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铂基纳米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负载型铂基纳米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t Ru TiO_2纳米管阵列 甲醇氧化 抗CO中毒性能
【摘要】: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由于其高能量密度、低运行温度、无污染等优点,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Pt或Pt基合金具有更优异的甲醇催化性能,常常被首选为DMFC阳极的催化剂,但Pt催化剂价格昂贵和易CO中毒的缺点严重抑制了DMFC的大规模应用和工业化发展。因此,研究制备高活性铂基纳米电极、减少贵金属的用量同时有效抑制催化剂中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阳极氧化制备的TiO_2纳米管阵列(TNTs)为载体,通过脉冲电沉积制备了高催化性能的Pt/TNTs复合电极、Pt/RuO_2/TNTs复合电极和PtRu/TNTs复合电极,借助XRD、FESEM、EDS、XPS和循环伏安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电解液组成和电沉积参数对电极微观形貌、成分、物相以及电催化性能和抗CO中毒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三章以TNTs为载体,采用脉冲电流沉积制备了高活性的纳米颗粒Pt/TNTs复合电极,考察了TNTs掺杂处理、脉冲沉积时间等对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还原掺杂处理,TNTs表面的部分Ti~(4+)被还原成Ti~(3+),改善了TNTs的导电性,在电沉积过程中促使生成细小、均匀的Pt纳米颗粒,使电极的甲醇氧化催化性能显著提高。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Pt/还原掺杂TNTs复合电极的传递系数αn值为0.198,与Pt/未还原掺杂TNTs电极相比大大提高。电沉积240 min制备的复合电极催化活性相对较高,甲醇氧化峰电流达到76.6 mA/cm~2,电极的甲醇催化性能提升了60%。第四章以TNTs为载体,通过涂覆RuO_2、电沉积Pt纳米颗粒制备了Pt/RuO_2/TNTs复合电极,详细研究了RuO_2中间层对电极催化活性及抗中毒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化学阻抗测试发现,中间层RuO_2的存在使电荷转移电阻Rct和电感L降低到28.3Ω?cm~2和82.6 H?cm~2,这说明中间层RuO_2不仅促使电极的甲醇氧化催化活性提升,且有利于抑制Pt中毒现象。RuO_2涂覆5次时,电沉积1500s制备的电极在0.5 mol/L CH_3OH、1 mol/L H_2SO_4溶液中甲醇催化峰电流可达到105 mA/cm~2,RuO_2涂覆13次后的电极经过500圈后甲醇催化性能保持在原来的96.7%,在低电位(0.4VSCE)就出现了CO氧化电流,表现出优秀的稳定性和抗CO中毒性能。第五章以TNTs为载体,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制备得到具有纳米颗粒PtRu/TNTs复合电极,研究了电解液中PtRu摩尔浓度比、脉冲电位和占空比等因素对电极催化性能及抗中毒性能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电解液中PtRu摩尔比为5:1,脉冲沉积电位V_1=-0.6 V,沉积时间T_1=0.1 s,反向溶解电位V_2=-0.1V,溶解时间T_2=0.9 s,占空比D=0.1。在该条件下制备的PtRu/TNTs电极表面PtRu原子比为2:1,其甲醇氧化催化活性及抗CO中毒性能均优于其它共沉积条件下制备的电极,甲醇氧化峰电流达到33.9 mA/cm~2。
【关键词】:Pt Ru TiO_2纳米管阵列 甲醇氧化 抗CO中毒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1.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引言10
- 1.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概述10-14
- 1.2.1 燃料电池发展简史10-12
- 1.2.2 燃料电池的分类及特点12-13
- 1.2.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13-14
- 1.3 DMFC阳极催化剂发展情况14-18
- 1.3.1 一元催化剂14-15
- 1.3.2 二元催化剂15-17
- 1.3.3 多元催化剂17
- 1.3.4 非贵金属催化剂17-18
- 1.4 DMFC阳极催化剂载体的选择18-21
- 1.4.1 碳类载体材料18-19
- 1.4.2 钛类载体材料19-20
- 1.4.3 其他材料20-21
- 1.5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21-22
-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测试方法22-26
- 2.1 化学试剂和仪器22-23
- 2.1.1 化学试剂22-23
- 2.1.2 实验仪器23
- 2.2 实验流程23-24
- 2.2.1 试样前处理24
- 2.2.2 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24
- 2.2.3 电极的制备24
- 2.3 材料测试与表征24-25
- 2.3.1 物相分析(XRD)24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24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XPS)24-25
- 2.4 电化学测试25-26
- 2.4.1 循环伏安测试25
- 2.4.2 电化学阻抗测试25
- 2.4.3 CO溶出伏安测试25-26
- 第三章 Pt/TNTs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对甲醇氧化催化性能研究26-38
- 3.1 前言26
- 3.2 实验方法26-27
- 3.2.1 TNTs载体的制备26
- 3.2.2 Pt/TNTs复合电极的制备26-27
- 3.3 结果与讨论27-37
- 3.3.1 TNTs还原掺杂处理27-30
- 3.3.2 形貌表征30-33
- 3.3.3 电化学测试33-35
- 3.3.4 动力学研究35-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Pt/RuO_2/TNTs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38-49
- 4.1 引言38
- 4.2 实验方法38-39
- 4.2.1 TNTs载体的制备38
- 4.2.2 RuO_2/TNTs载体制备38-39
- 4.2.3 Pt/RuO_2/TNTs复合电极的制备39
- 4.3 形貌物相分析39-48
- 4.3.2 催化性能测试40-43
- 4.3.3 电化学阻抗测试43-46
- 4.3.4 CO溶出实验测试46-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PtRu/TNTs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49-58
- 5.1 引言49
- 5.2 实验方法49-50
- 5.2.1 TNTs载体的制备49
- 5.2.2 PtRu/TNTs复合电极的制备49-50
- 5.3 结果与讨论50-57
- 5.3.1 形貌物相分析50-52
- 5.3.2 沉积电位及占空比对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52-53
- 5.3.3 电解液配比对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53-57
- 5.4 本章小结57-5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8-60
- 6.1 总结58-59
- 6.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9
- 致谢69-70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茹;任兆玉;;硅纳米管的研究进展[J];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赖跃坤,孙岚,左娟,林昌健;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制备及形成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9期
3 李静玲;陈文哲;刘明会;张志刚;;Al_2O_3-TiO_2纳米管制备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7年05期
4 李春阳;刘兵;王江峰;赵建坡;胡彬彬;杜祖亮;;铁酸铋纳米管阵列与Y型铁酸铋纳米管的合成及表征[J];科学通报;2008年19期
5 刘志锋;雅菁;鄂磊;;电沉积种子层化学控制生长氧化锌纳米棒和纳米管[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6 唐元洪;裴立宅;;硅纳米管的理论及制备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23期
7 凌世盛;王玲;薛建军;王兆崴;孔令国;杨慧;陈玉兰;;CdS/TiO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活性研究[J];功能材料;2010年11期
8 程磊;江常龙;;氧化锌纳米棒及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制备[J];中国陶瓷工业;2011年02期
9 朱文;刘喜;柳慧琼;仝大利;杨君友;彭江英;;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表面聚集控制及光电化学特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6期
10 孙大春;王丽萍;郭进;李伊荇;李明辉;付乌有;杨海滨;;NiO/TiO_2纳米管阵列异质结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闫国田;杨建军;;MoO_3/TiO_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杨亮;曹阳;;高有序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膜的制备[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李高仁;王安良;许瀚;;多壁纳米管阵列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4 赵成龙;慕成;徐东升;;硅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黄凤翔;钟秋菊;肖信;舒东;南俊民;;CuO/TiO_2纳米管阵列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光电性能[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甘嘉永;徐明;赵栩枫;谢世磊;卢锡洪;瞿俊雄;童叶翔;;CdS/TiO_2纳米管阵列的电化学构筑及其在光电化学池中的应用[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sヶ,
本文编号:655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65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