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磷渣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01:49
  磷渣是电炉法制取黄磷时排出的工业废渣,其堆放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会对水源和土地造成污染。大量研究表明,磷渣具有潜在活性,能作为混合材代替部分水泥,但磷渣的加入会使水泥凝结时间延长,早期强度降低,故对磷渣的凝结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磷渣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缓凝特性与磷渣活性激发两方面。首先对磷渣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磷渣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O和SiO2;其次研究了磷渣掺量、磷酸盐掺量和氟盐掺量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及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磷渣掺量的增加,磷渣水泥凝结时间逐渐增长,未掺磷渣的空白组初凝239 min、终凝300 min,掺20%磷渣的初终凝时间为342 min、414 min,掺45%磷渣的初终凝时间为502 min、574 min;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逐渐降低,3 d时,空白组的抗压强度为31 MPa,掺20%磷渣的抗压强度为25.2 MPa,掺45%磷渣的抗压强度为14.7 MPa,但后期强度发展迅速。无论是易溶性和难溶性的磷酸盐还是氟盐,在较低的掺量下均能对水泥产生缓凝作用,随着...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磷渣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特性研究


技术路线流程图

照片,磷渣,照片,化学成分


由图 2-1 可知,磷渣的 XRD 图谱呈典型的馒头状,没有出现尖锐的晶体矿物峰,在 2θ=30o左右的位置有一小段隆起,这是玻璃态特征表现。2)磷渣的化学成分如表 2-3 所示。表 2-3 磷渣的化学成分(Wt%)Tab.2-3 Chemical compotents of phosphorus slag(Wt%)Na2O MgO Al2O3SiO2P2O5SO3K2O CaO TiO2Fe2O3F LOSS0.22 2.38 5.13 37.16 3.85 0.62 1.13 45.28 0.39 0.40 2.73 0.433)磷渣的 SEM 照片。

照片,水化产物,龄期,照片


(a)放大五千倍 (b)放大一万倍图 3-18 3 d 龄期水化产物的 SEM 照片(KB 样)Fig.3-18 SEM images of hydration products at 3 d age(KB sampl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混凝土低温早强剂研究现状[J]. 张丰,白银,蔡跃波,杜杰贵,宁逢伟.  材料导报. 2017(21)
[2]黄磷渣资源化利用研究[J]. 孙成,郑峰伟,任园园,李国斌,苏毅.  现代化工. 2017(08)
[3]外加剂对磷渣水泥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傅秀新,冯恩娟,张伟,赵洪义.  水泥工程. 2017(01)
[4]不同细度粒化电炉磷渣粉对水泥性能影响与改良[J]. 王昕,颜碧兰,刘晨,江丽珍,郑旭,温培艳.  水泥. 2017(02)
[5]碳酸钠对复合水泥浆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刘晶晶,王伟,张迎春,张鹏,王修蛟,董树巍.  土工基础. 2016(03)
[6]磷酸盐和氟盐对水泥凝结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J]. 陈霞,杨华全,张建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5(12)
[7]磷渣粉的火山灰活性激发及分析[J]. 陈霞,杨华全,张建峰,高志扬.  混凝土. 2015(10)
[8]磷渣粉水泥基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特性[J]. 陈霞,杨华全,石妍,张建峰.  建筑材料学报. 2016(04)
[9]碱磷渣胶凝材料的制备及耐久性研究[J]. 宋华.  建材发展导向. 2015(08)
[10]碱活性磷渣掺量对水泥浆体性能和结构的影响[J]. 谭俊华.  天津化工. 2015(02)

硕士论文
[1]缓凝水泥浆液性能的试验研究[D]. 肖银武.安徽理工大学 2013
[2]掺磷渣粉混凝土的性能研究[D]. 周芳.武汉理工大学 2011
[3]磷渣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D]. 王业江.重庆大学 2011
[4]磷石膏中的磷和氟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影响的机理研究[D]. 孙正.武汉理工大学 2010
[5]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及作用机理研究[D]. 张慢.武汉理工大学 2010
[6]全磷渣自胶凝充填的胶凝机理及配比优化研究[D]. 廖国燕.中南大学 2009
[7]水玻璃激发矿渣超细粉胶凝材料的形成及水化机理的研究[D]. 赵永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8]磷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 刘秋美.贵州大学 2007
[9]碱-磷渣胶凝材料研究[D]. 朱成桂.南京工业大学 2006
[10]磷渣活性的激发及对硅酸盐水泥的缓凝机理[D]. 盛广宏.南京工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1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591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b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