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基于稀土催渗316L不锈钢机械研磨表面低温渗铝工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3:10

  本文关键词:基于稀土催渗316L不锈钢机械研磨表面低温渗铝工艺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316L不锈钢 机械研磨 稀土催渗 低温渗铝 渗层性能


【摘要】:316L不锈钢在石油、化工、冶金及航空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但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使用性能变差甚至导致严重后果。粉末包埋法渗铝可提高其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但传统不锈钢表面渗铝存在着温度高、时间长及能耗大的缺点。本文基于稀土催渗原理,对316L不锈钢进行表面机械研磨活化处理(Surface Mechanical Activation Treatment-SMAT),形成细晶层及组织结构缺陷,通过增加渗铝过程中活性原子的扩散通道,实现了316L不锈钢表面700℃的低温渗铝。采用L25(56)正交试验法,得到基于稀土催渗的最佳渗剂组分,而后研究了机械研磨对最佳渗剂组分的影响,优化渗剂组分,获得了一种基于稀土催渗316L不锈钢机械研磨表面低温渗铝最优工艺方案。分析了316L不锈钢低温渗铝层的组织形貌、相结构与成分分布;进行了低温渗铝层的显微硬度、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测试,并对低温渗铝层成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得到如下结论:1、研究了316L不锈钢机械研磨时间对试样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当研磨时间为4~6 h时,表面粗糙度变化均匀,晶粒尺寸在2μm左右,有的甚至达到纳米级,当超过6 h后表面粗糙度增加明显,8 h后表面质量开始恶化。2、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渗铝层质量的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为:铝粉含量、稀土含量、铝铁粉和氯化铵含量。研究了机械研磨对最优渗剂组分的影响,获得的最佳低温渗铝工艺参数为:机械研磨时间6~8 h,渗铝剂组分(质量百分数)为:铝粉含量20~25%,铁铝粉含量10%,稀土含量3~5%,氯化铵含量1~1.2%,316L不锈钢经700℃×4h炉冷渗铝处理后,可以形成25~30μm的致密均匀、与基体结合紧密的渗铝层。3、对渗铝层进行相结构及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渗层主要为Al-Fe合金相,表面铝元素含量达44%wt,从表层到基体之间呈梯度变化,渗层中高的铝含量对于表面形成氧化层、提高抗氧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4、进行了316L不锈钢表面不同渗铝层的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传统渗铝层硬度值为476 Hv,机械研磨结合稀土催渗的渗铝层硬度高达724 Hv,且硬度梯度较为平缓,同时,成分及相结构的梯度分布、机械研磨形成凹凸不平犬牙交错的结合面等因素使得基体对渗层的支撑作用较强。5、高温氧化实验及电化学腐蚀实验结果表明,与对比试样相比(未处理、传统渗铝),机械研磨稀土催渗渗铝试样抗氧化性及耐腐蚀性能均有较大提高:在氧化20 h后增重只有2.000 mg/cm2,氧化性能是未处理试样的10倍以上;腐蚀电流密度为1.5086mA/cm2,低于对比试样(未处理试样1.9286 mA/cm2,传统渗铝试样1.8179 mA/cm2),说明其抗腐蚀性能大大增强。渗铝层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在于:组织致密、成分相结构呈梯度变化、渗层与基体结合紧密、渗层中的铝铁合金相的抗氧化及耐腐蚀性优良等。
【关键词】:316L不锈钢 机械研磨 稀土催渗 低温渗铝 渗层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580.68;TG174.445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1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不锈钢表面渗铝13-16
  • 1.2.1 不锈钢渗铝技术的发展概况13-14
  • 1.2.2 不锈钢表面渗铝方法14-15
  • 1.2.3 渗铝不锈钢的性能15-16
  • 1.3 表面晶粒细化技术简介16-18
  • 1.3.1 机械研磨技术16-17
  • 1.3.2 超声喷丸技术17
  • 1.3.3 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17-18
  • 1.3.4 表面机械碾磨技术18
  • 1.4 化学热处理过程中的稀土催渗技术18-19
  • 1.4.1 稀土催渗原理18-19
  • 1.4.2 稀土对热处理过程的影响19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课题来源19-22
  • 1.5.1 研究内容19-20
  • 1.5.2 技术路线20-21
  • 1.5.3 课题来源21-22
  • 2 试验材料、设备及分析方法22-26
  • 2.1 试验材料及试验步骤22-23
  • 2.1.1 试验材料22
  • 2.1.2 渗剂组成22
  • 2.1.3 渗铝工艺步骤22-23
  • 2.2 试样处理及试验设备23-24
  • 2.2.1 机械研磨试验机23
  • 2.2.2 渗罐23-24
  • 2.3 分析和检测设备24-25
  • 2.3.1 显微组织分析设备24
  • 2.3.2 性能检测设备24-25
  • 2.4 试验方法25-26
  • 2.4.1 正交试验的特点25
  • 2.4.2 正交试验表的设计25-26
  • 3 机械研磨对 316L钢表面组织形貌及性能的影响26-30
  • 3.1 机械研磨表面晶粒细化机理研究26-27
  • 3.2 机械研磨对表面粗糙度影响27-28
  • 3.3 机械研磨对表面显微组织形貌的影响28-29
  • 3.4 机械研磨对钢件热处理过程的影响机理分析29
  • 3.5 本章小结29-30
  • 4 基于稀土催渗 316L不锈钢机械研磨表面低温渗铝剂研究及机理分析30-45
  • 4.1 粉末包埋法低温渗铝剂组分的研究30-32
  • 4.1.1 渗铝剂的选择30
  • 4.1.2 填充剂的选择30-31
  • 4.1.3 催渗剂的选择31
  • 4.1.4 助渗剂的选择31-32
  • 4.2 基于稀土催渗低温渗铝剂正交实验设计32-38
  • 4.2.1 渗剂组分相对含量的确定32-33
  • 4.2.2 渗铝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的确定33
  • 4.2.3 渗铝正交试验结果分析33-38
  • 4.3 机械研磨对渗铝剂最优组分的影响38-43
  • 4.3.1 机械研磨时间对低温渗铝层厚度的影响38-39
  • 4.3.2 机械研磨对渗铝剂中稀土含量的影响39-41
  • 4.3.3 机械研磨对渗铝剂中供铝剂含量的影响41-42
  • 4.3.4 机械研磨对渗铝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42-43
  • 4.4 基于稀土催渗机械研磨低温渗铝机理模型的建立43-44
  • 4.5 本章小结44-45
  • 5 316L不锈钢低温渗铝层组织形貌及其性能研究45-52
  • 5.1 渗铝层组织形貌45-46
  • 5.2 渗铝层相结构及其成分分布46-47
  • 5.3 渗铝层硬度分析47-48
  • 5.4 表面抗氧化性48-49
  • 5.5 表面抗腐蚀性49-50
  • 5.5.1 316L不锈钢机械研磨低温渗铝层腐蚀性能分析49-50
  • 5.5.2 316L不锈钢机械研磨低温渗铝层和传统渗铝层腐蚀性能比较50
  • 5.6 本章小结50-52
  • 6 结论与展望52-54
  • 6.1 结论52
  • 6.2 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60
  • 致谢60-61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忠愚;机械研磨的应用[J];航天工艺;1988年06期

2 刘天明;;机械研磨对电沉积镍镀层晶粒生长过程的影响[J];电子制作;2013年17期

3 杜凯,郑凤成,谢军;机械研磨法制备晶体密度钼膜技术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6期

4 刘明铭;;石墨半环机械研磨工艺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2期

5 宗文俊,孙涛,李旦,程凯,董申;单晶金刚石晶体的机械研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6 吕爱强,刘刚,刘春明;机械研磨诱导316L不锈钢表层组织的演变[J];金属学报;2004年09期

7 王忠志,王大伟;论超精密机械研磨过程中保证工件质量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J];上海计量测试;2004年05期

8 李强;金洙吉;苑泽伟;李伟思;郭东明;;单晶金刚石机械研磨结合化学辅助机械抛光组合加工工艺[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3年04期

9 彭兰;王林军;闵嘉华;张继军;陈军;梁小燕;严晓林;夏义本;;碲锌镉晶片机械研磨和机械抛光工艺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5期

10 侯翠侠;;一种用于最小回流阀密封面机械研磨的专用机构[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艳;翟玉春;尹振;牟文宁;;机械研磨活化粉煤灰应用于酸法提取氧化铝的研究[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2 袁正英;王晓钧;李东旭;荣振中;;机械研磨粉煤灰物理性能与结构的NMR分析[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3 王晓钧;杨南如;周洪庆;;机械研磨粉煤灰作为树脂基复合材料填料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杨红川;张久兴;张深根;周美玲;;机械研磨制备Nd_(1.5)Fe_(10.5)Mo_(1.5)N_x间隙氮化物的工艺条件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钧;粉煤灰机械研磨中物理与机械力化学现象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诗念;氧化还原制备石墨烯的机械研磨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晔;机械研磨(冲击)电镀铜镀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刘自平;基于稀土催渗316L不锈钢机械研磨表面低温渗铝工艺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弓艳霞;新型研磨垫在化学机械研磨制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5 姜霖;化学机械研磨(CMP)对电特性影响的分析与优化[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3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103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d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