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氧化亚铜的形貌控制及其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0:41

  本文关键词:氧化亚铜的形貌控制及其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u_2O 可见光光催化 分解水产氢 稳定性 选择性光沉积


【摘要】:近几年来,以多面体金属氧化物为载体,在其特定晶面上沉积金属纳米粒子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因为金属氧化物不仅可以作为金属纳米粒子分散沉积的载体,还可以与金属纳米粒子相互作用形成异质结构来提高催化性能,尤其在特定晶面上沉积金属纳米粒子对于催化反应的研究以及理解晶面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合成技术与理论的深入研究,目前,可以成功地合成出很多具有特殊晶面的Cu_2O晶体,因此Cu_2O成为这些金属氧化物中的一个代表性半导体。本论文首先探究了多面体Cu_2O的合成方法,分别以葡萄糖、水合肼和盐酸羟胺作为还原剂合成出了不同形貌的Cu_2O晶体,分析了形貌演变的因素,确定了以盐酸羟胺为还原剂合成多面体Cu_2O的最佳方案。其次,为了进行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研究,我们大量制备了立方八面体Cu_2O、立方体Cu_2O和八面体Cu_2O晶体,分别测试了具有不同形貌Cu_2O的可见光光催化分解纯水产氢性能,解释了其中一些有趣的现象,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晶面间光生电子和空穴转移的模型和光照条件下的动态氧化还原机制。此外,为进一步提高Cu_2O可见光光催化分解纯水的产氢性能,我们以立方八面体Cu_2O为研究对象,通过光沉积的方法制备了Pt-Cu_2O复合光催化剂,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然而,在我们研究立方八面体Cu_2O光沉积的过程中,发现了金属Pt纳米粒子的选择性沉积,因此,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解释了金属Pt纳米粒子选择性沉积的原因,并对Pt-Cu_2O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光催化分解纯水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Cu_2O 可见光光催化 分解水产氢 稳定性 选择性光沉积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Q116.2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第1章 绪论13-34
  • 1.1 引言13-18
  • 1.2 光催化分解水18-24
  • 1.2.1 光催化分解水的原理18-22
  • 1.2.2 光催化分解水的瓶颈22-23
  • 1.2.3 提高光催化效率的方法23-24
  • 1.3 氧化亚铜概述24-28
  • 1.3.1 氧化亚铜的基本性质24-25
  • 1.3.2 氧化亚铜的晶体结构25-26
  • 1.3.3 氧化亚铜的合成26-27
  • 1.3.4 氧化亚铜的晶面沉积27-28
  • 1.3.5 氧化亚铜的应用背景28
  • 1.4 氧化亚铜的生长机制及影响因素28-31
  • 1.4.1 生长机制探讨28-30
  • 1.4.2 影响因素30-31
  • 1.5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主要内容31-34
  • 第2章 化学试剂及催化剂表征34-38
  • 2.1 主要化学试剂34
  • 2.2 实验仪器34-35
  • 2.3 催化剂表征35-38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5
  • 2.3.2 X射线衍射(XRD)35-36
  • 2.3.3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36
  • 2.3.4 透射电镜(TEM)36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36
  • 2.3.6 光催化性能测试36-38
  • 第3章 多面体氧化亚铜合成方法的探究38-49
  • 3.1 葡萄糖为还原剂制备氧化亚铜38-43
  • 3.1.1 制备过程38
  • 3.1.2 XRD分析38-39
  • 3.1.3 SEM分析39-43
  • 3.2 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氧化亚铜43-45
  • 3.2.1 制备过程43
  • 3.2.2 SEM分析43-45
  • 3.3 盐酸羟胺为还原剂制备氧化亚铜45-48
  • 3.3.1 制备过程45
  • 3.3.2 SEM分析45-48
  • 3.4 本章小结48-49
  • 第4章 立方八面体、立方体和八面体氧化亚铜的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产氢性能49-75
  • 4.1 立方八面体氧化亚铜的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产氢性能49-56
  • 4.1.1 立方八面体氧化亚铜的制备49
  • 4.1.2 SEM分析49-51
  • 4.1.3 XRD分析51-52
  • 4.1.4 DRS分析52-53
  • 4.1.5 XPS分析53-56
  • 4.1.6 立方八面体可见光光催化活性56
  • 4.1.7 小结56
  • 4.2 立方体氧化亚铜的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产氢性能56-60
  • 4.2.1 立方体氧化亚铜的制备56-57
  • 4.2.2 SEM分析57
  • 4.2.3 XRD分析57-58
  • 4.2.4 DRS分析58-59
  • 4.2.5 XPS分析59-60
  • 4.2.6 立方体氧化亚铜可见光光催化活性60
  • 4.2.7 小结60
  • 4.3 八面体氧化亚铜的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产氢性能60-65
  • 4.3.1 八面体氧化亚铜的制备60
  • 4.3.2 SEM分析60-62
  • 4.3.3 XRD分析62-63
  • 4.3.4 DRS分析63
  • 4.3.5 XPS分析63-64
  • 4.3.6 八面体氧化亚铜可见光光催化活性64-65
  • 4.3.7 小结65
  • 4.4 三种形貌氧化亚铜的稳定性研究65-74
  • 4.5 本章小结74-75
  • 第5章 Pt-Cu_2O复合材料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光催化产氢性能75-91
  • 5.1 Pt-Cu_2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75-76
  • 5.2 Pt-Cu_2O复合光催化剂的表征76-84
  • 5.2.1 SEM分析76-77
  • 5.2.2 XRD分析77-78
  • 5.2.3 DRS分析78
  • 5.2.4 XPS分析78-80
  • 5.2.5 TEM分析80-84
  • 5.2.6 Pt-Cu_2O复合材料光催化剂可见光光催化活性84
  • 5.3 Pt-Cu_2O复合光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84-90
  • 5.4 本章小结90-91
  • 结论91-92
  • 参考文献92-10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0-102
  • 致谢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西;范青明;刘迎新;严巍;;离子液体稳定的金属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催化作用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8年02期

2 魏建红,官建国,袁润章;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宇农,何建军,龙小兵;金属纳米粒子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3年04期

4 耀星;韩国开发出大量生产金属纳米粒子的新技术[J];粉末冶金工业;2005年03期

5 杨强;王立;向卫东;王驰亮;周峻峰;;金属纳米粒子/聚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及其机理[J];化学进展;2006年Z1期

6 焦洋;孙晓泉;王志荣;邹继伟;王峰;唐坤;余大斌;;贵金属纳米粒子及其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和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S1期

7 李昌峰;杜丹丹;洪昕;边琰;张国雄;;金属纳米粒子膜制备技术和方法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04期

8 黄鹏;付永启;杜惊雷;周崇喜;罗先刚;;十字星形金属纳米粒子的消光性质[J];光散射学报;2009年03期

9 ;金属纳米粒子在电子传递中的作用[J];技术与市场;2012年08期

10 牛睿祺;张军;;离子液体在制备金属纳米粒子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萍萍;林晓东;段赛;李剑锋;吴德印;任斌;田中群;;金核钯壳铂岛三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电催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许并社;贾虎生;市野赖英喜;;电子束辐照引起的金属纳米粒子的迁移和接合[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舒国伟;陈合;吕嘉枥;;微生物合成金属纳米粒子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4 王翔;杨志林;任斌;田中群;;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介导金属纳米粒子的长程电磁场耦合[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邓意达;;空心结构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形态结构控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航宇;董琳琳;何玲;陶国宏;;介孔结构硅氧化物保护的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姜丹;唐彬;郭洪云;徐蔚青;徐抒平;;贵金属纳米粒子的晶面选择性刻蚀及其传感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8 戴兢陶;王新红;孙玉凤;;憎水性三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及磁性[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张瑛洧;;基于植物多酚—单宁酸诱导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绿色可控合成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10 齐伟;李昊龙;吴立新;;表面修饰的多酸超分子复合物/二氧化硅光致变色薄膜及金属纳米粒子的原位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芳芳;金属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组装及其在电催化方面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2 刘淑霞;薄膜及其它固相介质中金属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3 熊斌;金属纳米粒子在生物成像与生物医学上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4 邹志宇;贵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玻璃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周民;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与表征[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杨志林;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过渡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电磁场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马会利;分子与惰性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张明曦;人工构建类生物体系可控合成金属纳米粒子[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杨秉杰;金属纳米粒子有序结构的构筑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鲍洪亮;双金属纳米粒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溪;磁优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胡静逸;离子液体中乙炔氢氯化反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哲;金属纳米粒子/巯基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儿茶酚胺分析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彭杨;多孔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电化学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5 尧超平;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研发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刘志荣;基于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类催化材料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金占双;氧化亚铜的形貌控制及其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姚娅;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天然纤维染色及其动力学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9 黄彩凤;混合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刘娟意;复合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82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682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