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二氧化钛的改性工艺条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8:25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钛的改性工艺条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iO_2 表面改性 吸油值 遮盖力 复合材料


【摘要】:论文对二氧化钛(TiO_2)进行湿法表面改性,以改性后TiO_2样品的吸油值和遮盖力为考察指标,针对颜料用和造纸用TiO_2的表面性质要求,分别筛选并确定了较适宜的改性剂,并分别对其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改性后TiO_2为单体,苯乙烯为载体,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TiO_2/PS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1)以OTAC为表面改性剂对TiO_2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了有机相容性较好的改性TiO_2样品。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较适宜的表面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温度50℃、改性时间105 min、OTAC用量4%wt、反应体系pH值7。经此条件下所制备的改性TiO_2样品平均吸油值由未改性前的22.00%降低至13.28%,亲油性得到明显提高。改性后TiO_2样品的水萃取液电阻率由未改性前35Ω·m提高到78 Ω·m,水悬浮液pH值为7.69,分别满足TiO_2颜料技术指标(水萃取液电阻率≥50 Ω·m、水悬浮液pH值在7~8之间)的要求。红外分析表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成功包覆在TiO_2表面;XRD和粒度分析显示,与未改性的TiO_2相比,改性后TiO_2的晶型未发生明显变化,微观粒度略有增大;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改性后TiO_2团聚减少,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2)以聚乙二醇20000(PEG 20000)为表面改性剂对TiO_2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了高遮盖力的改性TiO_2样品,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较适宜的表面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温度55℃,改性时间75 min,PEG 20000用量2%wt,反应体系pH值8。经此条件下所制备的改性Ti02样品平均遮盖力值由未改性前的32.00 g/m2下降至17.81 g/m2,改性后的Ti02遮盖力明显提高。(3)以OTAC表面改性后的TiO_2为单体,苯乙烯为载体,采用细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TiO_2/PS复合微球。当改性TiO_2用量为4%wt(以单体占油相比例为基准),苯乙烯浓度为40%wt(以整个体系为基准),乳化剂浓度为11.56mmo1.L"1(以水相体系为基准)时,超声细乳化20 min后,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得的TiO_2/PS复合微球分散较好,粒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直径为50~70 n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微球表面规整度较好。
【关键词】:TiO_2 表面改性 吸油值 遮盖力 复合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4.1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5
  • 1.1 TiO_2性质及应用15-20
  • 1.1.1 TiO_2性质15-18
  • 1.1.2 TiO_2主要应用18-20
  • 1.2 TiO_2表面改性20-21
  • 1.2.1 TiO_2表面改性目的20
  • 1.2.2 TiO_2无机表面改性20-21
  • 1.2.3 TiO_2有机表面改性21
  • 1.3 TiO_2行业发展状况21-23
  • 1.3.1 国外TiO_2的行业发展状况21-22
  • 1.3.2 国内TiO_2的行业发展状况22-23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23-25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5-30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25-26
  • 2.1.1 实验药品25-26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26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26-27
  • 2.2.1 TiO_2表面改性实验26-27
  • 2.2.2 TiO_2/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27
  • 2.3 分析表征方法27-30
  • 2.3.1 TiO_2吸油值测定27-28
  • 2.3.2 TiO_2遮盖力测定28
  • 2.3.3 X-射线衍射28-29
  • 2.3.4 红外光谱测试29
  • 2.3.5 扫描电镜29
  • 2.3.6 粒度分布测试29-30
  • 第三章 基于颜料用TiO_2的表面改性工艺条件研究30-41
  • 3.1 引言30
  • 3.2 表面改性剂的筛选30-31
  • 3.3 单因素条件实验31-36
  • 3.3.1 改性温度对TiO_2吸油值的影响32-33
  • 3.3.2 改性时间对TiO_2吸油值的影响33-34
  • 3.3.3 OTAC用量对TiO_2吸油值的影响34
  • 3.3.4 反应体系pH值对TiO_2吸油值的影响34-36
  • 3.4 正交实验36-37
  • 3.5 改性前后TiO_2样品的表征37-40
  • 3.5.1 X-射线衍射分析(XRD)37-38
  • 3.5.2 红外光谱分析(FT-IR)38
  • 3.5.3 SEM分析38-39
  • 3.5.4 粒度分析39
  • 3.5.5 TiO_2改性前后水萃取液电阻率及水悬浮液pH值的变化39-40
  • 3.6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基于造纸用TiO_2的表面改性工艺条件研究41-50
  • 4.1 引言41
  • 4.2 表面改性剂的筛选41-43
  • 4.3 单因素条件实验43-47
  • 4.3.1 改性温度对TiO_2遮盖力影响43-44
  • 4.3.2 改性时间对TiO_2遮盖力影响44-45
  • 4.3.3 PEG 20000用量对TiO_2遮盖力影响45-46
  • 4.3.4 反应体系pH值对TiO_2遮盖力影响46-47
  • 4.4 正交实验47-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TiO_2/PS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50-54
  • 5.1 TiO_2/PS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50
  • 5.2 细乳液法制备TiO_2/聚苯乙烯复合材料50-52
  • 5.2.1 超声时间对细乳液粒径及其分布影响50-51
  • 5.2.2 SDS加入量对TiO_2/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影响51-52
  • 5.3 TiO_2/PS复合微球的表征52-53
  • 5.3.1 红外分析52
  • 5.3.2 扫描电镜分析52-53
  • 5.4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6.1 结论54
  • 6.2 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镜亮;;某些非金属矿物的表面改性及应用[J];矿产综合利用;1990年04期

2 胡正飞,吴杏芳;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在材料保护研究中的进展[J];表面技术;2000年05期

3 刘伯元;中国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的进展[J];中国粉体技术;2003年03期

4 ;《表面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厂会协作项目出成果[J];科技和产业;2003年04期

5 彭惠民;对金属表面改性的新方法[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5年04期

6 张赢超;叶红齐;陈加娜;周涛;;铝粉的表面改性[J];中国粉体技术;2007年02期

7 李延报;李怀栋;程新;刘文浩;李东旭;许仲梓;;无定形磷酸钙的硬脂酸表面改性及其改性后的稳定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8 刘建平;;表面改性在染整中应用研究[J];染整技术;2010年07期

9 张敏;王晓刚;陈进;邓丽荣;陆树河;华小虎;;表面改性对β-SiC微粉流动性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1年03期

10 胡楠;何力军;钟景明;孙本双;王立惠;许德美;;超细铝粉表面改性的各种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伯元;徐凌秀;黄学祥;李成伟;;中国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的进展[A];第九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3年

2 刘新海;杨友生;李一波;杨康平;;硅灰石粉体表面改性红外光谱分析与机理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3 张赢超;叶红齐;陈加娜;周涛;;铝粉的表面改性[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郑水林;;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A];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伯元;;中国粉体表面改性的最新进展[A];2003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董兵;骆剑军;;国内无机粉体干法表面改性面临的问题分析[A];2006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6年

7 张玉忠;郑水林;刘桂花;;无机复合超细阻燃填料的表面改性研究[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郑水林;;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展[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涛;叶红齐;Rajesh Dave;Robert Pfeffer;;粘性颗粒表面改性后的流态化性能[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10 李宝智;;用偶联剂对非金属矿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及应注意的问题[A];2001年海南全国粉体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宝智;粉煤灰为橡胶强筋骨[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晓舟;五种高新材料极具潜力[N];中国包装报;2003年

3 邹海魁;碳酸钙表面改性当重视[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王雪飞;瓣膜材料“升级”有望[N];健康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湘鲁;低成本聚合物电泳芯片的制作、表面改性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2 吴翠平;SLG型粉体表面改性机流场特性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王莲;原子氧自由基阴离子诱导的微生物失活及材料表面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李皓;编织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王长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改性及其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谢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表面改性及其耐磨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姚书典;钛基贵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的失效机制与表面改性[D];上海大学;2007年

8 杨春莉;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功能化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瑶;聚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表面改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王永忠;表面改性TiO_2光催化作用及对PVC塑料性能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正芳;光及大分子调控的表面改性及其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穆小燕;基于新型光化学方法的材料表面微/纳米制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新星;纳米重晶石的合成及表面改性[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4 李文龙;导电工程塑料PET、ABS制备工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方翠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毛艳红;氨基酸接枝和二氧化硅包覆纳米碳酸钙的合成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徐志华;有机硅树脂表面修饰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8 荣孟欣;用于裸眼3D显示的炭黑表面改性及其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张东生;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鹏章;分子筛的表面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72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572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