而有望提高臭氧的产率。温度和流动形式是表面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电场分布、激发解离等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但是,目前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流动形式的影响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自行设计了一套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研究了反应器中的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空气源和氧气源气氛下流动形式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臭氧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温度(Tg)显著低于等离子体反应区域温度(Tp)。电极的温度(Te)几乎...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臭氧活性分子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技术路径示意图
介质的作用下,气体所承受的电场强度可以远远超过它本身的介质强度,因此在足够强的外部电场的作用下,气体可以被击穿,最终形成介质阻挡放电。介质阻挡放电的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 介质阻挡放电示意图
平方厘米有大约106个微放电,这个数据主要取决于能量密度。图1.3给出了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的典型图像。图1.3 介质阻挡放电斑图结构[31]典型的微放电中,第一步是通过电子的碰撞来将最初的原子激发,这也是微放电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之一。电子碰撞的速率常数主要取决于折合电场(E/n)的大小和主要电子的能量,其中E为电场强度,n为气体密度。表1.3给出了介质阻挡放电微放电过程中的主要特性参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bO2/SPE复合膜电极电解发生臭氧的性能[J]. 陈俏微,赵峰鸣,马淳安. 化工进展. 2010(05)
[2]臭氧氧化脱除硫化氢的动力学[J]. 魏林生,章亚芳,胡兆吉,王智化. 环境化学. 2009(05)
[3]电化学臭氧产生技术研究进展[J]. 王景平,苏小明,邓祥. 现代化工. 2005(S1)
[4]臭氧在水处理中应用综述[J]. 亓宝艳,闫庆松. 西南给排水. 2005(04)
[5]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中的自组织斑图结构[J]. 董丽芳,李雪辰,尹增谦,王龙. 物理学报. 2002(10)
[6]臭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邓秋农,沈光辉,袁仁涛,留今越. 净水技术. 2001(03)
[7]PEM臭氧生成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周元全,潘栋梁,王安国. 食品与机械. 2001(04)
[8]电解法臭氧发生器的研究[J]. 周元全,周运鸿,吴志远,高荣. 中国消毒学杂志. 1990(02)
博士论文
[1]烟气中多种污染物超低排放的活性分子氧化及一体化脱除机理研究[D]. 马强.浙江大学 2016
[2]等离子体臭氧产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 魏林生.浙江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臭氧深度氧化烟气结合湿法喷淋脱除氮氧化物试验与机理研究[D]. 杨业.浙江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25092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臭氧活性分子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技术路径示意图
介质的作用下,气体所承受的电场强度可以远远超过它本身的介质强度,因此在足够强的外部电场的作用下,气体可以被击穿,最终形成介质阻挡放电。介质阻挡放电的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 介质阻挡放电示意图
平方厘米有大约106个微放电,这个数据主要取决于能量密度。图1.3给出了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的典型图像。图1.3 介质阻挡放电斑图结构[31]典型的微放电中,第一步是通过电子的碰撞来将最初的原子激发,这也是微放电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之一。电子碰撞的速率常数主要取决于折合电场(E/n)的大小和主要电子的能量,其中E为电场强度,n为气体密度。表1.3给出了介质阻挡放电微放电过程中的主要特性参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bO2/SPE复合膜电极电解发生臭氧的性能[J]. 陈俏微,赵峰鸣,马淳安. 化工进展. 2010(05)
[2]臭氧氧化脱除硫化氢的动力学[J]. 魏林生,章亚芳,胡兆吉,王智化. 环境化学. 2009(05)
[3]电化学臭氧产生技术研究进展[J]. 王景平,苏小明,邓祥. 现代化工. 2005(S1)
[4]臭氧在水处理中应用综述[J]. 亓宝艳,闫庆松. 西南给排水. 2005(04)
[5]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中的自组织斑图结构[J]. 董丽芳,李雪辰,尹增谦,王龙. 物理学报. 2002(10)
[6]臭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邓秋农,沈光辉,袁仁涛,留今越. 净水技术. 2001(03)
[7]PEM臭氧生成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周元全,潘栋梁,王安国. 食品与机械. 2001(04)
[8]电解法臭氧发生器的研究[J]. 周元全,周运鸿,吴志远,高荣. 中国消毒学杂志. 1990(02)
博士论文
[1]烟气中多种污染物超低排放的活性分子氧化及一体化脱除机理研究[D]. 马强.浙江大学 2016
[2]等离子体臭氧产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 魏林生.浙江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臭氧深度氧化烟气结合湿法喷淋脱除氮氧化物试验与机理研究[D]. 杨业.浙江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25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32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