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氟化物微晶玻璃的设计、温度传感与闪烁体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氟化物微晶玻璃的设计、温度传感与闪烁体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围绕新型氟化物微晶玻璃的设计、温度传感与闪烁体性能研究展开,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a)与KYb2F7:Er3+微晶玻璃的制备、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研究(第2、3章);(b) KLu2F7:Tb3+与KTb2F7微晶玻璃的制备、荧光及闪烁特性(第4、5章);(c)自析晶KYbF4:Ho3+微晶玻璃的制备及上转换荧光特性(第6章)。本论文内容概括如下:(1) K3YF6:Er3+微晶玻璃的制备、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研究。用熔融淬冷法合成了稀土离子掺杂的K3YF6自析晶微晶玻璃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了细致地研究。热处理前,K3YF6纳米晶已经形成,这有助于控制晶粒尺寸和稀土离子进入纳米晶。通过掺杂Eu3+作为荧光探针探究了基质结构的变化,热处理后基质的对称性明显提高。K3YF6微晶中荧光强度的增强和明显的斯塔克劈裂说明Eu3+与Er3+进入了析出的K3YF6纳米晶中。基于FIR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方法和Er3+离子的TCEL (Thermally Coupled Energy Levels)能级,对K3YF6:Er3+的荧光测温性能进行了系统地探究。研究表明,K3YF6:Er3+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能级差、灵敏度、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可应用在高精度温度测试领域。(2) KYb2F7:Er3+微晶玻璃的制备、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研究。通过熔融淬冷法合成了KYb2F7:Er3+微晶玻璃。探究了其微观结构与上转换荧光特性。KYb2F7:Er3+微晶中荧光的增强和明显的斯塔克劈裂说明Er+进入了对称性高、声子能低的KYb2F7纳米晶中。然后利用FIR技术对其测温性能进行了研究,从中获得了较大的能级差和灵敏度。结果表明,KYb2F7:Er3+微晶玻璃有望作为具有高灵敏度的光学温度传感器使用。(3) KLu2F7:Tb3+微晶玻璃的制备、荧光及闪烁特性。利用熔融淬冷法合成了Tb3+掺杂的KLu2F7微晶玻璃,并系统地研究了其结构和荧光特性。热处理后,X射线激发下的发射谱(XEL)及光致发光(PL)均有显著增强,且Tb3+的543nm发射的寿命得以延长,这说明Tb3+富集到了KLu2F7纳米晶中。结果显示,KLu2F7:Tb3+微晶玻璃有望应用在X射线成像领域。(4) KTb2F7微晶玻璃的制备、荧光及闪烁特性。利用熔融淬冷法首次合成了自析晶的KTb2F7微晶玻璃。利用XRD、TEM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其结构和荧光特性。KTb2F7晶体在热处理前已经形成,进一步热处理后,XEL及PL均有明显增强,这些证明KTb2F7的结晶度进一步增加。该微晶玻璃X射线成像领域(比如工业探伤、X射线增感屏)有潜在应用,且这种以发光离子作为基质的方法有助于设计其它新型微晶玻璃。(5)自析晶KYbF4:Ho3+微晶玻璃的制备及上转换荧光特性。采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法合成了KYbF4:Ho3+微晶玻璃,且系统地探究了其微观结构及上转换荧光性质。热处理前,KYbF4纳米晶已经形成,这有助于控制晶粒尺寸和稀土离子进入纳米晶。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增强、寿命的延长以及明显的斯塔克劈裂表明析晶体后Ho3+离子进入到了声子能较低的KYbF4纳米晶中。研究表明,这种包含KYbF4内米晶的透明氟化物微晶玻璃是一种优异的上转换基质材料。
【关键词】:微晶玻璃 上转换 K_3YF_6 KTb_2F_7 光温度探测 闪烁体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1.73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21
- 1.1 引言11
- 1.2 稀土离子掺杂的氟化物微晶玻璃简介11-14
- 1.2.1 微晶玻璃11-12
- 1.2.2 稀土离子掺杂的氟化物微晶玻璃12-13
- 1.2.3 氟化物微晶玻璃的合成13-14
- 1.3 上转换发光14-15
- 1.3.1 上转换发光机制14-15
- 1.4 光温度探测FIR技术15-18
- 1.4.1 光学温度传感器15-16
- 1.4.2 FIR技术16-18
- 1.5 闪烁体材料概述18-19
-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19-21
- 2 K_3YF_6:Er~(3+)微晶玻璃的制备、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研究21-34
- 2.1 引言21-22
- 2.2 实验22-23
- 2.3 结果与讨论23-32
- 2.3.1 结构性质分析23-26
- 2.3.2 发光特点26-28
- 2.3.3 基于FIR的光温度探测28-31
- 2.3.4 上转换发光机制31-32
- 2.4 结论32-34
- 3 KYb_2F_7:Er~(3+)微晶玻璃的制备、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研究34-43
- 3.1 引言34-35
- 3.2 实验35-36
- 3.3 结果与讨论36-42
- 3.3.1 结构性质分析36-38
- 3.3.2 转换发光特点38-39
- 3.3.3 基于FIR的光温度探测39-41
- 3.3.4 上转换发光机制41-42
- 3.4 结论42-43
- 6 KLu_2F_7:Tb~(3+)微晶玻璃的制备、荧光及闪烁特性43-50
- 4.1 引言43-44
- 4.2 实验44-45
- 4.3 结果与讨论45-49
- 4.3.1 结构性质分析45-47
- 4.3.2 光致发光特点47-48
- 4.3.3 X射线激发下的发光性质48-49
- 4.4 结论49-50
- 5 KTb_2F_7微晶玻璃的制备、荧光及闪烁特性50-57
- 5.1 引言50-51
- 5.2 实验51-52
- 5.3 结果与讨论52-56
- 5.3.1 结构性质分析52-54
- 5.3.2 光致发光特点54-55
- 5.3.3 X射线激发下的发光性质55-56
- 5.4 结论56-57
- 6 自析晶的KYbF_4:Ho~(3+)微晶玻璃的制备及上转换荧光特性57-64
- 6.1 引言57
- 6.2 实验57-58
- 6.3 结果与讨论58-63
- 6.3.1 结构性质分析58-60
- 6.3.2 上转换发光特点60-61
- 6.3.3 上转换发光实现机制61-63
- 6.4 结论63-64
- 7 总结和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延报,沈鸽,程逵,翁文剑,韩高荣,J.Domingos Santos;生物医用钙磷酸盐微晶玻璃[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1期
2 陈国华,康晓玲;微晶玻璃装饰板的生产及市场发展前景[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07期
3 陈国华,谭文莉,康晓玲,曾利群,梁东成;微晶玻璃装饰板的生产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陶瓷;2001年02期
4 陈国华,康晓玲;烧结微晶玻璃工业原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J];陶瓷工程;2001年06期
5 宋开新,俞建长;微晶玻璃的制备与应用[J];山东陶瓷;2002年01期
6 刘心宇,陈国华;烧结微晶玻璃的生产及其着色[J];硅酸盐通报;2002年03期
7 蒋冬青,陈晖,王仕;微晶玻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及展望[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05期
8 谭金华;微晶玻璃的生产工艺、现状及发展前景[J];石材;2002年04期
9 于向阳,李敬华,芦忠新,周子正,程继健;微晶玻璃建材的研究与应用[J];玻璃与搪瓷;2002年04期
10 张金青;用粉煤灰生产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板材[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树玉;韩野;王淑峰;崔洪芝;陈蕴博;;粉煤灰微晶玻璃制品制备技术[A];第一届脱硫技术及脱硫石膏、脱硫灰(渣)处理与利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晓明;刘春刚;李嘉洋;;利用工业废弃物工业化生产微晶玻璃建材的技术介绍[A];电子玻璃技术(2010年第1、2期)[C];2010年
3 郑伟宏;程金树;汤李缨;;热处理制度对高强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王洪影;夏海平;章践立;王金浩;;掺杂Zn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研制及吸收光谱特性[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5 张洪波;姜静;王轶敏;邵晶;张华山;苏春辉;;SiO_2-Al_2O_3-P_2O_5系透明微晶玻璃的制备及表征[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6 贲成j;;微晶玻璃生产与高效节能窑[A];2007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何坤;王衍行;祖成奎;陈江;韩滨;赵慧峰;刘永华;;Li_2O-Al_2O_3-GeO_2-P_2O_5微晶玻璃结构与电导率的研究[A];2011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分会论文选编[C];2011年
8 吴建锋;徐晓虹;吴菊芳;李坤;张亚祥;陈绪娟;;用钼渣制备微晶玻璃及其结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林妙玲;赵丽娟;兰子鉴;常丽芬;余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散射效率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10 董伟;卢金山;;稀土氧化物对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光学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立君;微晶玻璃要全力打拼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2年
2 记者 刘荣慧 特约记者 谷永生;晶牛微晶玻璃猛创效益 工业领域大规模引用[N];中国建材报;2003年
3 牛晓;我国首条透明航天微晶玻璃生产线在晶牛达产达标[N];中国建材报;2005年
4 钟玻;世界最大微晶玻璃基地落成[N];中国矿业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郑千里;微晶玻璃产业化进程备忘录[N];科技日报;2000年
6 逸明;微晶玻璃装饰板“前途无量”[N];中国建设报;2001年
7 海浪;微晶玻璃生产企业:围城内外有甘苦[N];中华建筑报;2002年
8 赵悦;强势企业瞄准微晶玻璃市场[N];中华建筑报;2004年
9 通讯员 吕轩;红色微晶玻璃在阜康研制成功[N];昌吉日报;2008年
10 冯建波;晶牛微晶集团开通世界首家微晶玻璃网[N];经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伟;Q235钢基体表面Y-TZP/LZAS微晶玻璃功能梯度涂层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代文彬;钢渣热态改质的工艺、装备及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杨健;含铬钢渣制备微晶玻璃及一步热处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巍;稀土与过渡族离子掺杂尖晶石系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发光特性[D];福州大学;2014年
5 方再金;透明微晶玻璃以及光纤的制备与光谱转换[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吴迪;污泥微波热解及其固体产物制备微晶玻璃的效能与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宏;微机电系统低温阳极键合用微晶玻璃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田培静;稀土掺杂钙镁铝硅系微晶玻璃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栾敬德;页岩飞灰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熔融制备的微晶玻璃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谢军;浮法锂铝硅系统微晶玻璃的组成、结构、性能及浮抛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光;稀土掺杂Li_2O-ZnO-SiO_2系微晶玻璃的制备及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家鑫;磷酸盐发光玻璃及微晶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进壮;掺杂钙硼硅微晶玻璃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张圣斌;金渣—赤泥微晶玻璃的研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5 覃扬颂;块状黄磷炉渣制备微晶玻璃的微晶化调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杨志荣;稀土离子掺杂的Sr_2YF_7微晶玻璃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曹江坤;新型氟化物微晶玻璃的设计、温度传感与闪烁体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8 谢春帅;晶核剂对高炉渣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靖靖;晶核剂对高炉渣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6年
10 刘建安;多孔铁磁性微晶玻璃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氟化物微晶玻璃的设计、温度传感与闪烁体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50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