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亚快速凝固铸造铝锂合金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3:01

  本文关键词:亚快速凝固铸造铝锂合金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均匀化处理 亚快速凝固 枝晶组织 共晶组织


【摘要】:Al-Li合金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成为航空航天工业中最具竞争力的材料之一,并得以广泛应用。近几年对低密度、高性能铝锂合金的研究十分丰富,但主要研究内容关于合金的时效处理,对制备工艺、配比优化及均匀化处理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利用亚快速凝固技术铸造不同Cu、Li含量的铝锂合金。借助密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OM)组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能谱(EDS)测试、XRD物相分析以及差热分析(DSC)等方法分别对不同Cu、Li含量及不同均匀化处理的Al-Li合金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产生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亚快速凝固铸造铝锂合金随着Cu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合金整体偏脆性断裂,当合金达到4.5%(wt)Cu时获得最佳性能。铝锂合金均匀化处理效果随着Cu元素的增加而逐渐降低。Cu含量较低时,经过均匀化处理可以获得弥散细小分布的析出相,组织较均匀;当Cu含量较大时,合金显微组织中出现Cu的偏析,相同的均匀化制度无法完全溶解粗大的第二相,影响合金力学性能。Cu含量处于3.5%(wt)~7.5%(wt)时,铝锂合金的最佳均匀化工艺为530℃下保温24h。在此工艺下,低Cu合金可以获得较好的均匀化效果,但是Cu含量过高时,仍存在部分粗大第二相无法通过均匀化溶解。2.亚快速凝固铝锂合金中随着Li元素含量的增加,在相同的均匀化制度下,合金性能逐渐降低。这是因为随着Li含量增加,合金均匀化制度效果逐渐降低。Li含量较低时,经过均匀化处理,合金的显微组织中第二相开始重新溶解于基体当中;Li含量较高时,均匀化无法完全回溶第二相,并且会出现第二相组织聚集现象,形成更加粗大相,严重影响合金力学性能。3.Li含量较低时,亚快速凝固铝锂合金显微组织中主要以枝晶组织为主,随着Li含量增加,合金中开始出现胞状晶粒,在合金中Li元素含量升高过程中,较大的晶粒会被细化成多个较小晶粒。4.Li含量较低时通过均匀化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合金组织,仅存在很少且较小的第二相残留在三角叉晶界处。Li含量较高时,均匀化效果不理想,合金中共晶组织Al2CuMg相首先溶解,随着共晶组织消失,合金中逐渐残留较多的块状第二相,并开始聚集形成较粗大的相,影响合金性能。
【关键词】:均匀化处理 亚快速凝固 枝晶组织 共晶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29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Al-Li合金的发展历程12-13
  • 1.2 高Li含量Al-Li合金的制备13-18
  • 1.2.1 铸造Al-Li合金的研究方向13-14
  • 1.2.2 高Li含量超低密度Al-Li合金的制备14-15
  • 1.2.3 超低密度Al-Li合金加工工艺的改进15-18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19
  • 第2章 实验方案19-22
  • 2.1 实验材料的制备19
  • 2.2 合金的制备19-20
  • 2.3 热处理工艺20
  • 2.4 熔炼及热处理20
  • 2.5 性能测试20-21
  • 2.6 合金的分析21-22
  • 第3章 Cu含量对亚快速凝固Al-Li合金的影响22-30
  • 3.1 实验方法22-23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23-29
  • 3.2.1 Cu含量对铸造铝锂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23-24
  • 3.2.2 Cu含量对合金拉伸断口显微组织的影响24-25
  • 3.2.3 Cu含量对合金内部显微组织的影响25-29
  • 3.3 本章小结29-30
  • 第4章 Cu含量对亚快速凝固Al-Li合金均匀化制度的影响30-37
  • 4.1 实验内容及分析30-35
  • 4.1.1 DCS曲线分析30-31
  • 4.1.2 均匀化温度试探性试验31-35
  • 4.2 本章小结35-37
  • 第5章 Li含量对亚快速凝固Al-Li合金性能的影响37-46
  • 5.1 试验方法37-38
  • 5.2 Li含量对Al-Li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38
  • 5.3 Li含量对断口显微组织的影响38-39
  • 5.4 Li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39-44
  • 5.5 本章小结44-46
  • 第6章 Li含量及不同均匀化对Al-L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46-56
  • 6.1 实验合金成分46
  • 6.2 密度测试46-47
  • 6.3 显微组织观察47-54
  • 6.3.1 合金铸态试样显微组织分析47-52
  • 6.3.2 均匀化态试样显微组织分析52-54
  • 6.4 本章小结54-56
  •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登峰,郑子樵;铝锂合金研究开发的历史与现状[J];材料导报;2003年02期

2 程晓宇;王晓梅;;铝锂合金研究与发展[J];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12期

3 徐国栋;;铝锂合金的合金化及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4期

4 王浩军;史春玲;贾志强;曾卫东;;铝锂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热加工工艺;2012年14期

5 ;制造飞机新材料——铝锂合金[J];机械开发;1984年03期

6 刘金贵;;用于宇航的两种新铝锂合金[J];上海金属.有色分册;1989年01期

7 周永益;;铝锂合金废料利用的新进展[J];中国物资再生;1992年02期

8 И.Н.弗利德良吉尔;И.Н.果洛勃夫;郝应其;;俄罗斯铝锂合金的研制和应用概况[J];航空材料学报;1993年02期

9 魏建锋,何明;铝锂合金研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4年01期

10 蒋炳玉;铝锂合金的制备特性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子樵;李劲风;李红英;陈志国;李世晨;谭澄宇;;新型铝锂合金的研究进展与应用[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兴伟;张亦良;缑瑞宾;;标定铝锂合金等强梁应力常数的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孝荣;牟志德;;5A90铝锂合金零件成形工艺探索[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闫文伟;张侃;;铝锂合金与常规铝合金机身壁板静强度性能对比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5 李锡武;郑子樵;李海;李世晨;钟俐苹;蒋呐;;1420铝锂合金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C];2004年

6 李艳;邓继雄;魏祚伟;;1420铝锂合金焊接气孔研究[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1年

7 潘青林;周昌荣;王新宇;梁文杰;尹志民;;含Sc铝锂合金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道荣;李宏杰;赵巨岩;李永池;;高速冲击下铝锂合金材料断裂强度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许飞;巩水利;陈俐;杨t,

本文编号:1055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055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