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共溶剂对反渗透复合膜表面形貌及分离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0 04:16

  本文关键词:共溶剂对反渗透复合膜表面形貌及分离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聚酰胺 界面聚合 共溶剂 表面形貌 渗透性能


【摘要】:以聚砜超滤膜为底膜,间苯二胺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为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有机相共溶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N,N-二甲基丙烯基脲、磷酸三丁酯对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表面形貌及分离性能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共溶剂的存在有助于复合膜表面形成"叶片状"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则对聚酰胺分离层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共溶剂的种类和含量,可有效改变聚酰胺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最终调控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
【作者单位】: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关键词】聚酰胺 界面聚合 共溶剂 表面形貌 渗透性能
【基金】: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化专项项目 膜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及装备产业化(20132111A01) 国家海洋公益项目(201405009-4)
【分类号】:TQ028.8
【正文快照】: 具有高水通量和高截留率的反渗透复合膜一直是膜技术发展的热点[1-2]。近年来,反渗透技术由于其具有成本低、脱盐效率高等优点,因而已被广泛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医药、食品和超纯水生产等诸多方面[3-5]。为了继续扩展反渗透技术的应用范围,反渗透复合膜的特性,如分离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青;;测定大分子对共溶剂分子的选择性吸附状况的新方法[J];绍兴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2 包崇龙;李雪光;文利雄;陈建峰;;共溶剂对超临界流体负载药物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吴顺年,苑会梅,王连生;取代芳烃在共溶剂体系中溶解规律的研究[J];环境化学;1994年04期

4 李维贤,赵耀明,师严明;丝素/甲壳质共溶剂的研究[J];纺织学报;2003年05期

5 孟中磊;蒋剑春;李翔宇;;共溶剂促溶性能及其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年03期

6 李进,周贤爵,胡学超,邵惠丽;共溶剂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及热性能的影响[J];合成纤维工业;2004年06期

7 朱文青;许承威;;共溶剂对PMMA的选择性作用[J];分子科学与化学研究;1982年02期

8 何涛,余林梁,陈鸣才,胡红旗,吕社辉;超临界CO_2中共溶剂对丙烯酰胺聚合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9 刘学军;马婕;朴香兰;王玉军;朱慎林;;叔丁醇共溶剂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化学工程;2008年01期

10 牟天成;韩布兴;;超临界流体的共溶剂效应和混合流体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毅勤;;有机共溶剂和空间局限影响水溶液及界面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陈晓晖;郑婧;王玉;魏可镁;;共溶剂对Bi-MSU-4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A];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C];2008年

3 何俊;;温度、共混及共溶剂对溶质在固态高分子相和压缩二氧化碳相间分配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金花;分散红54在超临界CO_2/共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方宇媛;超/亚临界甲醇及甲醇—水共溶剂体系中聚碳酸酯解聚产物稳定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3 董萍;分散红54在超临界CO_2中对涤纶织物染色的共溶剂效应[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雪光;不同极性共溶剂对超临界流体方法载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5 孙美玲;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硝化棉中的溶解和扩散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6 闫燕;基团键合策略及共溶剂效应对离子液体本体/界面结构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4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704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b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