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抗肿瘤化学成分及其初步药理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龙眼抗肿瘤化学成分及其初步药理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四军医大学》 2013年
龙眼抗肿瘤化学成分及其初步药理作用研究
张晓卫
【摘要】:龙眼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LonganLour.的果实,又名桂圆、益智。原产于东南亚的亚热带区域,我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有大量栽培。龙眼果实由龙眼果皮、龙眼假种皮和龙眼种子组成。龙眼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脂肪、氨基酸、维生素C、多种微量元素等。传统中医认为龙眼肉(假种皮)具有补益心脾、健脑益智、消肿止痛之功;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但具体活性成分不明。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龙眼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为初步阐明龙眼化学成分与功效间的关系,龙眼有效成分的发掘和新药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1研究目的 本研究对龙眼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初步分离后,对其粗分物进行活性筛选,然后对活性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明确其主要活性部位的物质类型及结构,并对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抗肿瘤活性和一般药理学研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2研究方法 2.1龙眼不同部分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以95%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冷凝回流提取法提取龙眼假种皮、龙眼果皮和龙眼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用各种化学试剂对其进行初步的理化鉴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对龙眼三个部分9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龙眼三个部分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称重计算产率。 2.2龙眼假种皮各部分初步的抗肿瘤活性筛选 采用同种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动物模型,对龙眼假种皮各部分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 2.3龙眼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结合龙眼假种皮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首先对龙眼假种皮黄棕色结晶状物质进行酸碱性测定、理化性质鉴别、紫外扫描测定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明确其化合物类型和分离目标。进一步对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龙眼假种皮黄棕色结晶状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分别采用硅胶薄层色谱法、硅胶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纯化龙眼假种皮中的黄酮苷活性部位,采用熔点测定以及HPLC、UV、NMR等色谱和波谱方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初步的纯度和结构鉴定。同时,采用GC-MS法对龙眼果实三个部分的有一定活性的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分离分析。 2.4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初步药理作用研究 2.2.1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采用MTT方法,测定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 2.2.2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采用小鼠肉瘤S180移植模型,观察测定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灌胃给药对小鼠体内肿瘤抑制的影响。 2.2.3一般药理学研究:采用旷野法实验、睡眠实验和尾悬吊实验观察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用RM-6280生理记录及分析生理系统观察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对麻醉小鼠呼吸频率、对麻醉大鼠心率血压的影响,从而分析其对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研究结果 3.1龙眼果实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3.1.1龙眼果实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龙眼假种皮,果皮,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分别用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结果龙眼假种皮5kg得石油醚萃取物14.5g,产率为0.3%,乙酸乙酯萃取物36.3g,产率为0.7%,正丁醇萃取物118.0g,产率为2.4%;龙眼果皮3kg得石油醚萃取物31.1g,产率为1.0%,乙酸乙酯萃取物47.5g,产率为1.6%,正丁醇萃取物74.2g,产率为2.5%;龙眼种子5kg得石油醚萃取物114.8g,产率为2.3%,乙酸乙酯萃取物78.1g,产率为1.6%,正丁醇萃取物89.8g,产率为1.8%。龙眼假种皮黄棕色结晶状物质的产量70.1g,产率为1.4%。 3.1.2龙眼果实不同部分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鉴别:龙眼假种皮、果皮、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理化鉴别实验结果显示,2%三氯化铝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菲林试剂反应、醋酐-浓硫酸反应三个部位的醇提物均为阳性结果,10%的氢氧化钾-水反应、碘化铋钾试剂反应三个部位的醇提物均为阴性结果,1%三氯化铁反应和茚三酮反应龙眼果皮和龙眼种子为阳性结果而龙眼假种皮为阴性结果,溴酚蓝试剂反应龙眼假种皮和龙眼果皮为阳性结果而龙眼种子为阴性结果。 3.2龙眼假种皮各部分抗肿瘤活性筛选 体内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龙眼假种皮95%醇提物、结晶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脂部位、正丁醇部位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6.2%、41.3%、28.9%、14.3%、34.3%。 3.3龙眼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3.3.1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的初步研究:龙眼黄棕色结晶状物质的酸碱性测试结果显示其pH≈3,理化性质鉴别结果显示,ɑ-萘酚浓硫酸反应、盐酸-镁粉反应、磷钼酸试剂反应、铝盐和镁盐的络合反应、氨熏实验均呈阳性,在紫外灯下检视有黄绿色荧光,紫外扫描显示在29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从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组分A和B经HPLC纯度鉴定分别为90.0%和92.0%,熔点测定A的熔程为132℃~135℃,B为161℃~163℃,其熔距均大于1℃。紫外扫描显示,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97.8nm和284.7nm。组分A的NMR图谱显示其有部分黄酮苷类化合物的13C和1H的信号峰。 3.3.2龙眼果实不同部分石油醚萃取物的GC-MS分析: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龙眼假种皮、龙眼果皮、龙眼种子石油醚萃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从龙眼假种皮中共分离出25个成分,鉴定出15个成分,检出率为60.0%,检出物含量占总石油醚部位的76.7%,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角鲨烯、棕榈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棕榈酸乙酯、油酸、油酸乙酯等;从龙眼果皮中共分离出45个成分,鉴定出28个成分,检出率为62.2%,检出物含量占总石油醚部位的83.2%,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油酸、反油酸、角鲨烯、豆甾醇、γ-谷甾醇等;从龙眼种子中共分离出43个成分,鉴定出30个成分,检出率为69.8%,检出物含量占总石油醚部位的87.1%,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油酸、油酸乙酯等。 3.4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初步药理作用研究 3.4.1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4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药物浓度为1000mg/L时,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HepG2:53.2%,HeLa:48.7%,A549:79.5%,U251:41.6%。其中对HepG2、HeLa和U251的抑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药物浓度从10mg/L到1000mg/L,肿瘤细胞HepG2的存活率从98.2%降低至53.2%,HeLa从96.2%降低至48.7%,U251从87.9%降低至41.6%。 3.4.2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三个剂量的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均能抑制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药物浓度从60mg/kg增加至240mg/kg,肿瘤的抑制率从13.0%增加至52.5%。5-FU组的胸腺指数(0.68mg/g)和脾脏指数(3.72mg/g)与对照组(2.18mg/g,7.18mg/g)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三个剂量的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治疗组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明显高于5-FU组,但随着剂量的增加,胸腺指数有逐步降低的趋势(从2.06mg/g降至1.63mg/g),脾脏指数有增加的趋势(从8.85mg/g增加至11.94mg/g)。 3.4.3一般药理学研究: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中剂量(120mg/kg)和高剂量(240mg/kg)对小鼠自主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三个剂量组对小鼠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麻醉大鼠的血压也均无显著影响(P0.05)。 4研究结论 4.1龙眼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萃取龙眼假种皮、龙眼果皮和龙眼种子三个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结果表明龙眼果皮和龙眼假种皮中富含极性较大的化合物,而龙眼种子中富含极性小的油脂类化合物。各部分的理化性质鉴定结果表明龙眼假种皮、龙眼果皮和龙眼种子中均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类、内酯或香豆素类、还原糖或多糖或苷类、皂苷类化合物,龙眼果皮和种子还含有鞣质类、蛋白质或多肽或氨基酸类化合物。 4.2龙眼假种皮各部分物质抗肿瘤活性筛选 龙眼假种皮各部分物质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龙眼假种皮各部分均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黄棕色结晶状物质的抗肿瘤活性最强,其石油醚部分和正丁醇部分也具有相对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4.3龙眼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龙眼假种皮黄棕色结晶状物质的酸碱性测试、理化性质鉴定、紫外扫描结果均显示其为黄酮苷类物质,加之其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活性,故称之为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从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了组分A和B,,但目前组分A和B质量较少、纯度较低,其结构有待进一步解析。龙眼各部分的GC-MS分析明确了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假种皮中鉴定出15个成分,主要为角鲨烯、棕榈酸等。 4.4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初步药理作用研究 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的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具有抗肿瘤作用和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一般药理学研究表明,试验剂量(120mg/kg、240mg/kg)的龙眼黄酮苷活性部位对小鼠神经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鼠的呼吸频率虽然没明显的影响,但中剂量组(120mg/kg)具有使小鼠呼吸频率减慢的趋势;对大鼠血压无显著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表明:龙眼黄酮苷可能是龙眼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镇静安神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从龙眼假种皮中提取分离纯化龙眼黄酮苷类物质的工艺,为龙眼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84.1;R28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洁;王雯慧;朱小勇;李耀华;余靓;柳贤福;;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眼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2 吕柳新;荔枝与龙眼核型的比较研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3 黎中良;黄志伟;韦庆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龙眼肉中微量元素[J];光谱实验室;2006年05期
4 ;龙眼肉的抗焦虑活性物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年04期
5 沈双玲;郑申西;陈发兴;温凤英;吴少华;;龙眼果皮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初探[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年04期
6 吴妮妮;李雪华;;龙眼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6年03期
7 郑公铭;梁红冬;何春娣;卢文信;;龙眼壳抗氧化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5期
8 李然;谷建军;关洪全;李海波;;中药抗肿瘤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12期
9 梁洁;滕建北;柳贤福;余靓;;龙眼叶化学成分预试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4期
10 许瑞波;刘玮炜;王明艳;赵跃强;马卫兴;;角鲨烯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05年3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虎;何新华;蒋雅琴;潘介春;朱建华;;龙眼寒冻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孙贝贝;房文红;;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3 王芳;王俊;傅秀娟;黄梦雅;;龙眼核中总甾醇的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4 任竹君;王道平;罗亚男;陶晨;;香兰叶挥发性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汪惠勤;柯李晶;项雷文;高观祯;饶平凡;周建武;;龙眼肉干制过程氨基酸组分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年02期
6 何佩雯;杜钢;赵海誉;王一涛;;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9种中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7 ;A New Diol from Dimocarpus longan Seeds[J];Chinese Herbal Medicines;2011年01期
8 蒋志平;彭骞;何周康;;皂角刺的现代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08年05期
9 李升锋,刘学铭,吴继军,姚荣清,黄儒强,陈智毅,邹宇晓;龙眼果肉的研究与开发[J];福建果树;2004年02期
10 高慧颖;姜帆;李韬;郑少泉;;龙眼种质资源分类研究进展[J];福建果树;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肖丽;吴雪辉;杨公明;;米糠油的功能特性及开发前景[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沈双玲;郑申西;温凤英;李欣磊;李永欲;吴少华;陈发兴;;龙眼果皮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初探[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建光;潘学文;韩冬梅;李荣;;广东龙眼种质资源研究[A];海峡两岸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月娥;李晓瑾;王果平;贾晓光;朱军;;新疆阿魏种子化学成分的系统预实验[A];第六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何峰;张利新;王琴;;皂角刺对人系直肠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暨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楠;枇杷属植物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徐杰;海参脑苷脂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杨立军;基于寄主挥发物的枣镰翅小卷蛾寄主选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蔡礼鸿;枇杷属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关系及品种鉴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5 赵春超;凤眼草和蓬子菜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6 单建贞;藤梨根有效成分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钟洁希;清鼻方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郑洁红;龙眼叶片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9 王爱芝;花楸有性生殖过程及败育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10 陈辑;前列腺癌组织胆碱摄取值与其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钢;归脾汤加味治疗肝癌TACE术后气血两虚型患者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马国财;叉枝鸦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1年
3 骆萍;龙眼肉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拟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黄雪芳;龙眼肉多糖硫酸酯化修饰及修饰前后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劳世辉;香蕉(Musa spp.)种质资源的核型分析和变异的鉴定、筛选[D];西南大学;2011年
6 肖敏;重楼复方对荷肝癌H22小鼠体内抑瘤作用及生存时间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淑霞;龙眼核中多酚类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优化与液质联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8 郭亚收;中药优化配伍复方对膀胱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兰州大学;2011年
9 贺寅;龙眼多糖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王乐飞;椿皮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彩文,李德锐,林英城,吴名耀;三氧化二砷诱导人鼻咽低分化鳞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分化的研究[J];癌症;2003年01期
2 陈培丰;刘鲁明;陈震;徐颖扉;谢长生;;恶性肿瘤肝转移血瘀证与参三七、丹参干预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刘洁,曲绍春,刘宏雁,张玉华;中国林蛙卵油防治实验性高脂血症及抗脂质过氧化[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范越;杨云柯;马骏;王国骅;唐红敏;闻名;顾喜喜;陈依萍;蔡定芳;;松友饮联合化疗治疗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7期
5 林志彬;灵芝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6 何松;左国庆;张燕;汤为学;;苦参碱对肝癌细胞HepG2端粒酶活性调控的体外研究[J];重庆医学;2008年03期
7 焦连庆,于敏,张大军,姜水湜,高其品,李淑子;中国林蛙卵油中的脂肪酸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8 曹纬国,刘志勤,邵云,陶燕铎;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2期
9 杨和平,李剑明,唐春兰,宫亮,王海晶;姜黄色素活性单体成分抗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10 林琳;郭志雄;潘东明;;龙眼果皮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晶;;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机理研究现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露;虫草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紫全;叶云;黄群莲;;泸州龙眼与沿海地区龙眼生活环境比较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1期
2 李雪华;吴妮妮;李福森;黄燕军;龙盛京;;龙眼核醋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8期
3 左映平;梁志;;龙眼核的研究现状[J];广西轻工业;2010年05期
4 梁志;左映平;;龙眼核中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云南化工;2010年05期
5 刘干中;周金黄;;党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年02期
6 张国华;张如松;;萝藦科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陈静;袁明勇;郑玲利;吴娟;;黄芪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32期
8 杨犇;陶靓;李冲;;醉鱼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10期
9 张慧清;冯锋;谢宁;鞠建明;;落花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中南药学;2010年01期
10 赵晶,贺江萍;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光;潘学文;韩冬梅;李荣;;广东龙眼种质资源研究[A];海峡两岸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贾晓光;熊元君;波拉提·马卡比力;;骆驼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席旭东;尹红芳;晋小军;何尤;;施肥对宽叶羌活化学成分的影响[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晓玲;戴灵超;;鸭跖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杨光忠;胡昀;陈玉;;竹叶椒木脂素成分的研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黄敏聪;;金银花的质量管理和应用[A];2009浙江省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可立;罗瑞芝;郭治昕;;夏枯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艾国;化薇;黄正明;;黄蜀葵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9 杨念云;段金廒;李萍;钱士辉;张健;;连钱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卫东;HA.Thi Bang Tam;陈万生;孔德云;李惠庭;;中药灯盏细辛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研究[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立山;[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2 汪志铮;[N];福建科技报;2006年
3 蒲军;[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刘光泉;[N];民族医药报;2008年
5 梅全喜 徐景远;[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李卫芹;[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新中 徐莹;[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8 记者 高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姚耀;[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春年;芍药属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彭燕;海燕和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延年;沙漠嘎种子化学成分及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马挺军;土贝母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军民;沉香(白木香)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刘利;桑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杨炳友;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刘高峰;北洋金花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卢汝梅;匙羹藤茎化学成分和降血糖作用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郭巧生;半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卫;龙眼抗肿瘤化学成分及其初步药理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2 王淑霞;龙眼核中多酚类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优化与液质联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3 吴兰兰;龙眼核多酚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4 刘释文;龙眼核综合利用的基础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5 吴妮妮;龙眼核的化学成分分析及龙眼核和龙眼壳的抗氧化活性测定[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何运燕;龙眼核酚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刘颖;蒺藜果实的化学成分和其药理作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王志远;龙眼壳与龙眼核多酚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D];厦门大学;2008年
9 尹键;烟草及制品化学成分系统鉴别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10 于晓敏;蓬子菜有效成分的化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龙眼抗肿瘤化学成分及其初步药理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3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6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