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槽炭渣多孔炭制备与表征
发布时间:2021-08-08 11:37
以铝电解槽浮选炭渣为原料,用CO2活化炭渣,制备出多孔炭。研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CO2流量对多孔炭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XRD、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物理吸附仪分析可知,多孔碳是具有一定的石墨结构,以介孔-大孔为主的多孔炭。筛选出活化温度650℃,CO2流量200 m L,活化时间2 h为最佳优化条件。研究表明,用CO2活化炭渣制备多孔炭具有可行性,为炭渣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河南化工. 2020,37(09)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多孔炭的X射线衍射分析
表2是多孔炭的I(D)、I(G)和R值。从表2中可知多孔炭普遍内部晶格缺失。由表2中Z1、Z2和Z3可知,随着二氧化碳流量的增大,R值呈升高趋势,从0.84升高到1.09。在Z2、Z5和Z10组中分析出活化时间的延长,R值先升高后减低,其中Z5处理组中R值最高为1.07。当活化温度由650℃升高到850℃时,Z4、Z8、Z9、Z6和Z7处理组R值呈降低趋势,R值从1.08降低到0.96。上述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流量、活化时间和温度均能显著影响多孔炭的石墨化程度。在多孔炭制备过程中,孔结构的发展和石墨化的演变相互依存,且高的石墨化度往往导致孔隙结构衰减。考虑成本与多孔炭石墨化程度,采用活化温度650℃,CO2为200 m L,时间2 h为最佳优化条件。
本研究浮选铝电解槽炭渣为原料,通过控制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二氧化碳流量制备出多孔生物炭,并对其进行表征。得出以下结论:(1)多孔炭具有较低程度石墨炭结构。(2)多孔炭孔径分布较为丰富,吸附平均孔径约35.0 nm;总孔比容约0.012cm3/g,多为介孔和大孔,其中介孔主要集中出现在14.76~25.25 nm。(3)筛选出活化温度650℃,CO2流量200 m L,活化时间2 h为最佳优化条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2活化法制备玉米芯基活性碳及其吸附性能[J]. 杨宁,豆亚文,孟龙月,孟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08)
[2]植物基活性炭前驱体及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 隋泽华,江泽鹏,张均,姜志国.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6)
[3]FeCl3对准东煤基多孔碳孔隙结构与石墨化协同调控[J]. 王丽杰,孙飞,刘冬冬,皮信信,杨玉奇,高继慧.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08)
[4]活性炭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孙龙梅,张丽平,薛建华,李秉正.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6(03)
[5]物理-化学耦合活化法制煤基活性炭[J]. 杨晓霞,张亚婷,杨伏生,曲建林,汪广恒,周安宁. 煤炭转化. 2009(02)
[6]物理化学耦合活化法制备活性炭[J]. 代晓东,刘欣梅,钱岭,阎子峰. 炭素技术. 2008(04)
[7]椰壳炭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J]. 苏伟,周理,周亚平.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6(02)
[8]铝电解槽炭渣的综合利用研究[J]. 卢惠民,邱竹贤. 矿产综合利用. 1997(02)
本文编号:3329882
【文章来源】:河南化工. 2020,37(09)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多孔炭的X射线衍射分析
表2是多孔炭的I(D)、I(G)和R值。从表2中可知多孔炭普遍内部晶格缺失。由表2中Z1、Z2和Z3可知,随着二氧化碳流量的增大,R值呈升高趋势,从0.84升高到1.09。在Z2、Z5和Z10组中分析出活化时间的延长,R值先升高后减低,其中Z5处理组中R值最高为1.07。当活化温度由650℃升高到850℃时,Z4、Z8、Z9、Z6和Z7处理组R值呈降低趋势,R值从1.08降低到0.96。上述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流量、活化时间和温度均能显著影响多孔炭的石墨化程度。在多孔炭制备过程中,孔结构的发展和石墨化的演变相互依存,且高的石墨化度往往导致孔隙结构衰减。考虑成本与多孔炭石墨化程度,采用活化温度650℃,CO2为200 m L,时间2 h为最佳优化条件。
本研究浮选铝电解槽炭渣为原料,通过控制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二氧化碳流量制备出多孔生物炭,并对其进行表征。得出以下结论:(1)多孔炭具有较低程度石墨炭结构。(2)多孔炭孔径分布较为丰富,吸附平均孔径约35.0 nm;总孔比容约0.012cm3/g,多为介孔和大孔,其中介孔主要集中出现在14.76~25.25 nm。(3)筛选出活化温度650℃,CO2流量200 m L,活化时间2 h为最佳优化条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2活化法制备玉米芯基活性碳及其吸附性能[J]. 杨宁,豆亚文,孟龙月,孟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08)
[2]植物基活性炭前驱体及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 隋泽华,江泽鹏,张均,姜志国.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6)
[3]FeCl3对准东煤基多孔碳孔隙结构与石墨化协同调控[J]. 王丽杰,孙飞,刘冬冬,皮信信,杨玉奇,高继慧.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08)
[4]活性炭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孙龙梅,张丽平,薛建华,李秉正.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6(03)
[5]物理-化学耦合活化法制煤基活性炭[J]. 杨晓霞,张亚婷,杨伏生,曲建林,汪广恒,周安宁. 煤炭转化. 2009(02)
[6]物理化学耦合活化法制备活性炭[J]. 代晓东,刘欣梅,钱岭,阎子峰. 炭素技术. 2008(04)
[7]椰壳炭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J]. 苏伟,周理,周亚平.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6(02)
[8]铝电解槽炭渣的综合利用研究[J]. 卢惠民,邱竹贤. 矿产综合利用. 1997(02)
本文编号:3329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32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