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基于ZC模型的掺合料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评价

发布时间:2021-10-23 17:49
  本文基于对掺合料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特性的实验结果,首先讨论了既有徐变预测模型的适用性,然后基于对团队所创立的ZC模型的修正提出了适用于掺合料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预测式,并利用既有的实验结果对其进行验证,进而考察了该预测式的精度,为掺合料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评价和开裂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加载龄期对于掺合料高强混凝土拉伸徐变影响主要集中在3 d前,尤其是1 d加载的混凝土比徐变和徐变系数较大,且掺合料高强混凝土的拉伸徐变也主要发生在加载后3 d内。不同掺合料对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有较大影响,且加载龄期越早,徐变差异越为显著;随着加载龄期的推移,掺合料对拉伸徐变影响也随之减弱。(2)对于在龄期3 d前加载的混凝土,掺合料因素对徐变模型的预测结果影响较大,既有模型对掺合料高强混凝土拉伸徐变的预测并不适用。对于龄期3 d后加载的混凝土,BP-2模型预测效果总体上较MC2010模型、ACI209R模型、GL2000模型、修正后B3模型预测效果好,但也不能完全适用于掺合料高强混凝土的早龄期拉伸徐变。(3)基于ZC模型和对掺合料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实验数...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ZC模型的掺合料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评价


拉伸徐变试件钢模

徐变,自由收缩


图 2-3 拉伸徐变的测定荷载作用下自由收缩的测定过程中测得的总应变是由瞬时应变、徐变应变和自由收缩应变三时应变和自由收缩应变可获得混凝土拉伸徐变应变。自由收缩 前半小时进行拆模,密封处理同徐变试件一致。混凝土两端预面需要进行轻微打磨和丙酮试剂擦拭干净。将处理好的试件静置的钢板上。自由收缩变形由高精度位移传感器 CDP 位移传感器先将试件与 CDP 测杆进行调直,使 CDP 触头中心与原先预埋部的测头在同一直线上。试件内部温度变化可通过预埋热电偶计算得到温缩应变值。测试起始龄期为 0.5 d。自由收缩的测定示。

自由收缩,徐变


图 2-3 拉伸徐变的测定荷载作用下自由收缩的测定程中测得的总应变是由瞬时应变、徐变应变和自由收缩应变三时应变和自由收缩应变可获得混凝土拉伸徐变应变。自由收缩 前半小时进行拆模,密封处理同徐变试件一致。混凝土两端预需要进行轻微打磨和丙酮试剂擦拭干净。将处理好的试件静置钢板上。自由收缩变形由高精度位移传感器 CDP 位移传感器先将试件与 CDP 测杆进行调直,使 CDP 触头中心与原先预埋部的测头在同一直线上。试件内部温度变化可通过预埋热电偶算得到温缩应变值。测试起始龄期为 0.5 d。自由收缩的测定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掺合料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模型研究与仿真应用[J]. 郭磊.  混凝土. 2016(04)
[2]双掺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与收缩试验研究[J]. 赵素梅,贡金鑫.  混凝土. 2016(02)
[3]高性能混凝土的拉伸徐变特性[J]. 李司晨,张云升,张国荣.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3(S2)
[4]不同养护温度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自收缩特性[J]. 江晨晖,杨杨,王晓栋,彭卫兵,曾洪波.  新型建筑材料. 2013(06)
[5]混凝土自收缩测试方法及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 张鑫,荀绚.  混凝土. 2013(02)
[6]含不同矿物掺合料的高强混凝土的自收缩特性[J]. 阎培渝,陈志城.  工业建筑. 2011(06)
[7]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高性能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J]. 赵庆新,孙伟,缪昌文.  土木工程学报. 2009(12)
[8]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J]. 王新杰,马星.  低温建筑技术. 2009(11)
[9]磨细矿渣掺量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英文)[J]. 赵庆新,孙伟,缪昌文,郑克仁,刘建忠,林玮.  硅酸盐学报. 2009(10)
[10]早龄期高强混凝土拉伸徐变特性[J]. 杨杨,许四法,叶德艳,王章夫.  硅酸盐学报. 2009(07)

硕士论文
[1]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与拉伸徐变特性的影响[D]. 刘东京.浙江工业大学 2016
[2]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实验研究[D]. 陈波.浙江工业大学 2015
[3]养护温度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拉伸徐变影响的研究[D]. 吴炎平.浙江工业大学 2010
[4]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研究[D]. 杨小兵.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53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453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d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