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对PA6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12 08:33

  本文关键词: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对PA6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尼龙 多壁碳纳米管 多巴胺 表面修饰 阻燃


【摘要】:利用多巴胺(DOPA)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表面改性后得到MWNTs-PDA,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MWNTs-PDA/DBDPE/Sb_2O_3/PA6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变化光谱(FTIR)和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失重分析(TGA)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别研究了MWNTs的表面修饰情况和不同浓度多巴胺修饰的MWNTs对MWNTs-PDA/DBDPE/Sb_2O_3/PA6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多巴胺浓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随之逐渐增大,热稳定性能变化不大,力学性能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多巴胺浓度为3 g/L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73.84、89.96 MPa、9.23 k J/m~2。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尼龙 多壁碳纳米管 多巴胺 表面修饰 阻燃
【基金】:贵大自青基合字(2013)13号
【分类号】:TQ323.6;TQ127.11
【正文快照】: 尼龙6(PA6)是一种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工程塑料,常用于机械、电子、交通、运输等方面。但其燃烧速度快,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有焰熔滴和黑烟,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1-3]。有研究表明,DPDPE与三氧化二锑(Sb2O3)有协同阻燃作用,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且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胜;谷晓昱;;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的市场现状分析及展望[J];塑料助剂;2013年06期

2 王东卫;赵强;张潇娴;杨丹娜;李赛;;碳纳米管/高分子阻燃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2年07期

3 杨有财;李荣勋;王志伟;刘光烨;;EG和DBDPE/Sb_2O_3协同阻燃ABS的阻燃性能及机理研究[J];塑料科技;2010年04期

4 董振峰;朱志国;王锐;张大省;;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体系阻燃性能的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09年03期

5 李中原;刘文涛;许书珍;何素芹;朱诚身;;尼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8年04期

6 左建东,李荣勋,冯绍华,邵世玺,刘光烨;十溴二苯乙烷协同三氧化二锑阻燃PE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智;孔文晓;吴虹达;鲁学峰;;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对PA6的影响[J];塑料;2016年01期

2 卢红;陆桂焕;谢襄漓;王林江;;蒙脱石部分取代十溴二苯乙烷体系对聚丙烯的阻燃性能[J];材料导报;2016年02期

3 周团元;梁基照;;多壁碳纳米管含量对PP/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结晶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5年11期

4 孔文晓;吴宏达;杨昌云;谢宾;单辰杰;郝智;;MWNTs/卤-锑阻燃体系对PA6性能的影响[J];塑料科技;2015年10期

5 李根;王峰;王锐;张秀芹;阳明书;;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修饰及其在PET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5年07期

6 金晓冬;孙军;谷晓昱;张胜;;碳纳米管表面改性在阻燃尼龙6中的应用[J];塑料;2015年01期

7 覃善丽;童张法;韦华;韦藤幼;戴新;;碱性钙基膨润土协同卤锑阻燃HDPE的研究[J];广西科学;2015年01期

8 陶宇;沈娟娟;李树白;陈海群;纪俊玲;聂华丽;赵昊昱;;碳纳米管/CeO_2静电自组装制备及其抗紫外线性能[J];纺织学报;2014年10期

9 李丽;杨锦飞;;阻燃剂的限制法规及发展趋势[J];塑料助剂;2014年04期

10 尹作栋;陈笑;苏孟;陆增梦;韦华;张涛;;钛酸酯NDZ-311偶联剂改性氧化锑及其性能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卢其勇;;阻燃剂的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J];塑料工业;2011年04期

2 丁少辉;;中国塑料加工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J];中国包装工业;2011年04期

3 欧育湘;赵毅;韩廷解;;溴系阻燃剂的50年[J];塑料助剂;2009年05期

4 李振华;曹有名;刘莉;申士和;;MWCNTs/PS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研究[J];国外塑料;2008年11期

5 陈锬;赵旭忠;蔡绪福;;ABS树脂的无卤膨胀阻燃研究[J];塑料科技;2007年11期

6 欧育湘;辛菲;赵毅;孟征;;近5年问世的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5期

7 肖军华;曹有名;周彦豪;;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2007年04期

8 姜玉起;;溴系阻燃剂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化工技术经济;2006年09期

9 王彪;孙广平;孙国恩;何晓峰;刘景江;;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流变性能[J];高分子学报;2006年03期

10 李向梅;杨荣杰;李晓东;;纳米材料对聚丙烯/八溴醚阻燃体系的影响研究[J];中国塑料;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多国;PA6聚合设备的改造[J];合成纤维工业;2003年02期

2 李丹;李冬升;;PA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11期

3 王建华,唐薰,陈小敏,刘志英;PA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J];合成纤维工业;2002年06期

4 柯卓;殷敬华;陈华兵;陈利军;施德安;;(PE-g-PB-g-PA6)接枝共聚物中PA6链段结晶行为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9年01期

5 罗湘安,伍仟新;纳米PA替代PA6作基础树脂用料的研究[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1年05期

6 王江涛,李峗,付中玉,田慕川;含纳米二氧化硅的PA6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4年04期

7 刘志伟;贾润礼;郝建淦;刘建卫;;PA6/硅灰石纤维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J];塑料科技;2013年09期

8 常素芹;项素云;冯钠;张爽;李建丰;;水镁石粉体粒径与偶联对其改性PA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6年06期

9 秦中悦,裴德强,张大省;合成纤维天然化——丝素膜涂着PA6超细纤维[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常素芹,项素云,冯钠,张爽;大分子界面改性剂对PA6/水镁石阻燃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彦;周光大;姚臻;曹X;李伯耿;;PA6和PA6lcoT共混体系的相形态演变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2 徐园园;高绪珊;;含碳纳米管增强PA6纤维的研究[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施德安;谭天义;石恒冲;殷敬华;;具有稳定共连续结构聚烯烃/PA6合金的制备[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熊祖江;李小宁;杨中开;刘振东;付中玉;贾清秀;;聚合物浓度对PA6/氯化钙冻胶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波;陈光顺;郭少云;;PA6对炭黑填充聚丙烯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6 宋波;黄锐;魏刚;郑明嘉;;PA6/纳米CaC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思;王勇杰;董玉欣;龚先杰;傅李丹;王旭;;相对湿度对PA6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及断面形貌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佳才;纳米PA6复合材料投产[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明;双螺杆反应挤出纺丝级PA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喜东;高导热PA6/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于海美;PA6/海泡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周坤豪;季铵盐改性蒙脱土与PA6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及其断面的分形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徐亮;阻燃抗静电PA6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5 陆冰;基于PA6纳米纤维的多组分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D];江南大学;2011年

6 邱健;臭氧氧化苯乙烯类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对PA6增韧改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邓鑫;聚酰胺6(PA6)/EPT体系自显色现象及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8 周丽薇;PA6/核壳结构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体系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9 王曦;含银PA6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周凤娟;高速共混包粘LiC1改性PA6及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0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660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c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