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棒废料中提取的白炭黑的疏水化改性
本文关键词:光棒废料中提取的白炭黑的疏水化改性
【摘要】:为找出光纤预制棒废料中提取的白炭黑的改性效果好的硅烷偶联剂,用KH-560、KH-151、KH-171、KH-602和CG-551等10种硅烷偶联剂对该白炭黑进行改性。白炭黑在140℃下活化20 h,将活化的白炭黑3 g分别与10种不同的偶联剂0.3 m L在45 m L二甲苯溶剂中130℃加热搅拌13 h,离心分离后,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无水乙醇洗涤烘干后即得到改性的白炭黑。改性后样品的沉降性、亲油化度、表面羟基数等实验结果表明,10种硅烷偶联剂都能对白炭黑进行改性,其中KH-560、CG-8030、KH-151、KH-171、KH-172、KH-570对白炭黑的改性效果优于含氨基或巯基的KH-602、KH-792、CG-551、KH-550等。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改性 白炭黑 光纤预制棒废料
【基金】: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WKDM201306 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410488032 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SKLD1501
【分类号】:TQ127.2
【正文快照】: 表1光棒废料中提取的和市售的白炭黑技术指标Tab.1 Technical index of white carbon black obtained fromoptical fiber preform waste and white carbon blackcommercially available提取2.28 97.3 100 5 2.79 4.5~5.0市售≤2.5≥99.8≤500≤30≤0.05 3.6~4.5Si O2Al2O3Fe2O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俊,陈圣云,康宇峰,张先亮;硅烷偶联剂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9期
2 ;新型硅烷偶联剂推广应用[J];有机硅氟资讯;2005年07期
3 李子东;李春惠;李广宇;任瑞睿;;如何受益硅烷偶联剂的奇妙功效[J];粘接;2009年07期
4 永江利康;张兴义;;硅烷偶联剂[J];绝缘材料通讯;1980年04期
5 孙敏绪;;新型有机硅烷偶联剂的发展和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1983年02期
6 郭志勇;吴承荫;;叠氮基硅烷偶联剂的应用[J];精细化工信息;1987年11期
7 姚翔;陈向东;;四种新型硅烷偶联剂通过鉴定[J];精细石油化工;1989年02期
8 周成恩;;当前我国KH-570硅烷偶联剂的生产与应用[J];玻璃纤维;1990年05期
9 苏威;;硅烷偶联剂应用技术[J];河北化工;1990年03期
10 聂昌颉;;硅烷偶联剂的应用[J];热固性树脂;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颂刚;杜翠鸣;谢美銮;;硅烷偶联剂处理球形二氧化硅[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长根;;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电子布性能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纤分会会议暨全国玻璃纤维专业情报信息网第三十四次年会会议资料[C];2013年
3 朱春玲;陈祖耀;张立祥;党学明;刘允萍;黄文浩;;硅烷偶联剂对制备纳米SiO_2粒子形态的影响[A];全国第七届扫描隧道显微学学术会议(STM'7)论文集(一)[C];2002年
4 黄长根;;一种用于E玻纤布化学处理的新型硅烷偶联剂[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玻璃纤维材料论文集[C];2003年
5 丁建宁;石超燕;李夜平;;官能团对硅烷偶联剂自组装膜制备过程及热稳定性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丁建宁;石超燕;李夜平;;官能团对硅烷偶联剂自组装膜制备过程及热稳定性的影响[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7 丁建宁;石超燕;李夜平;;官能团对硅烷偶联剂自组装膜制备过程及热稳定性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黄长根;;一种用于E玻纤布化学处理的新型硅烷联剂[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杨三汉;鲍睿;晏石林;;硅烷偶联剂对FRP-FRIM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10 陶婉蓉;施美英;王秀艳;米娜;;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浸润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扬;中国最大硅烷偶联剂生产基地建成[N];中国化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华;新型硅烷偶联剂的合成与应用[D];南昌大学;2008年
2 李娜;纳米白炭黑的制备和改性[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3 任青杰;不同激活剂及使用条件对实验型硅烷偶联剂作用效能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罗朝林;取向硅钢隔离涂层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5 梅红刚;大分子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及其改善有机硅橡胶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廖慨;硅烷偶联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防水涂料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郭长法;含硫硅烷偶联剂的合成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张余宝;耐高温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及硅烷偶联剂预处理铜箔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余政;新型耐高温硅烷偶联剂的合成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朱文喜;硅烷偶联剂及一种新型非依赖性镇痛药物的合成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73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77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