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堆测接管堆焊管座疲劳性能
本文关键词:C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堆测接管堆焊管座疲劳性能
【摘要】:C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堆测接管管座采用低合金钢堆焊成型,堆焊是增材制造的最原始形态。在核电的压力容器设计上,采用堆焊结构作为结构的一个部件是不常见的。采用埋弧堆焊,从堆焊结构的三个方向——垂直于焊接方向、平行于焊接方向、堆焊结构的高度方向分别进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个方向的疲劳性能基本相当。疲劳试验结果与ASME第Ⅲ卷附录Ⅰ提供的母材的疲劳曲线进行对比,三条试验曲线的数据点均位于ASME基准曲线的上方,因此采用ASME第Ⅲ卷附录Ⅰ提供的母材疲劳曲线进行堆焊管座的力学评定是合适的。
【作者单位】: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关键词】: CAP 堆测接管管座 埋弧焊 疲劳性能
【分类号】:TL351.6;TG455
【正文快照】: 0前言 在核电的压力容器设计上,一般采用分体锻造接管与本体焊接,或在容器上局部加厚,进行机加工出接管,但是带来的问题是锻件局部加厚,影响主体结构的力学性能。无论分体锻造接管还是机加工出接管,与堆焊相比,在设备制造的经济型方面 不占优势。C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堆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堆焊[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9年02期
2 ;孔内壁的填砂堆焊法[J];焊接;1970年04期
3 郭达尔斯基;齐国治;胡旗振;;苏联堆焊工作目前的主要方向[J];焊接;1960年01期
4 王德拥;仲继才;;用堆焊法修补锤砧[J];锻压机械;1977年01期
5 凡里;;大面积多丝单道堆焊[J];焊接;1980年06期
6 张家有;;超声探测堆焊层下裂纹的探讨[J];焊接;1984年06期
7 ;堆焊[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1994年03期
8 ;堆焊[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1995年05期
9 ;堆焊[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0年02期
10 ;堆焊[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迪;单际国;任家烈;刘景凤;沈风刚;;光束反应合成碳化物增强的镍基合金堆焊层[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金卿;;压力容器堆焊层铁素体数超标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航;田志凌;汪光胜;徐平;;不锈钢堆焊层的充氢试验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4 谢蒙生;;钢质基体黄铜堆焊气焊工艺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5 张迪;单际国;任家烈;刘景凤;沈风刚;;光束反应合成碳化物增强的镍基合金堆焊层[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耿香月;;模具修复用冷堆焊层的成分、组织及性能分析[A];第四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7 魏学安;林建鸿;王艳;吴东棣;;不锈钢堆焊剥离过程中应力作用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8 单际国;任家烈;;45#钢表面光束粉末堆焊层的耐磨性能[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9 沈士明;刘斌;;加氢反应器堆焊层表面裂纹疲劳扩展的形貌与速率的研究[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丁韦;宋宏图;高振坤;黄辰奎;王贵山;黄锐;;贝氏体钢辙叉电弧堆焊层的开裂分析[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立恒;铁路钢轨电焊修理法[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勇;堆焊层对连铸辊热机械行为的影响分析及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2 伍钢;Q235及304不锈钢表面CMT-TWIN堆焊镍基合金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云方;钴基合金等离子粉末堆焊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邵大伟;金属基陶瓷复合堆焊层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5 郝明;超声冲击对镍基合金堆焊层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晓东;碳化钨颗粒/高锰钢基复合堆焊层组织及性能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郭小燕;冶金轧辊堆焊层表面开裂失效分析及其有限元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周筠;高碳高铬堆焊及堆焊合金耐磨性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红;等离子弧填丝粉末堆焊设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尉言辉;304L不锈钢及其镍基合金堆焊层摩擦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6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13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