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溶胶—凝胶法制备BN-SiC陶瓷粉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21:45

  本文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制备BN-SiC陶瓷粉体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BN-SiC复合陶瓷 溶胶凝胶法 前驱体 合成温度


【摘要】:BN-SiC复合陶瓷由于具有特殊的性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新型先进陶瓷材料,它具有高温稳定性好、抗氧化能力强、硬度高、密度低等性能,有可能应用于各种极端条件。但是BN和SiC都是共价键化合物,如果用它们的粉体直接烧结块体时所需要的烧结温度较高,且难以获得致密性好的陶瓷。因此,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活性较好的BN-SiC复合粉体,这有利于烧结致密性较好的BN-SiC陶瓷,而且有效降低烧结温度。本文实验主要目的是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活性较好的BN-SiC复合陶瓷粉体,合成温度较低。实验以质量分数为20%的SiC,质量分数为80%的BN的BN-SiC复合陶瓷粉体为例,探索了在制备前驱体胶体过程中所需的最佳的水分、硝酸、氨水、蔗糖、硼源成分配比的含量,从而得出最佳的合成前驱体的实验条件。实验还研究了在合成反应过程中合成温度、蔗糖添加比例和硼源成分配比对最终粉体形貌的影响,研究了不同SiC含量和合成温度对BN-SiC陶瓷粉体的影响。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BN-SiC的前驱体胶体前驱体和粉体进行了检测和表征。通过全自动孔隙度比表面测定仪,检测了合成粉体的比表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的最佳水量为90mL,硝酸量为13.5mL,氨水量为5.65mL,蔗糖质量分数为25.60%,硼源成分配比为1:1,SiC质量分数为20%,比表面积为104.73m2/g,合成的BN-SiC陶瓷粉体活性最好。实验发现BN-SiC粉体的最佳合成温度为1400℃x3h。合成的BN-SiC粉体可以用于烧结致密性较好的陶瓷。所得实验结果对BN-SiC复合陶瓷粉体的推广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BN-SiC复合陶瓷 溶胶凝胶法 前驱体 合成温度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4.758.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BN-SiC复合陶瓷及其粉体的制备方法11-14
  • 1.2.1 化学溶液法11
  • 1.2.2 原位合成法11-12
  • 1.2.3 高分子网络法12
  • 1.2.4 热压烧结法12-13
  • 1.2.5 机械合金化法13-14
  • 1.2.6 溶胶-凝胶法14
  • 1.3 BN-SiC复合陶瓷性能研究14-17
  • 1.3.1 BN-SiC复合陶瓷抗热震性研究14-16
  • 1.3.2 BN-SiC复合陶瓷高温氧化性研究16
  • 1.3.3 BN-SiC复合陶瓷可加工性研究16-17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7-18
  • 1.5 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实验原料、设备与方法20-26
  • 2.1 实验原料20
  • 2.2 实验设备20-21
  • 2.3 实验方法21-24
  • 2.3.1 BN-SiC前驱体的制备21-23
  • 2.3.2 BN-SiC复合粉体的合成反应23-24
  • 2.4 粉体测试与性能表征24-26
  • 2.4.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24-25
  • 2.4.2 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粉体物相组成25
  • 2.4.3 利用全自动孔隙度比表面测定仪测试比表面积25-26
  • 第3章 BN-SiC溶胶凝胶前驱体的制备26-54
  • 3.1 水量研究26-35
  • 3.1.1 水含量对BN-SiC物相组成的影响27-30
  • 3.1.2 水含量对凝胶前驱体元素面分布的影响30-35
  • 3.2 催化剂研究35-54
  • 3.2.1 硝酸含量对BN-SiC物相组成的影响36-38
  • 3.2.2 硝酸含量对凝胶前驱体元素面分布的影响38-44
  • 3.2.3 氨水含量对BN-SiC物相组成的影响44-47
  • 3.2.4 氨水含量对凝胶前驱体元素面分布的影响47-54
  • 第4章 BN-SiC陶瓷粉体的合成54-72
  • 4.1 蔗糖研究54-62
  • 4.1.1 蔗糖含量对BN-SiC物相组成的影响54-56
  • 4.1.2 蔗糖含量对凝胶前驱体元素面分布的影响56-60
  • 4.1.3 蔗糖含量对BN-SiC微观形貌的影响60-62
  • 4.2 硼源成分配比研究62-66
  • 4.2.1 硼源成分配比对BN-SiC物相组成的影响62-64
  • 4.2.2 硼源成分配比对BN-SiC微观形貌的影响64-66
  • 4.3 合成温度研究66-69
  • 4.3.1 合成温度对BN-SiC物相组成的影响66-68
  • 4.3.2 合成温度对BN-SiC微观形貌的影响68-69
  • 4.4 SiC含量研究69-72
  • 4.4.1 SiC含量对BN-SiC物相组成的影响69-70
  • 4.4.2 SiC含量对BN-SiC微观形貌的影响70-72
  • 第5章 结论72-74
  • 参考文献74-78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78-80
  • 致谢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巨先,高陇桥,李发;包覆型陶瓷粉体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0年02期

2 诸爱珍;陶瓷粉体常用的干燥方法[J];江苏陶瓷;2000年03期

3 朱振峰,王若兰;自蔓延燃烧合成陶瓷粉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2004年01期

4 钱钧;;陶瓷粉体的低温喷涂积层技术[J];建材工业信息;1985年21期

5 苏毅,黄云祥;陶瓷粉体的制备技术[J];云南化工;1997年02期

6 李贵佳;一种新型功能陶瓷粉体[J];佛山陶瓷;2003年06期

7 李涛;纳米陶瓷粉体的应用分析[J];佛山陶瓷;2004年08期

8 包宁;林彬;;陶瓷粉体对涂层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2期

9 廖金带;;陶瓷粉体及其评价[J];河北陶瓷;1987年01期

10 刘维良,陈云霞;纳米远红外陶瓷粉体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振峰;王若兰;吴建鹏;;自蔓延燃烧合成陶瓷粉体技术[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叶宗雄;金闻慧;丁忠浩;;现代功能陶瓷粉体及制备方法简介[A];2001年海南全国粉体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颜鲁婷;司文捷;苗赫濯;;表面聚合处理对超微细陶瓷粉体分散及烧结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李俊;彭虎;;微波加热在陶瓷粉体技术中应用的研究现状[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料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张帆;路遥;王占杰;;单分散立方形貌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粉体的水热法合成[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戴遐明;;超微陶瓷粉体的干燥技术[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7 朱家昆;陈勇;曹万强;徐玲芳;王文峰;熊娟;;固相法制备BaTiO_3基细晶陶瓷粉体[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8 杜光旭;王旭辉;涂国荣;周晓华;郝文析;;陶瓷粉体材料表面镀钴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沈强;游达;王传彬;张联盟;;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粉体的水热合成与表征[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何军;庞起;康翻连;梁利芳;;微乳液-微波法制备Nd:YAG纳米陶瓷粉体及其发光性能[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晶冰;水热与微波辅助法合成形貌可控的纳米功能陶瓷粉体[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通;溶胶—凝胶法制备BN-SiC陶瓷粉体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6年

2 李洋;纳米氧化锆陶瓷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7年

3 苏莎莎;硼酸盐激光透明陶瓷粉体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吴晓波;氧化物陶瓷粉体的凝胶固相法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葛贵磊;Cr_2AlC陶瓷粉体的合成及其块体制备[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6 沈雁;钙磷陶瓷粉体的合成工艺研究及其特征控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张溶;稀土氧化物透明激光陶瓷粉体的制备与表征[D];烟台大学;2009年

8 叶绘;AlON透明陶瓷粉体的制备与改性工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龚艳;Pb_nNb_2O_(5+n)型微波介质陶瓷粉体合成工艺与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陶振林;Nd:YAG多晶陶瓷粉体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6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996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