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杂原子掺杂碳纳米材料在电催化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08 02:01

  本文关键词:杂原子掺杂碳纳米材料在电催化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过渡金属 氮掺杂 碳材料 析氢反应


【摘要】:氢气作为清洁、安全、可再生的二次能源,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电解水制备氢气有望成为大规模产氢的有效手段。相比于商用贵金属催化剂,无金属的掺杂型碳材料由于成本低廉、易于制取,近年来备受广泛研究。考虑到多数科研工作的无金属掺杂型碳材料合成路线中含有过渡金属引入,但这类无金属掺杂型碳材料的活性位点和金属引入所起到的作用尚未明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提出一步热处理方法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并应用于电催化析氢反应的实验思路。通过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作为碳源、三聚氰胺作为氮源、氢氧化钾作为活化剂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探究了煅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掺杂元素为电催化析氢的活性位点,过高的温度致使掺杂元素流失,而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碳材料的碳化不足造成了活性的下降。第二,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以及探究过渡金属对于碳材料结构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制备了过渡金属修饰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并应用于电催化析氢领域。考察了以下几种导致性能差异化的因素:氮含量、氮形态、缺陷密度、材料形貌以及过渡金属残余的含量和形式。其中,钴修饰氮掺杂多孔碳纳米材料在各个pH的电解质溶液中均表现最优的性能,在酸性电解质中的析氢起始约为-90 mV,塔菲尔斜率为122 mV dec-1。第三,为了探究钻修饰氮掺杂多孔碳材料中钻的存在形式、含量与电催化性能之间的相互关联,通过调控钴前驱物,考察材料中残余钴含量与电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钴与毗邻的氮以及碳原子具有相互作用,在酸性体系中稳定存在并发挥活性位点的作用。本工作通过研究制备碳材料中引入的过渡金属残余对电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确认了过渡金属残余与毗邻元素的配合作用为影响性能优劣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过渡金属 氮掺杂 碳材料 析氢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3.36;TQ127.11
【目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3-4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33
  • 1.1 课题研究背景15-17
  • 1.2 电催化析氢材料研究进展17-27
  • 1.2.1 过渡金属硫化物17-18
  • 1.2.2 过渡金属硒化物18-19
  • 1.2.3 过渡金属碳化物19
  • 1.2.4 过渡金属氮化物19-21
  • 1.2.5 过渡金属磷化物21
  • 1.2.6 杂原子掺杂碳材料21-27
  • 1.3 杂原子掺杂碳纳米材料中电催化性能影响因素27-31
  • 1.3.1 氮含量及形态对性能的影响27-29
  • 1.3.2 形貌以及结构对性能的影响29-30
  • 1.3.3 金属元素残余对性能的影响30-31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31-33
  • 第二章 无金属引入的氮掺杂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33-43
  • 2.1 引言33
  • 2.2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33-34
  • 2.2.1 实验主要试剂33-34
  • 2.2.2 主要仪器34
  • 2.3 实验部分34-37
  • 2.3.1 氮掺杂碳纳米材料的制备34-35
  • 2.3.2 结构表征35-36
  • 2.3.3 电催化析氢测试36-37
  • 2.4 结果与讨论37-42
  • 2.4.1 形貌表征结果37-38
  • 2.4.2 电化学活性表征结果38-39
  • 2.4.3 结构表征结果39-42
  • 2.5 小结42-43
  • 第三章 不同过渡金属修饰的氮掺杂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43-55
  • 3.1 引言43
  • 3.2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43-44
  • 3.2.1 主要试剂43-44
  • 3.2.2 主要仪器44
  • 3.3 实验部分44-46
  • 3.3.1 过渡金属修饰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44-45
  • 3.3.2 结构表征45-46
  • 3.3.3 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46
  • 3.4 结果与讨论46-52
  • 3.4.1 形貌表征结果46-48
  • 3.4.2 电化学活性表征结果48-50
  • 3.4.3 结构表征结果50-52
  • 3.5 小结52-55
  • 第四章 过渡金属残余含量对电催化析氢性能影响的研究55-65
  • 4.1 引言55
  • 4.2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55-56
  • 4.2.1 主要试剂55
  • 4.2.2 主要仪器55-56
  • 4.3 实验部分56-57
  • 4.3.1 过渡金属修饰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56
  • 4.3.2 结构表征56-57
  • 4.3.3 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57
  • 4.4 结果与讨论57-63
  • 4.4.1 电化学活性表征结果57-60
  • 4.4.2 结构表征结果60-63
  • 4.5 小结63-65
  • 第五章 结论65-67
  • 参考文献67-75
  • 致谢75-77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7-79
  • 作者和导师简介79-80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磊;;一维碳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真空;2013年06期

2 ;碳纳米材料可能损害脑组织[J];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05期

3 陈桉,毛宗强,朱宏伟,徐才录;平衡压力对碳纳米材料储氢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张超,鲁雪生,顾安忠;氢在碳纳米材料中吸附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4年05期

5 郑青榕;顾安忠;鲁雪生;林文胜;;温度对碳纳米材料储氢行为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4年S1期

6 徐磊;段林;陈威;;碳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环境中污染物迁移归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7 刘信勇;朱琳;;人工碳纳米材料悬浊液的制备及其浓度测定方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05期

8 肖安国;王立;刘清泉;高敬民;赵玉来;李超;;从乙烯与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共聚物制备碳纳米材料[J];高分子学报;2009年08期

9 ;石墨化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05期

10 蔡彬;;氟化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智林杰;;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化学途径构建及其应用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赵慧敏;全燮;刘猛;;基于功能化碳纳米材料的传感设计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晏晓敏;盖克;石宝友;;分散碳纳米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袁媛;贾光;王翔;刘佳蕙;臻森;王海芳;刘元方;;气管滴注暴露下碳纳米材料在小鼠肺部的转移[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永胜;黄毅;马延风;王燕;许艳菲;张小岩;梁嘉杰;吕歆;;碳纳米材料及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王海芳;;碳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及解决方案[A];第六届海峡两岸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红霞;刘代志;宋仔标;;碳纳米材料红外消光特性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王贤保;李名剑;田蓉;;特种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修饰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赵宇亮;;碳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特性与化学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关磊;;一维碳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拟停止碳纳米材料项目[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李宏乾;碳纳米材料:化工新秀放异彩[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李宏乾;我国碳纳米材料应用研究攻关正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尔文;我国碳纳米材料研究敢与世界论短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周伟;鸡蛋荧光墨水可用于防伪[N];科技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刘平 马波 张璐;抢占纳米技术绿色能源国际制高点[N];天津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钟志敏;国能新材料40%股权挂牌转让[N];中国证券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雄鹰;碳纳米材料表面液滴的润湿性[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驰;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在碳纳米材料上的竟争和补充吸附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文娟;纳米胶囊型农药和碳纳米材料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效应[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温博;碳纳米材料电磁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佟莹;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6 冉诗雅;碳纳米材料及稀土化合物阻燃聚乙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钟璨宇;调控与功能化三维碳纳米材料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郭平生;碳纳米材料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及其场发射显示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玲玲;碳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于洪霞;中空碳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基于维管束植物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陈鑫;一维及二维碳纳米材料对聚乳酸高压结晶及其水解降解行为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凌霄;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共振瑞利散射和荧光方法检测小分子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刘鹏;两种碳纳米材料的辐照性能及其对Th(Ⅳ)和Eu(Ⅲ)的吸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孔维倩;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检测与生物系统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素素;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陆亚春;荧光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光敏传感与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姬晴;基于Ni/Mo/Mg/O催化剂的碳纳米材料合成及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李众杰;基于新型碳纳米材料的ATP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雪敏;离子液体及其功能化碳纳米材料构建的酚类电化学传感器[D];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11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811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