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萃取法富集铼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溶剂萃取法富集铼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钼 铼 溶剂萃取 丙酮 甲乙酮 磷酸三丁酯 反萃
【摘要】:铼(Re)属稀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极低,目前还未发现存在有铼的单独天然矿物,其主要伴生于辉钼矿、斑铜矿中。铼因具有高熔点、高沸点、密度大、优异的延展性、成型性、催化活性等独特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铼以及其合金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冶金、国防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本课题针对开拓者钼业生产过程中钼(VI)、铼(VII)的提取与富集难题,采用溶剂萃取技术,确定了萃取的优化实验条件,旨在为含铼物料提供一种铼回收的改进方法。本文采用硫脲光度法测定铼、硫氰酸钾光度法测定钼,主要进行了丙酮、甲乙酮两种酮类溶剂以及TBP膦类萃取剂对钼、铼的萃取分离研究工作,考察了萃取剂的加入量、萃取体系酸碱性浓度的变化、萃取平衡时间、萃取级数等因素对萃取性能的影响,并对三者的萃取效果进行了比较。采用丙酮作萃取剂时,优化萃取条件为:料液碱度为4mol/L氢氧化钠,单级萃取相比A:O为1:2,振荡萃取时间为5min,萃取于常温下进行,于此条件下,Re、Mo的萃取率分别为99.52%、7.5%;当相比A:O为2:1时,萃取级数确定为3级,Re、Mo的萃取率分别达到99.67%、7.55%;选用甲乙酮作为萃取剂时,优化萃取条件为:单级萃取时,料液p H值为6,相比A:O=1:5,在常温下萃取,萃取持续5min,在此条件下,Re、Mo的萃取率分别为95.84%、4.81%;当相比A:O为1:1时,萃取确定级数为3级,多级萃取下Re、Mo的萃取率分别达到98.61%、5.44%;负载有机相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机相中羰基的特征吸收峰相较于原有机溶剂的发生了移动,说明萃取剂丙酮和甲乙酮萃取时的活性基团为羰基。选用稀释在煤油中的磷酸三丁酯(TBP)作为萃取溶剂时,优化的萃取条件为:单级萃取时,常温下,料液p H需先调节至2.0,TBP浓度为40%v,相比A:O为1:2,萃取平衡时间15 min,此时有99.81%的Mo进入到有机相中,Re几乎不萃取,得到萃取液A;再将萃余液的p H调节至-0.5左右,温度、TBP浓度和萃取时间保持不变,相比A/O为1:1,有99.70%的Re被萃取,得到萃取液B;最佳反萃条件为:Mo反萃时,于常温下进行,氨水质量浓度20%,萃取液p H=9,单级反萃相比A/O为2:3,接触时间5min,此条件下Mo的反萃率在99.8%附近;反萃相比A/O为1:10时,反萃级数确定为4级,反萃率达到99.88%;Re反萃时,反萃剂氨水质量浓度20%,萃取液p H=5,单级反萃相比A/O为1:5,接触时间5min,于常温下的反萃率在99.6%附近;当反萃相比A/O为1:10时,反萃级数确定为2级,此时Re的反萃取可达99.89%。采用TBP作萃取溶剂时,后序制备得到的产物经XRD谱图分析、XRF测样、SEM等表征手段,表明制得的产品是十二钼酸铵和高铼酸铵,且纯度较高,钼铼的含量分别为58.185%、68.66%。由此判断,TBP分离钼铼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钼 铼 溶剂萃取 丙酮 甲乙酮 磷酸三丁酯 反萃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8.2;TQ137.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5
- 1.1 铼的性质与用途12-15
- 1.1.1 铼的性质12-13
- 1.1.2 铼的用途13-15
- 1.2 钼铼的分析测定方法15-19
- 1.2.1 电化学分析方法15-16
- 1.2.2 铼的光度分析16
- 1.2.3 等离子体-质谱法16-17
- 1.2.4 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法( N-TIMS)17
- 1.2.5 中子活化分析法(NAA)17
- 1.2.6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17-18
- 1.2.7 色谱法18
- 1.2.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18
- 1.2.9 其它方法18-19
- 1.3 铼的分离提取方法概述19-23
- 1.3.1 溶剂萃取分离技术19-20
- 1.3.2 离子交换技术20-21
- 1.3.3 液膜分离技术21-22
- 1.3.4 萃取色谱法22
- 1.3.5 泡沫塑料吸附法22
- 1.3.6 活性炭吸附法22-23
- 1.3.7 其它提取法23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23-25
- 1.4.1 研究意义23-24
- 1.4.2 研究内容24-25
- 2 钼、铼的分析测定方法25-33
- 2.1 实验原料、药品与仪器25-27
- 2.1.1 实验原料25
- 2.1.2 实验药品25-26
- 2.1.3 实验设备及仪器26-27
- 2.1.4 储备液的制备27
- 2.2 钼的分析方法27-29
- 2.2.1 方法原理27-28
- 2.2.2 标准溶液的配制28
- 2.2.3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28
-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28-29
- 2.3 铼的分析测定29-31
- 2.3.1 方法原理29-30
- 2.3.2 标准溶液的配制30
- 2.3.3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30
- 2.3.4 铼的标准曲线的绘制30-31
- 2.4 原料中钼、铼含量的测定31-32
- 2.5 本章小结32-33
- 3 Mo(Ⅵ)、Re(VII)的两种酮类溶剂萃取工艺及机理研究33-50
- 3.1 样品的前处理33-34
- 3.2 丙酮萃取34-39
- 3.2.1 溶液酸碱度对Mo(VI)、Re(VII)萃取率的影响34-36
- 3.2.2 萃取剂用量对Mo(VI)、Re(VII)萃取率的影响36-37
- 3.2.3 萃取平衡时间对Mo(VI)、Re(VII)萃取率的影响37
- 3.2.4 萃取温度Mo(VI)、Re(VII)萃取率的影响37-38
- 3.2.5 萃取级数对Re(VII)、Mo(VI)萃取率的影响38-39
- 3.3 甲乙酮溶剂萃取法39-43
- 3.3.1 溶液酸碱度的影响39-40
- 3.3.2 相比A/O的影响40-41
- 3.3.3 萃取温度的影响41-42
- 3.3.4 萃取时间的影响42
- 3.3.5 萃取级数的影响42-43
- 3.4 高铼酸铵的制备和分析43-47
- 3.4.1 高铼酸铵的制备43-44
- 3.4.2 高铼酸铵的分析表征44-47
- 3.5 Re(Ⅶ)、Mo(Ⅵ)萃取机理的研究47-48
- 3.6 两种酮类萃取剂的比较48-49
- 3.7 小结49-50
- 4 TBP溶剂萃取法50-71
- 4.1 操作方法和步骤50
- 4.2 结果与讨论50-58
- 4.2.1 稀释剂的选择50-51
- 4.2.2 萃取剂组成的确定51-52
- 4.2.3 pH对Re、Mo萃取的影响52-54
- 4.2.4 温度的影响54-55
- 4.2.5 接触时间的影响55-56
- 4.2.6 萃取相比的影响56-58
- 4.3 萃取液的反萃取实验58-65
- 4.3.1 氨水浓度对反萃的影响58-60
- 4.3.2 反萃相比的影响60-61
- 4.3.3 反萃时间的影响61-62
- 4.3.4 反萃温度的影响62-64
- 4.3.5 反萃级数的影响64-65
- 4.4 产品的制备与表征65-69
- 4.4.1 钼酸铵的制备65
- 4.4.2 钼酸铵产品的表征65-68
- 4.4.3 高铼酸铵的制备68
- 4.4.4 高铼酸铵的分析68-69
- 4.5 小结69-71
- 5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8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78-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咏梅;甲乙酮生产与发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0年10期
2 吕咏梅;甲乙酮的生产与发展[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1年03期
3 天木;我国规模最大的甲乙酮装置[J];石油化工设备;2001年02期
4 白杉 ,周洁;大力发展甲乙酮产业[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2年05期
5 任俊华;甲乙酮生产可行性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李玉芳;国内外甲乙酮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J];江苏化工;2002年06期
7 李玉芳;甲乙酮生产技术及国内市场分析[J];上海化工;2002年18期
8 万嘉田;我国甲乙酮成套技术跃居世界前列[J];天然气与石油;2002年03期
9 崔小明;;甲乙酮生产技术及国内外市场分析[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2年06期
10 温飞;我国甲乙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J];精细石油化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广林;孔海燕;周红军;郭玉峰;;从氢气中脱除甲乙酮和仲丁醇吸附剂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振国;房凌桥;;过氧化甲乙酮烧伤一例报告[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慧英;我国最大甲乙酮生产装置在中捷石化投产[N];中国工业报;2005年
2 刘延伟;甲乙酮:洋货打压市场 价格难以爬升[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王玲;全国甲乙酮生产技术交流会召开[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陈辉;国内单体最大甲乙酮装置在冀投产[N];中国石化报;2005年
5 任思强;三地输华甲乙酮被裁定为倾销[N];北京商报;2007年
6 慧商;商务部对进口甲乙酮反倾销调查[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章有文;中国甲乙酮产能持续高增[N];中国化工报;2007年
8 钟彩;甲乙酮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出炉[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非飞;进口甲乙酮被反倾销立案调查[N];国际商报;2006年
10 步欣;甲乙酮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举行[N];国际商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殿伟;甲乙酮装置丁烯提浓生产工艺改讲及质量提升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黄一烽;过氧化甲乙酮(MEKP)-金属离子引发体系分解引发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刘伟;A石化公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丹;溶剂萃取法富集铼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杨俊明;兰炼3万吨/年甲乙酮装置设计完善及试生产[D];天津大学;2006年
6 吴永璐;延长甲乙酮催化剂寿命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鲍士龙;过氧化甲乙酮合成工艺的热安全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徐丽梅;甲乙酮工艺的模拟与优化[D];天津大学;2009年
9 刘斌;甲乙酮催化剂的制备及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邵园艳;2,,3-丁二醇脱水制备甲乙酮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4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64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