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声子谱及杨氏模量的计算

发布时间:2017-07-06 11:12

  本文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声子谱及杨氏模量的计算


  更多相关文章: 单壁碳纳米管 密度泛函及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声子谱 弹性模量


【摘要】: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它是一种倍受人们关注的新型纳米材料,而且在复合材料领域、纳米机械方面、电子材料、医疗设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碳纳米管的纳米器件设计和应用则需要对其电子结构及有关力热性能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论文“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声子谱及杨氏模量的计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价值。本文针对三种结构类型的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和声子谱及弹性模量,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以及CASTEP软件进行了理论计算。在完成建模和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对(10,10)扶手椅型、(6,0)锯齿型和(4,2)螺旋型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能带及电子态密度、声子谱及声子态密度及弹性模量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0,10)及(6,0)单壁碳纳米管无能量禁带,它们属于金属型管;而(4,2)单壁碳纳米管有一宽度为0.85eV的能量禁带,它属于半导体型管。在以上三种管的声子谱中,它们依次有120条、72条和168条(其中有简并情况)色散曲线,并且它们的声子态密度依次在频率41.88 THz、23.95THz和23.43 THz处出现最大值,即在这些频率附近的格波数目最多。(10,10)(6,0)(4,2)的弹性模量的计算结果分为580.762Gpa、1046.436Gpa、637.80Gpa,其结果与其他学者实验及理论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本文的计算结果为相关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 密度泛函及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声子谱 弹性模量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27.11;TB38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碳纳米管的发现和研究现状9-10
  • 1.1.1 典型碳材料9
  • 1.1.2 碳素材料中的又一新的生长点——碳纳米管的发现9-10
  • 1.2 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分类10-12
  • 1.3 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能及应用12-16
  • 1.3.1 力学性质及应用12-13
  • 1.3.2 电学性质及应用13
  • 1.3.3 热学性能及应用13
  • 1.3.4 磁学性质及应用13-14
  • 1.3.5 电子发射性能及应用14
  • 1.3.6 光学性质14
  • 1.3.7 低温库仑阻塞效应14-15
  • 1.3.8 储氢性能及应用15-16
  • 1.4 本课题目的、意义与工作设想16-18
  • 1.4.1 本课题目的16
  • 1.4.2 选题意义16
  • 1.4.3 工作设想及目标16-18
  • 第2章 密度泛函理论及Materials Studio软件18-27
  • 2.1 多粒子体系的SCHRDINGER方程18-19
  • 2.2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19
  • 2.3 哈特利-福克近似19-21
  • 2.4 密度泛函理论21-22
  • 2.4.1 霍亨伯格—孔恩定理21-22
  • 2.4.2 孔恩-沈吕九方程22
  • 2.5 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22-24
  • 2.5.1 局域密度近似(LDA)22-23
  • 2.5.2 广义梯度近似(GGA)23-24
  • 2.6 常用赝势24
  • 2.7 MATERIALS STUDIO计算软件24-27
  • 第3章 SWCNT的电子结构、声子谱及弹性模量的计算27-42
  • 3.1 计算方法27
  • 3.2 计算模型27-29
  • 3.3 能带及电子态密度的计算与分析29-34
  • 3.3.1 能带及电子态密度曲线计算29-33
  • 3.3.2 能带及电子态密度曲线分析33-34
  • 3.4 声子谱及声子态密度的计算与分析34-38
  • 3.4.1 声子谱及声子态密度曲线计算34-37
  • 3.4.2 声子谱及声子态密度曲线分析37-38
  • 3.5 弹性模量的计算与分析38-42
  • 第4章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7
  • 在学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地,颜晓红,丁建文;单壁碳纳米管中电子的有效质量[J];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2 邹莉;单壁碳纳米管及应用现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罗骥,吴锦雷;荷电对单壁碳纳米管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4年04期

4 李峰;甲基修饰单壁碳纳米管的几何结构、束缚能和电子结构[J];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张艾飞;刘吉平;周智明;唐文华;;可溶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合成与表征[J];现代化工;2007年S2期

6 于陕升;温庆波;郑伟涛;;氮掺杂单壁碳纳米管结构的第一原理计算[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6期

7 郭丽华;王海燕;李井申;李瑞波;;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储氢方面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晋宝;田美灵;张洪武;郭旭;;单壁碳纳米管的耦合行为研究[J];力学季刊;2011年02期

9 董莲枝;曹柳男;;浅谈单壁碳纳米管与多壁碳纳米管的差异[J];科学之友;2012年06期

10 王培培;丁星星;刘虎;张莹;杨林峰;;单壁碳纳米管的电极耦合效应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晗;王贤保;陈蓉;刘芳鸣;胡华亭;;单壁碳纳米管的不对称修饰[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杜民;张兆祥;金新喜;张耿民;侯士敏;赵兴钰;刘惟敏;薛增泉;施祖进;顾镇南;;场离子显微镜观测单壁碳纳米管[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张锦;;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生长、操纵及其能带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邹明英;陈景文;;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水中苯分子的计算模拟[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李彦;彭飞;刘宇;王金泳;崔荣丽;;单壁碳纳米管的性质调控和选择性修饰[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檀付瑞;桂慧;张静;李红波;李清文;;基于凝胶色谱柱的单壁碳纳米管分离[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彦;;在基底上催化生长单壁碳纳米管的金属催化剂[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牛红云;蔡亚岐;;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海藻酸萃取盘的制备及应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张田忠;;单壁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手性效应[A];2006年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姚小虎;韩强;;单壁碳纳米管的轴压和纯弯屈曲行为[A];复合材料力学的现代进展与工程应用——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杜华斌;加开发单壁碳纳米管生产新工艺[N];科技日报;2006年

2 记者 任敏;北大教授找到单壁碳纳米管生长控制方法[N];北京日报;2014年

3 记者 杨靖;我科学家攻克单壁碳纳米管结构可控制备关键技术[N];科技日报;2014年

4 记者 刘霞;美研制能自我修复的太阳能电池[N];科技日报;2011年

5 李彤;扫描北大科研新亮点[N];科技日报;2001年

6 吴启航;新型纳米复材可有效抵御电磁辐射[N];中国建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群;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修饰及其初步用于场效应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2 马杰;大直径单壁碳纳米管制备、纯化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姚明光;新型稀土复合催化剂合成单壁碳纳米管及其高压结构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伏传龙;单壁碳纳米管功能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曾晖;缺陷对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电子输运特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高平奇;单壁碳纳米管拉曼光谱及电输运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赵元春;碳/碳氮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物性以及相关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08年

8 张现仁;纳米圆柱孔材料的限定空间内流体的吸附及相行为[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9 邹永刚;豆荚结构碳纳米材料Peapod(C_(60)@SWNTs)的制备及其结构和高压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远馥;单壁碳纳米管在光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单壁碳纳米管的提纯和优化制备及其拉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开颜;单壁碳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及对称性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3 刘小文;单壁碳纳米管表面修饰的优化及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媛;单壁碳纳米管手性测量[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夏慧敏;单向径向形变对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性能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李博;单壁碳纳米管分子结构力学的有限元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7 叶梦梦;铁电聚合物与单壁碳纳米管的相互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余志强;氟代苄醚酞菁锌(Ⅱ)-芘环糊精-单壁碳纳米管复合体系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吉元春;多酸/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于红刚;磁场辅助电弧放电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5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525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0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