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内液-液多相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微通道内液-液多相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摘要】:液滴微流控技术在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微通道内的液-液多相流动则是液滴微流控技术中最常见的流动现象,深入研究其机理及其内在规律对相关装置与过程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研究微通道液-液多相流常用数值研究方法,回顾了连续力学方法与介观动理学方法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界面追踪方法与界面捕捉方法的特点以及常用模型,讨论了多种模型的应用情况,论述并对比了不同模型的优势与限制。为进一步开展微通道液-液多相流行为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微通道内多相流动涉及多种流体与界面的相互耦合,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模型简化的基础上实现更精确的界面与流体动力学行为描述。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微通道 液-液多相流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603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62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T80478,2014M561551)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4KJB470009)
【分类号】:TQ021.1
【正文快照】: 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1-2]在化学化工前沿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试剂的快速混合[3]、反应时间的精确控制[4]、固体颗粒的定向输运[5]等。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的微化工过程具有试剂消耗少、反应速率高的优点,反应过程的可控程度也远远高于传统方法[1],在生化筛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学一;李胜华;;微通道壁面刻蚀孔缺陷对通道内部流场的影响(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9年06期
2 卢鹏;潘艳秋;俞路;韩新民;公发全;刘万发;桑凤亭;;固体激光微通道冷却器内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5期
3 吴玮;王丽军;李希;;T形微通道结构中的流体混合规律[J];化工学报;2011年05期
4 马友光;季喜燕;朱春英;;深宽比对微通道内气液二相流空隙率的影响[J];化学工程;2010年11期
5 王凯;吕阳成;秦康;骆广生;;双T型微通道内气液液三相分散规律[J];化工学报;2013年02期
6 杨亮;邵亮亮;张春路;;外绕微通道冷凝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仿真与优化[J];制冷学报;2014年01期
7 魏丽娟;朱春英;付涛涛;马友光;;T型微通道内液滴尺寸的实验测定与关联[J];化工学报;2013年02期
8 杨立秋;赵玉潮;陈光文;;微通道内铜离子反萃取过程[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2年04期
9 白璐;朱春英;付涛涛;马友光;;并行微通道内气液相分配规律[J];化工学报;2014年01期
10 束瑛;;微通道冷板导热性优化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乐军;陈光文;袁权;;微通道反应器内气-液传质行为[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玉涛;微通道内气—液两相分散与传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曹彬;微通道反应器的传递和反应特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刘江疆;基于微通道内表面张力控制和驱动的分析新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品;聚焦型微通道内多相流动的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伟;微通道反应器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周密;平行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相分配特性的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魏丽娟;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体力学行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5 阎冀丰;蛇形微通道内带催化反应边界的弹状流动及加氢反应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李春芳;微通道内伴有化学反应气—液两相流与传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王佳男;微通道中液液两相流动与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3年
8 梁灵威;甲醇重整制氢A型微通道反应器流场优化与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白璐;并行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张玉相;2-T型微通道内气泡生成和破碎特性可视化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32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73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