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分析的集料形状特征与分布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图像分析的集料形状特征与分布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集料形状 分形维数 细度模数 压碎值 三维重建
【摘要】:集料的几何特征可以分为轮廓形状、棱角性和表面纹理三个方面,分别反映了集料的针片度、轮廓棱角的突出程度以及集料表面的粗糙度。传统的集料形状测定实验方法多是间接测量,工作量大,方法繁琐且带有主观性。本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选择粗细集料中的常用种类河砂与机制砂、花岗岩与石灰岩,对集料的二维和三维形状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提取和量化粗、细集料的形状特征参数,进行横向与纵向分布分析,并探究了分形与集料形状特征参数的相关性;首次提出了两种用于砂石图像采集的成像装置并提出了一种新型测量砂石细度模数的方法,验证了图像分析的有效性;对集料形状特征参数进行集料力学实验验证;提出一种非CT三维重建技术,并提取集料的三维形状特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在9.5-13.2mm和16.0-19.0mm粒径范围容易存在针状和棱角突出的颗粒,河砂不同粒径间形状参数变化不大。不同集料之间,花岗岩在扁平度、矩形度、形状指数三个参数的均值要小于石灰岩,在评价棱角性的两个参数上大于石灰岩,同时发现花岗岩各参数的离散性小于石灰岩;河砂的形状特征参数均小于人工砂,离散性也都小于人工砂。对集料的各特征参数与分形维数进行线性拟合,发现粗集料中的形状指数、棱角性AC、AP和细集料中的整体轮廓系数和棱角度与分形维数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这些参数影响着颗粒分形变化。发现粗集料中形状指数、矩形度、扁平度、棱角性AC以及细集料中整体轮廓系数、扁平度、球形度与压碎指标也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设计的两种用于粗、细集料的成像装置可以解决在成像过程中外界因素造成的误差以及砂颗粒拍照难分离的情况。提出的一种用于测定砂石细度模数的方法,实现了砂石的细度模数的精确测定,同时直接得出了更能反映砂子粗细程度的平均最小费雷特直径。首次提出打磨机切片技术获得混凝土的序列图像,借助图像处理技术与Mimics软件对混凝土中的粗集料进行提取,进行三维重建,并提取其三维尺寸建立模型库。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集料形状 分形维数 细度模数 压碎值 三维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528.041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12-14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4-16
- 1.2.1 国内研究概况15-16
- 1.2.2 国外研究概况16
- 1.3 论文主要内容16-18
- 第2章 图像处理原理与基础理论18-26
- 2.1 数字图像处理18-22
- 2.1.1 概述18
- 2.1.2 分类与特点18-19
- 2.1.3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方法与主要内容19-22
- 2.2 分形几何学22-23
- 2.3 三维重建23-24
- 2.4 本章小结24-26
- 第3章 颗粒的采集和处理26-32
- 3.1 图像采集26-28
- 3.1.1 设备选取26-27
- 3.1.2 集料选择27
- 3.1.3 集料图像的采集与失真处理27-28
- 3.2 图像处理28-31
- 3.2.1 类型28-29
- 3.2.2 增强与校正29
- 3.2.3 选择与测量29-31
- 3.3 本章小结31-32
- 第4章 集料二维形状分析32-66
- 4.1 形状参数量化指标32-35
- 4.2 集料形状参数采集与方法35-52
- 4.3 集料特征参数统计分析52-61
- 4.3.1 不同粒径的形状特征分析52-56
- 4.3.2 不同岩性的形状特征分析56-61
- 4.4 集料的形状特征参数与分形维数的关系61-64
- 4.5 本章小结64-66
- 第5章 图像分析技术应用到细度模数的测量66-72
- 5.1 图像测量砂石细度模数成像装置的改进66-67
- 5.1.1 图像分析测量粗集料成像装置66-67
- 5.1.2 图像分析测量细集料成像装置67
- 5.2 图像测量集料细度模数原理67-69
- 5.3 图像筛分与传统筛分结果对比69-70
- 5.4 本章小结70-72
- 第6章 集料的形状特征与压碎指标的相关性研究72-82
- 6.1 集料的压碎指标实验72-77
- 6.1.1 实验方案72-73
- 6.1.2 集料实验结果73-74
- 6.1.3 集料形状特征参数量化74-77
- 6.2 集料形状参数与压碎指标相关性分析77-80
- 6.3 本章小结80-82
- 第7章 三维方向对集料特征参数的描述82-92
- 7.1 实验材料82-83
- 7.1.1 水泥82
- 7.1.2 粗集料82
- 7.1.3 细集料82-83
- 7.2 实验方案83-85
- 7.2.1 试件配合比83
- 7.2.2 打磨机获取集料每层序列图像83-84
- 7.2.3 三维重建的方法84-85
- 7.3 三维集料特征参数提取85-88
- 7.4 三维集料真实性验证88-90
- 7.5 三维集料模型量化90
- 7.6 本章小结90-92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92-96
- 8.1 结论92-94
- 8.2 展望94-96
- 参考文献96-10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00-102
- 致谢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明;王保槐;;美国集料工业产量仍在增长[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8年15期
2 郭志军;成智;;对“级配型集料”在工程中认识的浅谈[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6期
3 刘峥,凌志达,唐明述;水泥石-白云石集料界面的显微结构[J];硅酸盐学报;1986年04期
4 沈洋,许仲梓,唐明述;处理刚玉集料对砂浆界面结构的改进[J];硅酸盐学报;1993年02期
5 常钧;;用碳化养护电弧熔炉钢渣制备集料和混凝土[J];硅酸盐学报;2007年09期
6 梁楚;;新型集料分料器的研发与应用[J];广东建材;2013年08期
7 吕建军;;论沥青混合料用集料[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8 黄修林;丁庆军;孙华;杨X;;防辐射功能集料及其焙烧机理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2年06期
9 许文祥;陈惠苏;;集料形状和尺寸对混凝土边界效应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1年09期
10 陈惠苏,孙伟,Stroeven Piet;计算混凝土中平均最邻近集料表面间距的正十二面体模型[J];硅酸盐学报;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睿;;集料酸碱性评价方法及其试验研究[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卢健;胡兴国;汪立诚;;沥青铣刨料抽提试验前后集料密度变化规律比较[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刘涛;陈泰浩;;沥青面层集料加工及拌和楼配筛技术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刘涛;陈泰浩;;沥青面层集料加工及拌和楼配筛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许克学;周卫峰;;沥青、改性沥青与集料粘附性问题的讨论[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6 高国强;;集散状态物料受压表现研究[A];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东金 江茗;镇江茅迪实业公司 业大来自于诚信和优质服务[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记者 练崇田;江西高速公路建设增加面层集料水洗工艺[N];中国交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猛;沥青与矿料界面作用机理及多尺度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赵晓华;沥青路面多孔蓄盐集料化—力耦合效应及析盐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魏建明;沥青、集料的表面自由能及水分在沥青中的扩散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杨婷婷;基于集料功能设计的水泥石界面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骁奕;基于AFM与表面能原理的沥青与集料粘附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平兵;吸波功能集料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3 范晓正;利用低品位硫铁矿烧渣制备吸波沥青混合料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俊;富含重金属工业渣泥集料的防辐射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永平;重庆地区集料抗磨光性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杨三旗;不同集料种类的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周浩;化冰盐对集料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贺;基于差异磨耗原理的SMA路面抗滑性能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王利娜;沥青—集料界面粘结性能影响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10 田博宇;自燃煤矸砂预处理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76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97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