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人造金刚石表面镀覆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22:07

  本文关键词:人造金刚石表面镀覆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刚石 镀覆 树脂砂轮 工艺 性能


【摘要】:在人造金刚石表面镀覆金属可以提高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使用性能。本文通过改变电镀电流和金刚石粒度,研究其对镀覆金刚石形貌、粒径、冲击韧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比较金刚石表面真空镀钛层与化学镀镍层的形貌特征及成分组成;用不同镀覆条件的金刚石作为磨料制成树脂结合剂砂轮;研究砂轮压制工艺,找到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检测砂轮的形貌、成分组成、平行度、硬度、耐磨性,探究不同镀覆条件对金刚石砂轮性能的影响。对人造金刚石表面镀覆及应用问题的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通过研究电镀电流和金刚石粒度对镀镍金刚石性能的影响,得到:(1)在电镀工艺和镀液成分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电流增大,金刚石表面的镀层更加均匀、致密,漏镀现象减少,镍层镀速增大;镀覆金刚石的冲击韧性和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大。镀液温度决定了镀层的致密度。电镀液温度处于50℃时,镀镍层显微应变最小,镀层的致密度达到最大。(2)随着金刚石粒度的增大,镀速增大,镀镍金刚石的平均粒径和抗压强度的增长率增大。2、采用真空镀钛技术在金刚石表面镀覆,漏镀现象比较明显。镀钛后再进行化学镀,镀层均匀、致密。3、通过研究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压制工艺,利用正交试验分析得到最优工艺条件是:压制温度185℃,混料1小时,压强19MPa,保压时间50分钟,厚度控制在0.8~1mm。热压成型的砂轮,金刚石完全包覆在结合剂中,在磨削过程中,逐渐裸露出来。各因素对树脂结合剂砂轮的影响规律如下:(1)温度主要影响砂轮的硬度。酚醛树脂结合剂砂轮的硬化温度控制在180~190℃之间为最佳;(2)混料时间主要影响砂轮的硬度。混料一小时,即可保证砂轮具有较高的硬度;(3)保压时间和压强在砂轮性能影响各因素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本文研究的工艺条件下,压强19Mpa,压制50min砂轮性能最好;(4)厚度主要影响砂轮的平行度。砂轮成品厚度控制在0.8~1mm,废品率低于2%,平行度较好。4、镀覆金属后,金刚石表面生长了镍刺,有利于和结合剂机械嵌合,磨削过程中不易脱落,因而金刚石砂轮的磨削性能显著提高;在电镀镍工艺和镀层增重率相近时,用经过真空蒸发镀钛的镀覆磨料制备的砂轮耐磨性更好;使用高电流短时间的电镀工艺制备的磨料镀镍层致密度大,因此制备的砂轮耐磨性更好;金刚石镀层增重率影响金刚石表面镍刺的生长状态,增重率过大,结合剂对磨粒的把持力减小,导致磨粒容易脱落,因而降低了砂轮的耐磨性。
【关键词】:金刚石 镀覆 树脂砂轮 工艺 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原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53;TB3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引言10-16
  • 1.1 金刚石的性能及用途10-12
  • 1.1.1 金刚石的性能10-11
  • 1.1.2 金刚石的用途11-12
  • 1.2 人造金刚石表面镀覆的研究现状及意义12-13
  • 1.3 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研究现状及意义13-1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4-16
  • 2.人造金刚石表面镀覆及应用理论基础16-24
  • 2.1 人造金刚石表面镀覆理论基础16-19
  • 2.1.1 化学镀镍16-17
  • 2.1.2 电镀镍17-19
  • 2.1.3 真空蒸发镀钛19
  • 2.2 金刚石性能检测方法19-20
  • 2.3 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性能及应用20-21
  • 2.4 砂轮压制工艺21-24
  • 3.人造金刚石表面镀覆性能研究24-37
  • 3.1 影响人造金刚石镀覆性能的因素研究24-25
  • 3.1.1 工艺流程24
  • 3.1.2 实验设备24-25
  • 3.1.3 工艺参数25
  • 3.2 电镀电流对镀镍金刚石性能的影响25-30
  • 3.2.1 电镀电流对镀镍金刚石形貌的影响25-26
  • 3.2.2 电镀电流对金刚石镀层增重的影响26-27
  • 3.2.3 电镀电流对镀镍金刚石镀镍层致密度的影响27-29
  • 3.2.4 电镀电流对镀镍金刚石冲击韧性的影响29
  • 3.2.5 电镀电流对镀镍金刚石抗压强度的影响29-30
  • 3.3 金刚石粒度对镀镍金刚石性能的影响30-33
  • 3.3.1 镀镍前后金刚石的形貌变化30-31
  • 3.3.2 金刚石粒度对镀镍金刚石增重的影响31
  • 3.3.3 金刚石粒度对镀镍金刚石平均粒径的影响31-32
  • 3.3.4 金刚石粒度对镀镍金刚石平均抗压强度的影响32-33
  • 3.4 真空蒸发镀钛33-34
  • 3.5 镀覆金刚石形貌及EDS检测34-36
  • 3.6 小结36-37
  • 4.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压制工艺研究37-46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37-38
  • 4.1.1 实验材料37
  • 4.1.2 仪器与表征37-38
  • 4.2 实验设计与结果38-42
  • 4.2.1 实验设计38
  • 4.2.2 实验结果38-40
  • 4.2.3 极差分析40-42
  • 4.3 影响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品质的因素研究42-45
  • 4.3.1 砂轮的表面形貌42-43
  • 4.3.2 砂轮成分检测43-44
  • 4.3.3 压制温度对砂轮品质的影响44
  • 4.3.4 混料时间对砂轮品质的影响44
  • 4.3.5 保压时间和压强对砂轮品质的影响44
  • 4.3.6 厚度对砂轮品质的影响44-45
  • 4.4 小结45-46
  • 5.表面镀覆金刚石在树脂砂轮中的应用46-52
  • 5.1 砂轮样品的制备46-47
  • 5.1.1 镀覆金刚石磨料的制备46
  • 5.1.2 不同磨料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制备46-47
  • 5.2 砂轮性能表征47-48
  • 5.2.1 砂轮平行度检测47
  • 5.2.2 砂轮硬度检测47
  • 5.2.3 砂轮耐磨性检测47-48
  • 5.3 结果与分析48-51
  • 5.3.1 平行度检测结果与分析48
  • 5.3.2 硬度检测结果与分析48-49
  • 5.3.3 耐磨性检测结果与分析49-51
  • 5.4 小结51-52
  • 6.结论与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中翥;梁静秋;郑娜;贾晓鹏;李桂菊;;掺氮金刚石的光学吸收与氮杂质含量的分析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2 宋月清;夏扬;谢元锋;林晨光;郭志猛;曲选辉;;金刚石热管理材料的研究进展[J];超硬材料工程;2010年01期

3 李蒙顺;;金刚石的光学分恱[J];重型机械;1963年04期

4 王至炎;金刚石的光学选矿[J];建筑材料工业;1963年05期

5 李继业;;金刚石浮选的理论分析[J];非金属矿;1980年01期

6 陈昭威;提高烧结多晶金刚石质量的途径[J];人工晶体;1982年01期

7 ;电解回收金刚石的小结[J];青海地质;1978年02期

8 陈小安,王序进;浅谈金刚石修整工具及其制造方法[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6年06期

9 林增栋;金刚石表面的金属化[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7年02期

10 焦魁一;国外金刚石聚结体的研制技术[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杰;张卫;万永中;王季陶;;氧原子在化学气相淀积金刚石过程中的作用[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廖道达;陆德强;刘文燕;邱君苑;;金刚石锦上添花[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3 郑云龙;杨志军;曾祥清;艾群;彭明生;;金刚石典型表面形貌的形成与环境意义[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超;揭晓华;徐江;陶洪亮;魏菊;;双阴极等离子溅射金刚石显微结构研究[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郭宗山;;金刚石的成因与找矿[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6 乔培新;龙伟民;钟素娟;李胜利;;预合金粉末与金刚石的扩散连接[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7 廖道达;陆德强;刘文燕;邱君苑;;金刚石锦上添花[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8 刘鹏;谢水生;李木森;郝兆印;程开甲;;新型碳源高温高压合成及外延金刚石[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志军;彭明生;蒙宇飞;苑执中;张恩;;铁基合金-氢预处理石墨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廖源;沈维康;王冠中;余庆选;马玉蓉;方容川;;掺氮气氛下CVD金刚石的场致发射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珊;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在铝电解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2 赵阳;掺硼金刚石电极对废水毒性控制和污染物检测性能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邹莱;黑色金属金刚石切削刀具磨损及其抑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许蓬子;金刚石材料逆向磨损去除加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刘岩;基干金刚石色心的单光子产生及其荧光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崔巍;熔渗法制备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及其性能[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7 王俊峰;金刚石NV色心的制备、相干性与温度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胡强;生长型金刚石聚晶的高温高压合成及其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李浩;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密闭空间废水处理回用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10 王艳辉;金刚石磨料表面镀钛层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应用[D];燕山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婷;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金刚石生长过程的差异性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2 刘向红;n型掺杂金刚石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卫陈龙;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及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微波烧结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姝贤;金刚石表面处理对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5 贡赵军;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人工制备块状金刚石氮—空穴色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孙鹏;金刚石中NV与Ns缺陷相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牛亮;新型金刚石多层有序排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8 薛丽沙;人造金刚石表面镀覆及应用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6年

9 郭树青;金刚石颗粒形貌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高鸽;金刚石生长及加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85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685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