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行为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13:13

  本文关键词: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行为的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镁基复相材料 热膨胀率 数据分析 热震稳定性


【摘要】:镁基复相材料以其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高温热学性能及耐侵蚀性,广泛应用在钢铁、水泥、玻璃等高温行业。然而与生产传统耐高温材料相比,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系数大的不利因素,对于不烧镁基复相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造成了许多不确定性。为了系统研究不烧镁基复相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基础理论,论文利用热膨胀仪等检测设备,通过采集不烧镁基复相材料在升温过程中不同温度点的热膨胀数值,并对采集的热膨胀数值进行数据分析,系统分析了材料的热膨胀行为对不烧镁基复相材料烧结性及热震稳定性能的影响,并模拟材料的使用条件。结果发现:不烧镁基复相材料体系会在1100℃~1300℃之间出现较明显的体积膨胀现象,可以通过引入二氧化锆来减少不烧镁基复相材料在特定温度条件下的过度体积膨胀。随着二氧化锆加入量增加,经1100℃烧后和1500℃烧后的镁基复相材料试样的烧后线变化率、显气孔率、常温强度逐渐增大,体积密度逐渐减小。不烧镁基复相材料体系中引入氧化钛,可以降低镁基复相材料中尖晶石原位反应的开始温度,可以促进镁基复相材料的烧结作用,并且有利于提高镁基复相材料的热震稳定性。镁基复相材料体系中引入天然锆英石,材料的线膨胀率和线膨胀系数在1170℃时出现拐点,同样在约1300℃时达到最大值。当锆英石加入量小于6%时,经1500℃烧后材料的体积密度和常温抗折强度随锆英石加入量增加而增大。同时,不烧镁基复相材料引入铝钛渣后,材料线膨胀系数同样在约1300℃时达到最大值,铝钛渣对镁质复合材料有促烧结作用。铝钛渣加入量为2%时,经1500℃烧后的镁质复合材料热震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镁基复相材料 热膨胀率 数据分析 热震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5.71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1
  • 1.1 研究背景9
  • 1.2 课题的提出9-10
  • 1.3 研究内容10-11
  • 2. 文献综述11-17
  • 2.1 镁基复相材料11-15
  • 2.1.1 方镁石/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11-12
  • 2.1.2 方镁石/镁铬尖晶石复相材料12-13
  • 2.1.3 方镁石/镁铝铬尖晶石复相材料13-15
  • 2.2 镁基复相不烧耐高温材料15-16
  • 2.2.1 镁基不烧复相材料优势15-16
  • 2.2.2 镁基不烧复相材料种类16
  • 2.2.3 镁基不烧复相材料关键技术16
  • 2.3 论文研究内容16-17
  • 3. 试验工艺17-24
  • 3.1 原料17
  • 3.2 制备17-19
  • 3.2.1 配方17-18
  • 3.2.2 混炼18
  • 3.2.3 成型18-19
  • 3.2.4 干燥19
  • 3.2.5 烧成19
  • 3.3 表征19-24
  • 3.3.1 设备19-22
  • 3.3.2 表征项目22-24
  • 4. 试验数据与分析24-45
  • 4.1 氧化锆与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行为关系的试验研究24-29
  • 4.1.1 氧化锆与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系数和热膨胀率的关系研究24-26
  • 4.1.2 氧化锆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线变化率的关系研究26
  • 4.1.3 氧化锆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关系研究26-27
  • 4.1.4 氧化锆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常温抗折强度的关系研究27-28
  • 4.1.5 氧化锆与镁基复相材料热震稳定性的关系研究28-29
  • 4.2 氧化钛与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行为关系的试验研究29-34
  • 4.2.1 氧化钛与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系数和热膨胀率的关系研究29-30
  • 4.2.2 氧化钛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线变化率的关系研究30-31
  • 4.2.3 氧化钛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关系研究31-32
  • 4.2.4 氧化钛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常温抗折强度的关系研究32-33
  • 4.2.5 氧化钛与镁基复相材料热震稳定性的关系研究33-34
  • 4.3 锆英石与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行为关系的试验研究34-39
  • 4.3.1 锆英石与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系数和热膨胀率的关系研究34-36
  • 4.3.2 锆英石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线变化率的关系研究36
  • 4.3.3 锆英石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关系研究36-38
  • 4.3.4 锆英石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常温抗折强度的关系研究38
  • 4.3.5 锆英石与镁基复相材料热震稳定性的关系研究38-39
  • 4.4 铝钛渣与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行为关系的试验研究39-45
  • 4.4.1 铝钛渣与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系数和热膨胀率的关系研究39-40
  • 4.4.2 铝钛渣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线变化率的关系研究40-41
  • 4.4.3 铝钛渣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关系研究41-42
  • 4.4.4 铝钛渣与镁基复相材料烧后常温抗折强度的关系研究42-43
  • 4.4.5 铝钛渣与镁基复相材料热震稳定性的关系研究43-45
  • 5.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作者简介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敏;高强度镁基非晶态复合材料[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2期

2 ;英国发明可吸收二氧化碳镁基水泥[J];建材发展导向;2009年01期

3 胡志;闫洪;陈国香;;镁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热加工工艺;2009年14期

4 ;碳纤维混杂增强镁基高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4期

5 魏怡芸;王敬丰;刘郭平;吴夏;潘复生;;镁基非晶复合材料制备、性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19期

6 张从阳;李文珍;朱巧博;靳宇;;超声复合分散法制备镁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J];铸造技术;2013年08期

7 胥会祥,吕剑;镁基气相氟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02年06期

8 谭伟民;沈晓冬;张振忠;陆春华;许仲梓;;镁基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进展与展望[J];材料导报;2006年08期

9 李阳,仲崇仁;镁基深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鞍钢技术;2000年12期

10 倪红卫;谢中;何环宇;张华;;镁基脱硫剂钢液脱硫试验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志文;张锦刚;刘宇;;深脱硫镁基脱硫剂消耗的预测性分析[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2 刘正波;底根胜;郭汉杰;;镁基脱硫剂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冶金研究中心2005年“冶金工程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郝刚领;韩福生;许巧平;李卫东;;镁基多孔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欧阳柳章;曹志杰;王辉;刘江文;朱敏;;纳米复相催化的镁基合金热力学和动力学调控[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5 齐云鹏;李双寿;彭浩;;CNTs-镁基非晶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分析[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谢敏;宋希文;赵鸣;郭巍;安胜利;;镁基铝酸镧的合成及其热物理性能研究[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7 方沁华;黄世萍;刘志平;汪文川;;水化镁基蒙脱石结构和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8 原建光;李莹;朱云峰;李李泉;;多壁碳纳米管载钯对镁基氢化物吸放氢性能的影响[A];第一届氢能关键材料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吴兆锋;谭彬;李建荣;黄小荥;;三例镁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廷斌 孙土堂;精雕细琢镁基材料这块“金疙瘩”[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政协海城市委员会 发言人 市政协委员 海城市矿产品交易中心主任 梁建平;发挥资源优势 加速海城菱镁基地建设[N];鞍山日报;2011年

3 记者 赵双胜 史鹏飞;润德镁公司2.5万吨镁基合金一期工程竣工投产[N];长治日报;2006年

4 海城市委宣传部;产业升级 战略转型[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娟;镁基血管支架材料在模拟流体动力生理环境中降解和生物应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唐晓佳;船舶废气镁基脱硫系统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3 高宇;纳米氧化镁基吸附剂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东;镁基复相材料热膨胀行为的分析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2 王彬;氢处理—塑性变形制备细晶镁基材料工艺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支春雷;镁基储氢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刘广成;高容量镁基储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储氢特性[D];浙江大学;2008年

5 郝孝丽;羟基磷灰石涂层镁基生物材料电化学制备与表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孙海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镁基超细复合材料及其储氢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方小强;玻璃纤维布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制备和界面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尹志其;镁基非晶多孔材料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鹏;镁基泡沫材料的制备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10 马武明;镁基纳米混杂复合材料高温动态拉伸本构行为及变形机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00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900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e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