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中关于材料结构与磁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14:44
最近几年LiFePO4(LFP)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能,充放电性能,作为产业应用的主流的正极材料之一被广泛的研究,而通过引入Mn离子参杂改性提高材料电压以提高材料储能能量为LFP类材料的热门研究方向,被广泛关注及研究。为深入探究Mn离子在掺杂之后形成的LiMnxFe(1-x)PO4(LMFP)材料中的特性,相关研究者们应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制作出不同锰铁含量的LMFP材料,并做了相关电化学测试,出现了强于LFP的性能,及其他纯态LFP中没有的实验现象(如,放电电压出现双峰并仅改变合成方法,在某些特殊制备方法下出现单峰;John-Taller效应等等)。我们知道LMFP的微观结构大体类似于LFP,但是对于其微观结构特征(Mn离子引入后,过渡金属层的排序结构、磁结构)由于实验手段的限制,我们无法精确得到。为探究此类材料微观结构特征,我们通过模拟计算的角度出发,通过调研文献选择合理的参数,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手段,分别用两种方式:递归掺杂确定结构、比较具有代表性不同结构,模拟计算LiMnx...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2量密度较低因而体积笨重,而且酸性电解液具有一定的危险,所以目前锂离子的高能量密度则能实现电池的小体积、低重量从而成为目前电动车的首先电池。图1.2锂离子电池(Li-ion)、铅酸电池(LeadAcid)、镍镉电池(Ni-Cd)、镍氢电池(Ni-MH)各种可充电电池在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的对比[3]锂离子电池的前身是锂电池,是通过对锂电池的改良与研究发展出来的新型电池,锂离子电池使用可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材料作为电极材料,而锂电池则需要使用锂金属用来做电极材料,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20世纪70年代,M.S.Whittingham提出锂电池的概念[4]。但是这种电池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在Whittingham的锂电池使用二硫化钛和锂金属,但是二硫化钛在当时成本高昂,而且锂金属遇空气或遇水极易燃烧非常活泼。后来,人们开始寻找可脱嵌锂的化合物来代替锂金属。同时期,慕尼黑工业大学的J.O.Besenhard发现石墨可以嵌锂,他同时还发现了其它可以嵌锂的氧化物正极材料[5,6]。Besenhard应用这些材料设计出一款锂电池,但是它存在电解液分解、溶剂嵌入石墨等非常严重的缺陷。从锂电池到锂离子电池,中间还有很长一段科研道路要走。1973年,AdamHeller设计出锂亚硫酰氯电池[7],它的寿命可长达20年,能量密度高,能够适应极端环境温度。目前这种电池依然应用于植入医疗器械和防御系统。1977年,SamarBasu证明石墨的电化学嵌锂特性[8],在此基础上,贝尔实验室于1981年开发出一种可以工作的嵌锂石墨来替代锂金属[9]。1979年,JohnGoodenough和KoichiMizushima使用石墨做负极,使用钴酸锂材料(LiCoO2)做为正极,最后设计出的电池可以工作并且有4V的工作电压。这一工作表明LiCoO2作为一种稳定的电池正极材料,
5图1.3各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cathode,上半部分)和负极材料(anode,下半部分)在容量(capacity)和电压(voltage,以锂金属Li为参比电极)方面的比较[3]电解液通常是含锂化合物和有机碳酸酯的混合,常用的电解液由有机碳酸酯、碳酸二乙酯(diethylcarbonate)和有碳酸亚乙酯(ethylenecarbonate)成分组成[14]。这些非水电解液通常使用非配位的锂盐,比如LiPF6、LiBF4、LiAsF6和LiCF3SO3。电解液的最常见副反应包括热分解和水解作用。水的存在会诱发电解液的副反应,产生LiF和PF5。LiF是一种绝缘体,它吸附在负极表面,会增加膜的厚度,降低材料的导电性[19]。PF5强路易斯酸(Lewisacid),它与水发生反应会产生三氟氧化磷和氟化氢(HF),三氟氧化磷反过来又近一步反应产生更多的HF。HF会破坏SEI膜(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的牢固程度,使其变得容易破碎。而对于氧化物正极材料,碳酸乙酯会在SEI膜破坏后会扩散到氧化物材料体内部,释放出热量,造成热逃逸[19]。在当前的锂电材料领域里,电解液和负极材料都能满足锂离子电池应用的需要,而限制电池容量的关键一步是正极材料,所以这也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重点与方向,科研人员致力于开发出尽可能价格低、电压高、寿命长、能量密度高和安全性高的电池正极材料。想要突破现有正极材料的结构框架,开发出新结构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目前正极材料的研究还是主要是基于现有材料结构的改性研究,常见的手段有包碳技术[20]、纳米化技术[21,22]、掺杂[16,23]、界面修饰[24]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J]. 赵秋萍,李祥飞,李春雷,李世友,薛宇宙.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9)
[2]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coated LiFePO4 and LiFe0.98Mn0.02PO4 cathode materials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J]. LIN Ying, ZENG Baozhi, LIN Yingbin, LI Xiaowei, ZHAO Guiying, ZHOU Ting, LAI Heng, and HUANG Zhigao Department of Phys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Rare Metals. 2012(02)
本文编号:3473873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2量密度较低因而体积笨重,而且酸性电解液具有一定的危险,所以目前锂离子的高能量密度则能实现电池的小体积、低重量从而成为目前电动车的首先电池。图1.2锂离子电池(Li-ion)、铅酸电池(LeadAcid)、镍镉电池(Ni-Cd)、镍氢电池(Ni-MH)各种可充电电池在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的对比[3]锂离子电池的前身是锂电池,是通过对锂电池的改良与研究发展出来的新型电池,锂离子电池使用可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材料作为电极材料,而锂电池则需要使用锂金属用来做电极材料,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20世纪70年代,M.S.Whittingham提出锂电池的概念[4]。但是这种电池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在Whittingham的锂电池使用二硫化钛和锂金属,但是二硫化钛在当时成本高昂,而且锂金属遇空气或遇水极易燃烧非常活泼。后来,人们开始寻找可脱嵌锂的化合物来代替锂金属。同时期,慕尼黑工业大学的J.O.Besenhard发现石墨可以嵌锂,他同时还发现了其它可以嵌锂的氧化物正极材料[5,6]。Besenhard应用这些材料设计出一款锂电池,但是它存在电解液分解、溶剂嵌入石墨等非常严重的缺陷。从锂电池到锂离子电池,中间还有很长一段科研道路要走。1973年,AdamHeller设计出锂亚硫酰氯电池[7],它的寿命可长达20年,能量密度高,能够适应极端环境温度。目前这种电池依然应用于植入医疗器械和防御系统。1977年,SamarBasu证明石墨的电化学嵌锂特性[8],在此基础上,贝尔实验室于1981年开发出一种可以工作的嵌锂石墨来替代锂金属[9]。1979年,JohnGoodenough和KoichiMizushima使用石墨做负极,使用钴酸锂材料(LiCoO2)做为正极,最后设计出的电池可以工作并且有4V的工作电压。这一工作表明LiCoO2作为一种稳定的电池正极材料,
5图1.3各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cathode,上半部分)和负极材料(anode,下半部分)在容量(capacity)和电压(voltage,以锂金属Li为参比电极)方面的比较[3]电解液通常是含锂化合物和有机碳酸酯的混合,常用的电解液由有机碳酸酯、碳酸二乙酯(diethylcarbonate)和有碳酸亚乙酯(ethylenecarbonate)成分组成[14]。这些非水电解液通常使用非配位的锂盐,比如LiPF6、LiBF4、LiAsF6和LiCF3SO3。电解液的最常见副反应包括热分解和水解作用。水的存在会诱发电解液的副反应,产生LiF和PF5。LiF是一种绝缘体,它吸附在负极表面,会增加膜的厚度,降低材料的导电性[19]。PF5强路易斯酸(Lewisacid),它与水发生反应会产生三氟氧化磷和氟化氢(HF),三氟氧化磷反过来又近一步反应产生更多的HF。HF会破坏SEI膜(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的牢固程度,使其变得容易破碎。而对于氧化物正极材料,碳酸乙酯会在SEI膜破坏后会扩散到氧化物材料体内部,释放出热量,造成热逃逸[19]。在当前的锂电材料领域里,电解液和负极材料都能满足锂离子电池应用的需要,而限制电池容量的关键一步是正极材料,所以这也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重点与方向,科研人员致力于开发出尽可能价格低、电压高、寿命长、能量密度高和安全性高的电池正极材料。想要突破现有正极材料的结构框架,开发出新结构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目前正极材料的研究还是主要是基于现有材料结构的改性研究,常见的手段有包碳技术[20]、纳米化技术[21,22]、掺杂[16,23]、界面修饰[24]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J]. 赵秋萍,李祥飞,李春雷,李世友,薛宇宙.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9)
[2]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coated LiFePO4 and LiFe0.98Mn0.02PO4 cathode materials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J]. LIN Ying, ZENG Baozhi, LIN Yingbin, LI Xiaowei, ZHAO Guiying, ZHOU Ting, LAI Heng, and HUANG Zhigao Department of Phys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Rare Metals. 2012(02)
本文编号:3473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47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