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喷雾干燥法制备ZTA陶瓷粉体及ZTA陶瓷致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8:32

  本文关键词:喷雾干燥法制备ZTA陶瓷粉体及ZTA陶瓷致密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ZTA复相陶瓷 纳米 喷雾干燥 致密化烧结


【摘要】:本文实验采用Al(NO_3)_3·9H_2O与ZrOCl_2·8H_2O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煅烧制备烧结性良好的纳米ZrO_2/Al_2O_3陶瓷复合粉体,然后成型烧结。研究制备过程的优化工艺参数及影响烧结致密性因素,并对添加TiO_2助烧剂对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的结论:(1)以Al(NO_3)_3·9H_2O与ZrOCl_2·8H_2O为原料配制溶液,加入蔗糖喷雾干燥获得ZTA前驱体粉末,再经过煅烧热处理制备ZrO_2/Al_2O_3复合粉体。研究发现,经200℃喷雾干燥、1200℃煅烧处理后,ZrO_2主要以四方相形式存在,出现尖锐的衍射峰,Al_2O_3以稳定型α-Al_2O_3存在;蔗糖中的碳源在煅烧过程中生成的CO、CO_2对团聚体产生膨胀使其破裂,从而获得理想粒径的粉体,经粒径分析得知ZrO_2颗粒粒径约25nm,Al_2O_3粒径也在5μm内,且电镜观察下制备的粉体分散性良好、两相分布均匀。(2)ZrO_2/Al_2O_3复合粉体经注凝成型后无压烧结,烧结温度为1550℃时,烧结体结构致密,ZrO_2均匀分布在基体Al_2O_3晶间和晶内。测试发现,1550℃烧结后的综合性能最好,致密度达到97.8%,抗弯强度为380MPa。(3)TiO_2添加量的不同对陶瓷微观形貌和致密度产生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差异较大。当加入0.5wt%的TiO_2时,能够固溶在Al_2O_3和ZrO_2的基体中,促进ZTA在较低温度下致密化烧结。添加0.5wt%TiO_2的ZTA抗弯强度基本在400MPa~500MPa,硬度达到1710GPa,断裂韧性为6.4 Mpa·m1/2;当加入1wt%TiO_2时,ZTA可以在低温烧结,但生成的ZrTiO4杂质相,降低了材料性能。当合适添加量的TiO_2时,ZTA中被稳定至室温的t-ZrO_2含量增加,ZTA韧性提高。
【关键词】:ZTA复相陶瓷 纳米 喷雾干燥 致密化烧结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4
  • 1.1 前言9-10
  • 1.2 陶瓷基复合材料10-11
  • 1.2.1 纤维增韧陶瓷复合材料10
  • 1.2.2 异相颗粒弥散分布强化复相陶瓷10
  • 1.2.3 原位生长复合陶瓷材料10
  • 1.2.4 梯度功能复合陶瓷材料10
  • 1.2.5 纳米陶瓷复合材料10-11
  • 1.3 ZTA纳米复相陶瓷材料11-16
  • 1.3.1 氧化铝简介12-14
  • 1.3.2 氧化锆概述14-16
  • 1.4 氧化铝陶瓷增韧机制16-18
  • 1.4.1 纳米技术增韧16
  • 1.4.2 晶须增韧和纤维增韧16-17
  • 1.4.3 颗粒弥散增韧17
  • 1.4.4 氧化锆增韧17-18
  • 1.5 ZTA纳米陶瓷复合粉体的制备18-22
  • 1.5.1 Al_2O_3-ZrO_2粉体的制备方法19-22
  •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22-24
  • 1.6.1 研究的目的22-23
  • 1.6.2 研究内容23-24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法24-42
  • 2.1 实验原料24-25
  • 2.2 实验仪器25
  • 2.3 实验步骤25-38
  • 2.3.1 制粉26-29
  • 2.3.2 成型29-36
  • 2.3.3 烧结36-38
  • 2.4 研究方法38-42
  • 2.4.1 差热分析38
  • 2.4.2 XRD分析38
  • 2.4.3 试样的扫描电镜(SEM)观察38
  • 2.4.4 试样的密度测定38-39
  • 2.4.5 维氏硬度测试39-40
  • 2.4.6 抗弯强度测定40
  • 2.4.7 断裂韧性测定40-42
  • 第三章 前驱Al_2O_3/ZrO_2复合粉体的煅烧预处理分析42-52
  • 3.1Al_2O_3/ZrO_2复合粉体性能测试42-49
  • 3.1.1 比表面积分析42-44
  • 3.1.2 XRD分析44-48
  • 3.1.3 SEM分析48-49
  • 3.2 蔗糖处理对粉体性能的影响49-51
  • 3.2.1 SEM分析49-50
  • 3.2.2 能谱分析50-51
  • 3.3 本章小结51-52
  • 第四章 ZTA陶瓷的致密化研究52-71
  • 4.1 不同煅烧温度对粉体烧结致密性的影响52-55
  • 4.2“内晶型”和“外晶型”结构的形成机理55-57
  • 4.3 粉体煅烧温度对烧结力学性能的影响57-58
  • 4.4 不同烧结温度对ZTA陶瓷的性能影响58-61
  • 4.4.1 烧结体的致密化58-60
  • 4.4.2 烧结体的微观结构60-61
  • 4.5 TiO_2对ZTA陶瓷相组成及性能的影响61-67
  • 4.5.1 不同含量TiO_2对ZTA微观形貌的影响63-64
  • 4.5.2 TiO_2添加量与烧结温度对抗弯强度的影响64
  • 4.5.3 TiO_2添加量与烧结温度对断裂韧性的影响64-65
  • 4.5.4 TiO_2添加量与烧结温度对硬度的影响65-66
  • 4.5.5 助烧剂对ZTA陶瓷烧结性能分析讨论66-67
  • 4.5.6 ZTA微观结构与ZTA性能的关系67
  • 4.6 纳米氧化铝添加量对ZTA性能的影响67-70
  • 4.7 本章小结70-71
  • 第五章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7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忠祥,吴文林,,李育民;粉状硫酸铝生产的喷雾干燥法[J];化工机械;1994年06期

2 查国珍;;喷雾干燥法清除二氧化硫[J];铁道劳动卫生通讯;1980年02期

3 周敏;电厂烟气喷雾干燥法脱硫的理论研究[J];煤矿环境保护;1994年03期

4 陈秋则;顾印玉;沈耀克;;喷雾干燥法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0年03期

5 林振汉,张玲秀,吴亮;喷雾干燥法处理水合氧化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7期

6 王芳辉,杨云,高苏珍;喷雾干燥法合成介孔硅中pH对结构的影响[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游本刚;陆晓文;许苗松;费香东;朱云峰;唐丽华;;喷雾干燥法制备丹参酮ⅡA磺酸钠微球[J];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20期

8 甲贺诚;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过氧酸铵微粒──有机溶剂对颗粒形状和尺寸的影响[J];粉体技术;1998年02期

9 张雯雯;郑华;李坤;张弘;徐涓;张丽;;正交试验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玛咖精粉工艺[J];食品科学;2014年16期

10 杨友志;;喷雾干燥法制备石榴状嵌套结构MoS_2(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孔祥山;;液滴喷雾干燥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A];2010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怡;霍宇凝;朱建;李和兴;;喷雾干燥法制备具有空壳结构的BiFeO_3光催化剂[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马慧华;陈厚和;刘大斌;张永旭;黄忠喜;吕春绪;;喷雾干燥法制备纳米黑索今[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全兵;罗传喜;宋慧宇;廖世军;;PVA辅助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LiFePO_4/C正极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王敬东;朱跃峰;周湘文;隋刚;梁吉;;喷雾干燥法制备碳纳米管改性粉末橡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果戈;Si/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原;降感CL-20制备工艺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戴晨光;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唐超;喷雾干燥法制备介孔单晶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胡柏新;纳米碳(钨)铜复合粉末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复合材料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郝素叶;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陶瓷结合剂砂轮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倪占翔;喷雾干燥法制备ZTA陶瓷粉体及ZTA陶瓷致密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6年

8 曾丽文;喷雾干燥法制备脊髓灰质炎微球减毒活疫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田旭;喷雾干燥法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

10 陈寅;MoS_2固体润滑剂粉体材料的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7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777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