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4:28

  本文关键词: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氮化硅 多孔陶瓷 烧结助剂 造孔剂 放电等离子烧结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如何有效的利用环境治理技术是当今社会环境和经济能否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催化剂载体存在着强度低、耐酸碱性差、高温膨胀系数大等缺点,应用在尾气处理和污水处理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而具备抗腐蚀、耐热冲击性和高强度等优点的多孔氮化硅陶瓷在新型催化剂载体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前景,所以如何制备高强度和高气孔率的多孔氮化硅陶瓷成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本课题以α-Si_3N_4为主要原料,以淀粉、稻壳、木屑为造孔剂,以MgO、Y_2O_3、Al_2O_3、ZrO_2为烧结助剂,制备了多孔氮化硅陶瓷。研究了造孔剂的掺量及种类、烧结助剂的掺量及种类、不同烧结制度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抗折强度、显气孔率、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等性能的影响。淀粉、稻壳、木屑分别以0%、10%、20%、30%和40%掺量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研究了造孔剂的种类和掺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造孔剂掺量的增加,氮化硅陶瓷的抗折强度呈减少的趋势、显气孔率和吸水率先增大后减小、体积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三种造孔剂中,淀粉的造孔效果最好,在添加量为30%,加入8%烧结助剂(Y_2O_3:A1_2O_3=6:2)时,可制备出抗折强度为53.2 MPa,显气孔率为43.6%的多孔氮化硅陶瓷制品。以MgO、Y_2O_3、Al_2O_3、ZrO_2为烧结助剂,淀粉为造孔剂,分析了MgO、Y_2O_3、Y_2O_3-Al_2O_3、MgO-Al_2O_3的烧结机理,研究了烧结助剂的种类和掺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抗折强度、显气孔率、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助剂掺量的增加,多孔陶瓷的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显气孔率先减小后增大;加入复合烧结助剂制备的多孔氮化硅陶瓷的性能要比加入单一烧结助剂要好,加入ZrO_2有利于增加多孔氮化硅陶瓷的抗折强度;以6%Y_2O_3、3%Al_2O_3、3%ZrO_2为烧结助剂,淀粉为造孔剂,可制备出抗折强度为68.7 MPa,显气孔率为43.7%的多孔陶瓷制品。利用SPS烧结技术制备了多孔氮化硅陶瓷,探讨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多孔陶瓷制品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常压烧结和SPS烧结工艺所得多孔陶瓷制品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PS烧结工艺可降低氮化硅陶瓷的烧结温度,减少烧结时间,相较于常压烧结陶瓷制品的致密度较高;综合分析了制备出的陶瓷试样的性能,SPS工艺烧结多孔氮化硅陶瓷最佳烧结温度在1500℃左右,最佳保温时间在5 min左右;当烧结助剂添加量为8%(Y_2O_3:A1_2O_3=6:2),淀粉掺入量为30%,在1500℃下保温5 min可制备出抗折强度为59.6 MPa,显气孔率为37.3%的多孔氮化硅陶瓷制品。
【关键词】:氮化硅 多孔陶瓷 烧结助剂 造孔剂 放电等离子烧结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0
  • 1.1 引言11-12
  • 1.2 多孔陶瓷的研究现状12
  • 1.3 多孔陶瓷的制备工艺12-15
  • 1.4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究现状15-19
  • 1.4.1 氮化硅的晶体结构15-17
  • 1.4.2 氮化硅陶瓷的性能17
  • 1.4.3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7-19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19-20
  • 2 实验内容及研究路线20-31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20-25
  • 2.2 实验步骤及工艺流程25-26
  • 2.3 实验烧结方法26-28
  • 2.4 测试及表征方法28-31
  • 2.4.1 密度测试28
  • 2.4.2 力学性能测试28-29
  • 2.4.3 物相和显微结构分析29
  • 2.4.4 热重-差式扫描同步热分析29-31
  • 3 造孔剂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31-43
  • 3.1 实验步骤和配方设定31-32
  • 3.2 造孔剂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32-41
  • 3.2.1 不同造孔剂对多孔陶瓷显气孔率的影响35-36
  • 3.2.2 不同造孔剂对多孔陶瓷抗折强度影响36-38
  • 3.2.3 不同造孔剂对多孔陶瓷吸水率的影响38
  • 3.2.4 不同造孔剂对多孔陶瓷体积密度的影响38-39
  • 3.2.5 不同造孔剂对多孔陶瓷物相组成的影响39-40
  • 3.2.6 不同造孔剂对多孔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40-41
  • 3.3 本章小结41-43
  • 4 烧结助剂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43-54
  • 4.1 实验步骤43-44
  • 4.2 烧结助剂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44-52
  • 4.2.1 烧结助剂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显气孔率和抗折强度的影响44-50
  • 4.2.3 烧结助剂对多孔氮化硅陶瓷物相组成的影响50-51
  • 4.2.4 烧结助剂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51-52
  • 4.3 本章小结52-54
  • 5 烧结工艺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54-65
  • 5.1 SPS烧结机理和优点介绍54-55
  • 5.2 实验工艺与步骤55-57
  • 5.3 烧结温度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57-59
  • 5.3.1 烧结温度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抗折强度和显气孔率的影响58
  • 5.3.2 烧结温度对多孔氮化硅陶瓷物相组成的影响58-59
  • 5.4 保温时间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59-61
  • 5.4.1 保温时间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抗折强度和显气孔率的影响60
  • 5.4.2 保温时间对多孔氮化硅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60-61
  • 5.5 两种烧结工艺对多孔氮化硅陶瓷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61-63
  • 5.6 本章小结63-65
  • 6 结论及展望65-67
  • 6.1 结论65-66
  • 6.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74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昌军,蒋俊,高玲,杨海涛;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进展[J];江苏陶瓷;2001年03期

2 王裕芳,张志成;低成本氮化硅陶瓷[J];佛山陶瓷;2002年03期

3 李贺红;低成本氮化硅陶瓷[J];国外耐火材料;2002年03期

4 黄永攀,李道火,王锐,黄伟;氮化硅及其微粉的制备[J];山东陶瓷;2003年04期

5 黄永攀,李道火,王锐,黄伟;氮化硅及其微粉的制备[J];佛山陶瓷;2003年10期

6 曹健;丛丽娜;;试论氮化硅的研究及应用[J];陶瓷;2008年04期

7 陕绍云;王亚明;贾庆明;杨建锋;高积强;金志浩;;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9年01期

8 刘淑文;;氮化硅晶相组织的显示与观察[J];陶瓷;1979年04期

9 ;新型氮化硅陶瓷[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2年04期

10 符锡仁;氮化硅陶瓷的性能和应用趋势[J];机械工程材料;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蓬;杨植岗;吴振宁;王志头;于燕鹏;黄小峰;;氮化硅中超高氮的检测[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杨柳;李建保;杨晓战;;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程荫芊;黄林恒;汪复兴;;氮化硅陶瓷挺柱抗磨性能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2年

4 董英鸽;陈树江;张伟儒;;加入纳米氮化硅对氮化硅陶瓷性能与结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杨辉;葛曼珍;江仲华;阚红华;;层状复合增韧氮化硅陶瓷[A];94'全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封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骆俊廷;张庆;张凯锋;;氮化硅陶瓷超塑拉深成形规律研究[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高冬云;王炳磊;苗燕;孙晓玮;;添加稀土氧化物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8 吕鑫;宁晓山;徐伟;陈克新;周和平;;放电等离子烧结氮化硅陶瓷的组织与性能[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王峰;;新颖形貌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彭萌萌;宁晓山;;氮化硅粉种类对氮化硅陶瓷烧结及热扩散率等性能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馨华;氮化硅基陶瓷材料前景看好[N];广东建设报;2000年

2 特约撰稿 张树云;碳化硅陶瓷的制作与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4年

3 罗海基;日开发耐高温加钌氮化硅陶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4 宋辉;氮化硅基陶瓷材料前景看好[N];中国建设报;2001年

5 施萌;添加氧化镁及稀土氧化物的烧结氮化硅陶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6 杨晓占 刘雅政;自增韧氮化硅及其陶瓷轧辊制备技术的研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7 王亚丽;氮化物产业借大飞机项目起飞[N];中国化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银宝;氮化硅基多孔透波材料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庞学满;氮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吴雪峰;激光加热辅助切削氮化硅陶瓷技术的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伟;基于单颗磨粒切削的氮化硅陶瓷精密磨削仿真与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王百年;纳米氮化硅、氮化碳及碳材料的合成方法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光;氋性能氮化硅陶瓷粉体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刘官;氮化硅球表面类金刚石膜高温摩擦学性能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佳新;氮化硅陶瓷的电火花精加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孙涛;氮化硅陶瓷滚子的化学机械复合抛光技术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原玉;电介质材料的介电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徐颖;蛋白质发泡法制备氮化硅泡沫陶瓷及其导热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7 王雨菲;氮化硅基多孔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8 许晓敏;稻壳氮化硅基多孔陶瓷的低温制备及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李果;孔道内壁伸展晶须超结构氮化硅过滤材料的新制备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冯厚坤;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11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811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b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