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后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9:42
为研究高温后玄武岩-纤维素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掺入不同玄武岩纤维长度的混杂纤维混凝土进行抗压及抗折强度试验。基于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不同玄武岩纤维长度下混杂纤维混凝土相对抗压强度和相对抗折强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运用BP神经网络得出混杂纤维混凝土中玄武岩纤维的最佳长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200℃时达到峰值,而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则是在400℃达到最高;素混凝土及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800℃后,素混凝土与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残余率分别仅为22.3%及26.9%。
【文章来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1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高温作用后试件的表观形态
试件遭受200℃的高温后其外观与常温条件下基本相同,无明显变化;温度为400℃时,试件颜色有所加深,表面有微裂缝产生;600℃时,试件表观颜色变浅、细小裂缝增多;800℃后,试件变为灰白色,表面裂缝较多。见图2。2.2 高温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变化
从图4可以看出,200℃时,各试验组试件的抗压强度残留率都有所提高;400℃后,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残余率有所下降,但此时,不同纤维长度(6,18和30 mm)的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残余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9.9%,111.3%和109.6%;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各试验组混凝土抗压强度残余率都呈如下规律:素混凝土(NC)<纤维长度为30 mm的混杂纤维混凝土(H30)<纤维长度为6 mm的混杂纤维混凝土(H6)<纤维长度为18 mm的混杂纤维混凝土(H18),即当掺入的玄武岩纤维长为度为18 mm时,混杂纤维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最好。图4 高温后各试验组试块的抗压强度残余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掺聚丙烯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研究[J]. 李根. 新型建筑材料. 2018(06)
[2]纤维混凝土高温力学机理综述[J]. 单晨晨,杨鼎宜,张鑫怡,韩雪. 混凝土. 2018(04)
[3]热-力耦合作用下PVA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 刘鑫,杨鼎宜,范志勇,吕锦飞,王志旺. 混凝土. 2018(02)
[4]混杂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J]. 丁明冬,杜红秀. 硅酸盐通报. 2017(08)
[5]高温后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 邵莲芬,刘华伟. 新型建筑材料. 2016(07)
[6]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残余强度及高温爆裂性能的影响[J]. 杨娟,朋改非. 复合材料学报. 2016(12)
[7]高温后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J]. 李晗. 混凝土. 2012(02)
硕士论文
[1]纤维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与恢复[D]. 黄业胜.大连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2960
【文章来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1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高温作用后试件的表观形态
试件遭受200℃的高温后其外观与常温条件下基本相同,无明显变化;温度为400℃时,试件颜色有所加深,表面有微裂缝产生;600℃时,试件表观颜色变浅、细小裂缝增多;800℃后,试件变为灰白色,表面裂缝较多。见图2。2.2 高温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变化
从图4可以看出,200℃时,各试验组试件的抗压强度残留率都有所提高;400℃后,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残余率有所下降,但此时,不同纤维长度(6,18和30 mm)的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残余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9.9%,111.3%和109.6%;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各试验组混凝土抗压强度残余率都呈如下规律:素混凝土(NC)<纤维长度为30 mm的混杂纤维混凝土(H30)<纤维长度为6 mm的混杂纤维混凝土(H6)<纤维长度为18 mm的混杂纤维混凝土(H18),即当掺入的玄武岩纤维长为度为18 mm时,混杂纤维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最好。图4 高温后各试验组试块的抗压强度残余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掺聚丙烯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研究[J]. 李根. 新型建筑材料. 2018(06)
[2]纤维混凝土高温力学机理综述[J]. 单晨晨,杨鼎宜,张鑫怡,韩雪. 混凝土. 2018(04)
[3]热-力耦合作用下PVA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 刘鑫,杨鼎宜,范志勇,吕锦飞,王志旺. 混凝土. 2018(02)
[4]混杂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J]. 丁明冬,杜红秀. 硅酸盐通报. 2017(08)
[5]高温后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 邵莲芬,刘华伟. 新型建筑材料. 2016(07)
[6]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残余强度及高温爆裂性能的影响[J]. 杨娟,朋改非. 复合材料学报. 2016(12)
[7]高温后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J]. 李晗. 混凝土. 2012(02)
硕士论文
[1]纤维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与恢复[D]. 黄业胜.大连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2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45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