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型聚羧酸超塑化剂阳离子功能性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本文关键词:两性型聚羧酸超塑化剂阳离子功能性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两性型 聚羧酸超塑化剂 阳离子功能性单体 DMC 季铵化反应
【摘要】:采用自制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与一氯甲烷(CH_3Cl)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了一种用于合成两性型聚羧酸超塑化剂阳离子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以季铵化反应转化率和阳离子功能性单体DMC质量分数为指标,重点考察了n(H_2O)∶n(DMAEMA)、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用量〔w(MEHQ)〕、季铵化反应温度(Tqr)、季铵化反应时间(t_(qr))对季铵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阳离子功能性单体DMC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合成工艺参数,即n(H_2O)∶n(DMAEMA)=2.7∶1,w(MEHQ)=0.5%,T_(qr)=50℃和tqr=6 h,以此制得了阳离子功能性单体DMC,并以该阳离子功能性单体DMC、与阴离子单体AA和大分子单体MPEGA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两性型聚羧酸超塑化剂,该两性型聚羧酸超塑化剂具有很高的分散性能和早强性能。
【作者单位】: 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实用化工材料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
【关键词】: 两性型 聚羧酸超塑化剂 阳离子功能性单体 DMC 季铵化反应
【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01276) 泉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3Z47,2013Z158)
【分类号】:TU528;TQ314.22
【正文快照】: 1引言两性型聚羧酸超塑化剂在混凝土中具有掺量低、分散性好、保坍性优越和早期抗压强度高等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Saka[1]和Plank[2]已将两性型聚羧酸超塑化剂列为第四代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hacrylato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军,文梓芸;超塑化剂与水泥相容性测定方法应用技术研究[J];水泥;2004年10期
2 左彦峰;王栋民;熊卫锋;;含聚醚侧链共聚羧酸类超塑化剂的分散作用[J];商品混凝土;2006年05期
3 夏远英;陈景;郑广军;熊骁辉;肖春霞;;烯丙基聚醚型超塑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10期
4 吴华明;汪永和;张志勇;冉千平;;高适应性接枝共聚物超塑化剂的构筑及性能[J];江苏建筑;2011年02期
5 张志勇;吴华明;冉千平;毛永琳;杨勇;周栋梁;;超高减水型接枝共聚物混凝土超塑化剂的构筑及性能[J];江苏建筑;2011年01期
6 郑娟荣;赵振波;吕杉杉;;超塑化剂对微细粒料浆流动性的影响[J];金属矿山;2014年01期
7 冉千平;刘加平;缪昌文;吴石山;沈健;;减缩抗裂型混凝土超塑化剂的性能及其作用机理[J];硅酸盐学报;2006年12期
8 Johann Plank;Panagiotis Chatziagorastou;Christian Hirsch;;水化水泥颗粒表面超塑化剂吸附层分布模型(英文)[J];建筑材料学报;2007年01期
9 邓庆阳;谭晓倩;;分形理论在超塑化剂作用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硅酸盐通报;2007年04期
10 张晓梅,邓成刚,朱宗君;聚羧酸型超塑化剂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彦峰;王栋民;熊卫锋;;含聚醚侧链共聚羧酸类超塑化剂的分散作用[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左彦峰;王栋民;李伟;宋少民;;超塑化剂与水泥相互作用研究进展[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建奎;;超塑化剂的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A];2007年全国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新产品(转让)交流会会议交流资料[C];2007年
4 王晓丰;王子明;李庆蕾;;烯丙基聚醚系超塑化剂合成参数研究[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田倩;刘加平;缪昌文;费志华;冉千平;;超塑化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缪昌文;冉千平;刘加平;张月星;;多功能型混凝土超塑化剂对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A];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左彦峰;王栋民;熊卫锋;张守祺;王振华;许乐萌;聂锋;于涛;王英伟;;不同特征共聚羧酸类超塑化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左彦峰;王栋民;熊卫锋;扈士凯;李俏;龙俊余;范德科;;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对水泥颗粒表面电位的影响[A];2007年全国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新产品(转让)交流会会议交流资料[C];2007年
9 左彦峰;王栋民;隋同波;熊卫峰;;超塑化剂对新拌水泥浆体结构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左彦峰;王栋民;熊卫锋;张守祺;王振华;聂锋;;共聚羧酸类超塑化剂复合技术的正交试验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子明 郭京育 周立明;第九届超塑化剂国际会议在西班牙召开[N];中国建材报;2009年
2 记者 浦泓毅;白酒板块遭机构大举抛售 此轮下跌已超塑化剂范畴[N];上海证券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乐峰;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合成、性能和分散吸附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晓丰;聚醚基超塑化剂的制备与性能[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2 孙娜;两性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3 左彦峰;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赵军锋;水泥单矿物对超塑化剂吸附机理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韩操;聚羧酸系超塑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6 周翔;新型醚类聚羧酸超塑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7 吕新璐;聚醚型超塑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周科利;新型聚羧酸系超塑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699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699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