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薄壁钻头钻磨氮化硅陶瓷的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刚石薄壁钻头钻磨氮化硅陶瓷的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氮化硅陶瓷 钎焊金刚石薄壁钻 加工效率 去除机理 磨损
【摘要】: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核能发电等现代工业领域中高温、高压、强腐蚀等复杂工况日益增多,从而对球阀的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陶瓷球阀材料因具有硬度高、抗腐蚀性好、耐高温等优越性能,能够满足以上复杂工况要求而得到广泛应用。但陶瓷球阀由于材料自身的高硬度、高强度等特点,加工非常困难,尤其是孔的加工,使得其应用与推广受到非常大的限制。故本文选用氮化硅陶瓷为工件材料,采用钎焊金刚石薄壁钻进行了钻磨试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针对恒压进给试验条件,专门设计并制造了气动恒压进给装置,并采用拉压力传感器MCL-S1对轴向力进行了标定,得到了压强与轴向力的关系曲线。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金刚石粒度、壁厚、主轴转速和钻压对加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效率随金刚石粒度的增大基本保持不变;随壁厚的增大而先缓慢增大后迅速减小;随主轴转速和钻压的增大而先迅速增大后增长趋于平缓。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四个参数对加工效率影响的显著性,获得试验条件下最优的因素水平搭配。四个参数对加工效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壁厚、钻压、主轴转速、金刚石粒度,且最优因素水平搭配为金刚石粒度35/40、壁厚1.5mm、主轴转速900r/min、钻压819N。最后,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建立了加工效率预测模型。然后,通过对各参数下氮化硅陶瓷加工表面显微形貌的分析,研究了氮化硅陶瓷的去除机理及各参数对去除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硅陶瓷的去除机理包括脆性去除和塑性去除,且以脆性去除为主。塑性去除的比例随着壁厚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主轴转速和钻压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照脆性去除比例与加工效率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了脆性去除与加工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脆性去除比例的增大,加工效率会增大,但不会持续增大。最后,研究了金刚石粒度、壁厚、主轴转速和钻压对钻头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头寿命随金刚石粒度和壁厚的增大而减小,随主轴转速和钻压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通过观察钻头端面显微形貌,进一步研究了其磨损形态。研究表明,钻头的磨损主要包括金刚石磨粒磨损和粘结剂磨损。金刚石磨粒的磨损形态包括磨平、破碎及脱落,且以磨粒磨平为主,磨粒脱落较少;粘结剂磨损主要有断裂磨损和流沙形态磨损。
【关键词】:氮化硅陶瓷 钎焊金刚石薄壁钻 加工效率 去除机理 磨损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0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
- 1.2 工程陶瓷的性能9-11
- 1.3 工程陶瓷孔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17
- 1.3.1 特种加工技术11-13
- 1.3.2 传统机械加工技术13-15
- 1.3.3 复合加工技术15-17
- 1.3.4 工程陶瓷孔的加工技术发展趋势17
- 1.4 工程陶瓷加工机理的研究现状17-19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9-20
- 2 恒压进给装置及试验条件与设计20-27
- 2.1 恒压进给装置20-23
- 2.2 试验条件23-25
- 2.3 试验设计25-27
- 3 氮化硅陶瓷孔加工试验研究27-40
- 3.1 单因素试验27-31
- 3.1.1 金刚石粒度对加工效率的影响27-28
- 3.1.2 壁厚对加工效率的影响28-29
- 3.1.3 主轴转速对加工效率的影响29-30
- 3.1.4 钻压对加工效率的影响30-31
- 3.2 正交试验31-34
- 3.2.1 极差计算与分析31-33
- 3.2.2 方差计算与分析33-34
- 3.3 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对加工效率的预报34-38
- 3.3.1 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GA)简介34-35
- 3.3.2 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35-38
- 3.4 本章小结38-40
- 4 氮化硅陶瓷去除机理的研究40-53
- 4.1 压痕断裂力学模型与切削加工模型40-42
- 4.2 氮化硅陶瓷的去除机理42-47
- 4.2.1 工程陶瓷材料的去除机理42-43
- 4.2.2 氮化硅陶瓷的去除机理43-47
- 4.3 各参数对氮化硅陶瓷去除机理的影响47-50
- 4.4 氮化硅陶瓷去除机理与加工效率的关系50-52
- 4.5 本章小结52-53
- 5 钎焊金刚石薄壁钻磨损初步研究53-64
- 5.1 金刚石砂轮的磨损研究53-54
- 5.2 各参数对钎焊金刚石薄壁钻寿命的影响54-58
- 5.2.1 金刚石粒度对钻头寿命的影响55-56
- 5.2.2 壁厚对钻头寿命的影响56-57
- 5.2.3 主轴转速对钻头寿命的影响57
- 5.2.4 钻压对钻头寿命的影响57-58
- 5.3 钎焊金刚石薄壁钻的磨损形态58-63
- 5.4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与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1-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中翥;梁静秋;郑娜;贾晓鹏;李桂菊;;掺氮金刚石的光学吸收与氮杂质含量的分析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2 宋月清;夏扬;谢元锋;林晨光;郭志猛;曲选辉;;金刚石热管理材料的研究进展[J];超硬材料工程;2010年01期
3 李蒙顺;;金刚石的光学分恱[J];重型机械;1963年04期
4 王至炎;金刚石的光学选矿[J];建筑材料工业;1963年05期
5 李继业;;金刚石浮选的理论分析[J];非金属矿;1980年01期
6 陈昭威;提高烧结多晶金刚石质量的途径[J];人工晶体;1982年01期
7 ;电解回收金刚石的小结[J];青海地质;1978年02期
8 陈小安,王序进;浅谈金刚石修整工具及其制造方法[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6年06期
9 林增栋;金刚石表面的金属化[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7年02期
10 焦魁一;国外金刚石聚结体的研制技术[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杰;张卫;万永中;王季陶;;氧原子在化学气相淀积金刚石过程中的作用[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廖道达;陆德强;刘文燕;邱君苑;;金刚石锦上添花[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3 郑云龙;杨志军;曾祥清;艾群;彭明生;;金刚石典型表面形貌的形成与环境意义[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超;揭晓华;徐江;陶洪亮;魏菊;;双阴极等离子溅射金刚石显微结构研究[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郭宗山;;金刚石的成因与找矿[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6 乔培新;龙伟民;钟素娟;李胜利;;预合金粉末与金刚石的扩散连接[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7 廖道达;陆德强;刘文燕;邱君苑;;金刚石锦上添花[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8 刘鹏;谢水生;李木森;郝兆印;程开甲;;新型碳源高温高压合成及外延金刚石[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志军;彭明生;蒙宇飞;苑执中;张恩;;铁基合金-氢预处理石墨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廖源;沈维康;王冠中;余庆选;马玉蓉;方容川;;掺氮气氛下CVD金刚石的场致发射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珊;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在铝电解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2 赵阳;掺硼金刚石电极对废水毒性控制和污染物检测性能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邹莱;黑色金属金刚石切削刀具磨损及其抑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许蓬子;金刚石材料逆向磨损去除加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刘岩;基干金刚石色心的单光子产生及其荧光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崔巍;熔渗法制备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及其性能[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7 王俊峰;金刚石NV色心的制备、相干性与温度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胡强;生长型金刚石聚晶的高温高压合成及其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李浩;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密闭空间废水处理回用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10 贾乾忠;聚晶金刚石刀具关键制作工艺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婷;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金刚石生长过程的差异性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2 刘向红;n型掺杂金刚石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卫陈龙;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及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微波烧结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东;高精度金刚石玻氏压头的设计方法及其机械研磨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姝贤;金刚石表面处理对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6 林佳志;摩擦化学抛光单晶金刚石的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龙涛;热管理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界面构建及其组织与热导率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8 王松瑞;磁场作用对化学复合镀Ni-P-金刚石影响机理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9 漆书桂;多层钎焊金刚石钻头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周爽;钎焊金刚石钻头微观组织分析与钻进温度场仿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563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56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