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接触膜蒸馏过程的模拟和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直接接触膜蒸馏过程的模拟和实验研究
【摘要】:建立了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的传递模型,对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和热效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探索了膜蒸馏热侧进口温度、冷侧和热侧流量对过程的影响,为膜通量和热效率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热侧进口温度升高、热侧和冷侧流量增加均有助于膜通量增加;热侧进口温度升高、热侧流量增加和冷侧流量减小均有利于提高热效率.膜通量取决于传质推动力,即蒸汽压差;热效率取决于平均膜面温度,凡是有利于膜面温度提高的操作条件都会增大热效率.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绿色催化和分离重点实验室;长春黄金研究所;
【关键词】: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 传递模型 膜通量 热效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21576004)
【分类号】:TQ028.8
【正文快照】: 膜蒸馏(MD)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将蒸发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结合起来,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分离效率高、膜材料机械性能要求低等优点[1].膜蒸馏采用不被待处理料液润湿的疏水性微孔膜,并以膜两侧温度差引起传递组分的蒸汽压差为传质推动力.在传质过程中,膜仅作为两相之间的屏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华;膜蒸馏技术进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吴庸烈;膜蒸馏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03年04期
3 马润宇;膜蒸馏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吴国斌;戚俊清;吴山东;;膜蒸馏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装备技术;2006年01期
5 王许云;张林;陈欢林;;膜蒸馏技术最新研究现状及进展[J];化工进展;2007年02期
6 李贝贝;张元秀;王树立;;膜蒸馏和膜吸收技术现状及发展[J];化工科技;2007年05期
7 程鹏高;唐娜;王学魁;;减压膜蒸馏浓缩盐水溶液的研究现状[J];化工进展;2008年07期
8 环国兰;杜启云;王薇;;膜蒸馏技术研究现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崔洪江;孙培廷;田瑞;;太阳能膜蒸馏实验与数学建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吕晓龙;;膜蒸馏过程探讨[J];膜科学与技术;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晓龙;;膜蒸馏过程探讨[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余献国;;膜蒸馏应用领域与材料及设备集成化研究[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莉莉;李昕;赵之平;;超声波强化膜蒸馏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4 杨座国;刘典;;真空膜蒸馏过程的模拟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庸烈;;膜蒸馏技术及其应用进展[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6 纪仲光;王军;侯得印;尹子飞;;微波辅助真空膜蒸馏试验研究[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怀远;高启君;吕晓龙;武春瑞;贾悦;王暄;陈华艳;;封闭式热泵循环的真空膜蒸馏过程研究[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吕晓龙;武春瑞;高启君;陈华艳;贾悦;王暄;;膜蒸馏技术进展[A];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吕晓龙;;膜蒸馏技术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杨晓宏;田瑞;齐晓娟;高虹;;三向旋转喷管形状对膜蒸馏传质强化的数值模拟[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铱;应用于膜蒸馏过程的PVDF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超疏水改性[D];天津大学;2015年
2 王俊伟;氮化硅基陶瓷膜的制备及膜蒸馏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田瑞;高通量空气隙膜蒸馏系统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8年
4 杜军;减压膜蒸馏及其分离含铬溶液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王宏涛;错流式减压膜蒸馏过程分析及组件放大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王丽;减压膜蒸馏节能过程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
本文编号:574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57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