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酸雨侵蚀对再生混凝土力学及抗冻性能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07:49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垃圾数量迅速增加,为提高建筑产业的资源利用率以及缓解建筑垃圾对于环境的压力,本文参照我国针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把建筑垃圾处理后制备成再生粗骨料并加入混凝土,并合理设计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考虑到酸雨问题和冻融影响,本文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分析再生混凝土受酸雨侵蚀后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及其抗冻性能,并利用微观电镜扫描、能谱分析试验进行机理分析。另外,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中参数识别方法进行数据的再处理,得到较为合理的参数值,以下为全文主要研究内容:(1)通过分析研究现有的建筑垃圾标准规范,采用适宜本地区的再生粗骨料生产工艺和分级标准:通过相应工艺制备再生粗骨料,测定其吸水率、压碎指标等,并进行相关的混凝土试配,研究发现“有效水灰比”可以大幅提升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2)分析考虑中国酸雨发展趋势以及模拟酸雨侵蚀的试验方法,确定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浓度比6:1,并利用硝酸和硫酸铵制备成酸雨溶液(pH值为2.5和3.5),然后设计喷洒的方案以及安装酸雨喷淋设备进行酸雨侵蚀的模拟。(3)试验中选取再生粗骨料掺量、酸雨pH值、侵蚀天数作为主要试验因素,掺合料掺量作为次要试验因素...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酸雨侵蚀对再生混凝土力学及抗冻性能影响的研究


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图

酸雨


已早早进行了建筑垃圾的利用和处理并制定了相关规范,而且在建筑垃圾的处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在 2003 年,韩国就制定了《建设废弃物再生促进法》后续还进行两次修订;北欧各国甚至在 1989 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早在 1988 年,日本东京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就达到 56%,2000 年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率达 80%,目前东京建筑垃圾利用率甚至达到 90%以上;美国 CYCLEAN 公司甚至以再生材料为主建造了一栋 6.2 万 m2绿色办公大楼[6]。另外,由于各种废气污水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已经对生态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国内外都面临的问题。酸雨危害着民众健康、腐蚀文物古迹、破坏生态系统(图 1-3 和 1-4 所示),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专家估计,酸雨污染每年给欧洲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400 亿美元、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450 亿美元、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1100 亿元,酸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的滥用、废料的随意处置使得我国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区,酸雨污染已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8-9]。

酸雨,树木


已早早进行了建筑垃圾的利用和处理并制定了相关规范,而且在建筑垃圾的处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在 2003 年,韩国就制定了《建设废弃物再生促进法》后续还进行两次修订;北欧各国甚至在 1989 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早在 1988 年,日本东京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就达到 56%,2000 年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率达 80%,目前东京建筑垃圾利用率甚至达到 90%以上;美国 CYCLEAN 公司甚至以再生材料为主建造了一栋 6.2 万 m2绿色办公大楼[6]。另外,由于各种废气污水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已经对生态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国内外都面临的问题。酸雨危害着民众健康、腐蚀文物古迹、破坏生态系统(图 1-3 和 1-4 所示),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专家估计,酸雨污染每年给欧洲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400 亿美元、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450 亿美元、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1100 亿元,酸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的滥用、废料的随意处置使得我国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区,酸雨污染已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8-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冻融循环对混凝土酸雨侵蚀损伤进程的影响[J]. 王凯,肖勇,林静,任亮.  硅酸盐通报. 2018(06)
[2]不同比例粉煤灰与硅灰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J]. 崔佳伟,刘慈,李艾泽,邓佳卓,李珍淑.  山西建筑. 2017(07)
[3]再生粗集料掺量对于C30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黄迎春,俞海勇,徐亚玲.  粉煤灰. 2017(01)
[4]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J]. 张浩博,任慧超,寇佳亮.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6(04)
[5]配制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J]. 王庆贺,王玉银,耿悦,张欢.  建筑结构学报. 2016(S2)
[6]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研究[J]. 余乃宗,刘卫东,欧阳瑞,王宇,方乙涵.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04)
[7]粗骨料最大粒径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J]. 乔京生,臧朋,霍文杰.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8]我国酸雨对混凝土结构危害的研究现状[J]. 张扬,张雄.  科技视界. 2015(33)
[9]酸雨模拟液侵蚀混凝土的损伤劣化研究[J]. 姜健,徐惠,唐轶繁.  硅酸盐通报. 2015(05)
[10]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J]. 徐明,王韬,陈忠范.  建筑结构学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再生混凝土改性及配合比设计研究[D]. 张学兵.湖南大学 2015
[2]干湿环境下混凝土收缩与收缩应力研究[D]. 高原.清华大学 2013
[3]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微—宏观劣化规律研究[D]. 高润东.清华大学 2010
[4]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及性能试验研究[D]. 杜婷.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再生粗骨料分类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D]. 冯超.广西大学 2016
[2]复杂环境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微观试验研究[D]. 费倩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成功因素研究[D]. 齐丹丹.重庆大学 2012
[4]酸雨和冻融环境对再生及钢管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 鲁军凯.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5]酸雨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 张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6]混凝土的酸雨腐蚀模型研究[D]. 周飞鹏.大连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66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466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8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