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中钠铁酸法浸出的工艺条件和机理探讨
本文关键词:赤泥中钠铁酸法浸出的工艺条件和机理探讨
【摘要】:以拜耳法赤泥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硫酸、冰醋酸、草酸对赤泥中钠、铁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对钠、铁浸出率影响较显著。增加硫酸浓度有助于提高钠的浸出率,20℃、1.8 mol/L硫酸、浸出时间为30 min条件下,钠的浸出率为99.99%。增加硫酸浓度和升高温度有助于提高铁的浸出率,2.8 mol/L硫酸、50℃、浸出时间为45 min时,铁的浸出率为67.93%。硫酸对赤泥中钠、铁的浸出动力学机制均符合内扩散控制模型,且铁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7.50 k J/mol。硫酸浸钠后赤泥中形成的晶型物相包括二水硫酸钙、三氧化二铁、氢氧化铝和二氧化钛,浸铁后的晶型物相主要是二水硫酸钙和二氧化钛。
【作者单位】: 安顺学院贵州省教育厅功能材料与资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赤泥 HSO 动力学机制 矿物相变化
【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安顺市人民政府、安顺学院联合科技基金资金资助(黔科合J字[2012]01号)
【分类号】:X758;TF826.2;TF51
【正文快照】: 赤泥是铝土矿经高浓度氢氧化钠浸出铝后形成的工业废渣[1]。每生产1 t氧化铝要产生1~1.5 t赤泥。基于全球对氧化铝的需求,到2015年底,赤泥排放量将达到40亿t[2-3]。赤泥为红棕色,颗粒细小,p H为10~12.5,其中含有大量的Na2O、Fe2O3、Al2O3、Si O2、Ca O等[4]。由于赤泥中含有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时元;从赤泥回收有价产品[J];矿业快报;2003年02期
2 张琳;;赤泥综合利用前景广阔[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年06期
3 逯军正;于先进;张丽鹏;;从赤泥中回收铁的研究现状[J];山东冶金;2007年04期
4 朱军;兰建凯;;赤泥的综合回收与利用[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年02期
5 赵恒;侯广尧;沈相东;;赤泥炼钢冷却剂生产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08期
6 张智日;;赤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7 杨俊波;刘鸿雁;柳健康;刘德福;蔡良钧;;赤泥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政策、技术障碍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年05期
8 刘作霖;;利用赤泥制造硅钙复合肥料[J];环境保护;1980年04期
9 横田章;周正石;;有关赤泥的一些基本特性(3)[J];轻金属;1981年09期
10 ;赤泥塑料鉴定会在威海召开[J];塑料工业;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相莉;张廷安;刘燕;豆志河;;我国赤泥的综合利用分析[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程孝龙;何静宇;杨磊;;赤泥的综合利用[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南相莉;张廷安;刘燕;豆志河;赵秋月;蒋孝丽;;我国主要赤泥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林江;谢襄漓;;赤泥的综合应用技术[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潘志华;张彦娜;李东旭;;赤泥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在加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张永双;曲永新;吴树仁;;炼铝工业固体废料(赤泥)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综合利用研究[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7 文小年;王林江;何学军;谢襄漓;;用赤泥回收二氧化钛的工艺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戚焕岭;;氧化铝赤泥处置方式浅谈[A];第二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全国学术会议专辑[C];2007年
9 钟莉;张亦飞;;亚熔盐法回收赤泥[A];2008年全国湿法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来保;马正先;;赤泥选铁工艺研究现状[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元;南京利用废渣制成“赤泥砖”[N];新华日报;2008年
2 倪卫东 黄晓明;中铝山东分公司探索赤泥产业化之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3 孔祥海 王淑贞;中铝山东分公司赤泥研发项目效果显著[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黄永卓 通讯员 李丽;赤泥价值发现迈出第一步[N];中国化工报;2011年
5 闫格;山铝矿业公司赤泥堆中炼出宝[N];淄博日报;2011年
6 撰稿 张振兴;“牵手”静乐赤泥洼 真情关爱暖山乡[N];忻州日报;2011年
7 袁利民 张浙;赤泥有望成为新资源[N];中国工业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吴玮;成员各行高招 有色集团解赤泥利用难题[N];中国工业报;2013年
9 张振兴;静东县领导贴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N];忻州日报;2007年
10 王树谷;凝石技术:实现赤泥无害化综合利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燕博;混合赤泥胶结硬化机理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15年
2 房永广;高碱赤泥资源化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范美蓉;赤泥对污染稻田重金属钝化行为及其肥效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明;山东铝业公司赤泥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及安全措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5 罗惠莉;赤泥改性颗粒修复材料及其对铅锌污染土壤的原位稳定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李华伟;赤泥滤液的渗流穿透特性及污染物迁移过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7 李方文;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表面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铝厂赤泥脱碱固硫制备烧结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艳飞;疏水团聚—磁种法从赤泥中回收铁及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李亮星;从赤泥中回收铁钛的工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9年
4 曹利军;拜耳赤泥加工制备富钛料[D];贵州大学;2009年
5 王亮亮;赤泥碱物质分析及大宗综合利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田红献;赤泥堆场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与管理[D];中南大学;2005年
7 李利;拜耳法赤泥干混砌筑砂浆的配制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陈来保;赤泥回收利用工艺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刘春;利用中铝赤泥生产赤泥—水泥型混凝土的可行性探讨[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10 高建阳;拜耳法赤泥综合利用新工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2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96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