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组织Q690级低合金高强钢的磨损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种不同组织Q690级低合金高强钢的磨损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低合金高强钢 滑动磨损 腐蚀磨粒磨损 磨损机理
【摘要】:本文以不同强度级别的铁素体+珠光体形态的低合金高强度钢(Q460-1、Q690-1)以及铁素体+贝氏体的低合金高强度钢(Q690-2)为研究对象,在同强度级别不同组织类型以及同组织类型不同强度级别两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低合金高强度钢在滑动和腐蚀磨粒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性能。通过MMS-2A滑动磨损试验机、HT-2001POD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及MSH-5型腐蚀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材料的磨损失重及磨损率,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等分析仪器对基体组织、硬度及其磨面形貌分布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载荷、润滑条件、温度、腐蚀环境等因素对磨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在不同工况下的几种低合金钢的磨损机理。在滑动磨损条件下,组织为粗大铁素体+珠光体的Q460-1钢磨损性能最差。Q690-2钢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强度及断裂韧性都较好,其耐磨性最好。Q690-1钢组织是细化的铁素体+珠光体,耐磨性仅次于Q690-2钢。在环块式滑动磨损中,三种试验钢的磨损率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润滑的加入能使试验钢的磨损率明显降低。在销盘式滑动磨损中,载荷相同时磨损率随磨损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先增大后平稳最后急剧增加的过程。低载荷时试验钢磨面相对平整,有少量犁沟和裂纹。随着摩擦的进行,塑变现象明显,塑变程度会随着载荷及磨损行程的增加而加剧,最后会出现大量的疲劳剥落痕迹。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氧化磨损对磨损率的降低是有利的,能提高耐磨性。在腐蚀磨粒磨损中,无论在酸、碱还是中性腐蚀介质条件下,Q460-1钢的耐腐蚀磨损性能最差,Q690-2钢和Q690-1钢耐腐蚀磨损性都较好,Q690-2钢略微优于Q690-1钢。Q460-1试验钢的相对耐磨性在三种腐蚀条件下的差异较小,而Q690-2和Q690-1试验钢的差异较大。对于同一种试验钢,中性条件下的磨损相对耐磨性最高,碱性其次,酸性的相对耐磨性最低。从磨面形貌来看,三种条件下有着明显的区别。酸性条件下磨面有圆形较大的冲蚀坑,周围存在切削犁沟,碱性条件下磨面以显微切削为主,有少许的剥落。而在中性条件磨面以较浅的表面腐蚀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同种组织情况下强度级别较高的低合金高强度钢的耐磨性较好。而在同强度级别的情况下铁素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低合金高强钢的耐滑动磨损和耐腐蚀磨损性能要优于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的。
【关键词】:低合金高强钢 滑动磨损 腐蚀磨粒磨损 磨损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2.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绪论10-25
- 1.1 低合金结构钢10-16
- 1.1.1 低合金结构钢的定义10
- 1.1.2 低合金结构钢的组织与性能10-12
- 1.1.3 低合金结构钢的生产工艺12-13
- 1.1.4 低合金结构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3-16
- 1.2 低合金高强钢的耐磨性概述16-21
- 1.2.1 磨损定义及分类16-17
- 1.2.2 磨损机理17-20
- 1.2.3 影响低合金钢耐磨性的主要因素20-21
- 1.3 低合金高强度钢耐磨性的研究现状21-23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23-25
- 1.4.1 研究目的23
- 1.4.2 研究内容23-25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25-30
- 2.1 试验材料25
- 2.2 试验方法25-30
- 2.2.1 组织观察25
- 2.2.2 硬度试验25-26
- 2.2.3 静态电化学腐蚀试验26
- 2.2.4 环块式滑动磨损试验26-27
- 2.2.5 销盘式滑动磨损试验27-29
- 2.2.6 腐蚀磨料磨损试验29-30
- 第三章 试验钢的组织与性能30-37
- 3.1 显微组织及其分析30-32
- 3.2 硬度及其分析32-34
- 3.3 静态电化学腐蚀实验结果与分析34-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试验钢的滑动磨损试验37-56
- 4.1 环块式滑动磨损实验结果及分析37-45
- 4.1.1 不同加载及润滑的实验结果分析37-39
- 4.1.2 环块式滑动磨损磨面形貌及磨损机制分析39-45
- 4.2 销盘式滑动磨损实验结果及分析45-55
- 4.2.1 常温下不同载荷条件的实验结果分析45-49
- 4.2.2 常温下不同磨损阶段的实验结果分析49-51
- 4.2.3 高温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析51-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试验钢的腐蚀磨粒磨损试验56-63
- 5.1 腐蚀磨料磨损试验结果56-57
- 5.2 腐蚀磨料磨损试样磨面形貌及分析57-61
- 5.3 本章小结61-63
-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69
- 在学研究成果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铁印;;本钢汽车用冷轧加磷高强钢的研制与开发[J];本钢技术;2012年02期
2 ;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开发思路[J];柳钢科技;2013年05期
3 ;宝钢成功轧制世界最薄汽车用超高强钢[J];四川冶金;2013年06期
4 ;“高强钢先进焊接技术”国际论坛 演讲摘要[J];电焊机;2014年04期
5 薄鑫涛;;三代高强钢概念解析[J];热处理;2014年01期
6 张慧霞;程文华;邓春龙;王均涛;;疲劳裂纹扩展对高强钢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装备环境工程;2011年01期
7 李扬;刘汉武;杜云慧;张鹏;;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J];材料导报;2011年13期
8 胡猛;韩飞;李茜;王婷;林少挺;周青;;高强钢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研究[J];锻压技术;2012年06期
9 付玲;喻乐康;付英雄;张文伟;;轴心受压高强钢圆管稳定承载性能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2年04期
10 戴为志;;高强钢必然带来焊接技术上的一场革命[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蓟泉;李双娇;尹衍军;苏岚;郭锦;;先进高强钢成形过程中本构模型研究现状与发展[A];2014年全国钢材深加工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李俊;;影响高强钢汽车板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陶一春;杜林;何晓明;;热轧相变高强钢两段冷却模式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勇;;高强钢强韧性的控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万祯;苏仁权;王凤;王新堂;;高强钢刻痕杆低温断裂试验[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6 张忠典;王亚荣;李双双;;外加径向恒定磁场改善高强钢点焊质量[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7 刘跃华;宇慧平;李晓阳;;超高强钢单点焊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丁中;刁承民;张海民;刘国;刘建伟;;高强钢炼钢生产的工艺研究与应用[A];2011年全国技术中心建设与新品开发研讨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永德;李守新;杨振国;柳洋波;陈树明;李广义;惠卫军;翁宇庆;;氢含量与高强钢疲劳强度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丁中;刁承民;张海民;刘国;刘建伟;;高强钢炼钢生产的工艺研究与应用[A];2011年华东五省炼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延军 通讯员尹冉;宝钢加快高强钢产品研发[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严伟明;宝钢三代超高强钢量产[N];中国工业报;2012年
3 记者 郝薇;太钢3个高强钢新品种试生产成功[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4 首席记者 崔晓农;太钢高强钢坯应用实现新突破[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石鹰 王阳军;太钢高级别高强钢坯应用实现新突破[N];太原日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崔晓农;太钢高强钢援日“显神威”[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郇;加快推进本钢高强钢项目落地[N];本溪日报;2012年
8 文杰;新连退线生产汽车角超高强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郭小燕;高强钢推广须解决四大问题[N];中国冶金报;2014年
10 本报通讯员 李忠宝 王利 何蔚;高强钢仍是汽车板材质的首选[N];中国冶金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彬;高强钢热成形过程微观组织及多物理场耦合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崔钺;含内腐蚀缺陷高强钢输气管道剩余强度的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冯晓九;大瓣片高强钢球罐壳板成形机理及本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蒋庆磊;800MPa高强钢GMAW接头组织性能及精细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雪松;电流辅助热成形高强钢细长结构件的成形质量与组织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宋小放;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50BA及30SiMn2MoVA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兵;车身先进高强钢零件无铆钉铆接连接及工艺参数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李晴;激光—电弧复合焊高强钢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关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5 齐玉龙;高强钢受压构件稳定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2013年
6 杜敬霞;300M高强钢热成形性能研究及应用[D];燕山大学;2015年
7 张渌洋;高强钢激光—电弧复合焊微观组织与冲击性能关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8 丁玉鑫;BR1500HS高强钢管无模热弯曲成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唐怀光;两种不同组织Q690级低合金高强钢的磨损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10 王云鹏;高强钢表面水性无机磷酸盐防护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02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00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