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TiCN基钢结硬质合金制备及热处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06:01

  本文关键词:TiCN基钢结硬质合金制备及热处理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i(C N) 钢结硬质合金 制备方法 热处理 微观结构 氧化机制


【摘要】:硬质合金(WC-Co合金)是切削刀具行业最常用的材料之一,由于硬质合金原料的高成本和毒性,近年来材料工作者开始寻找其替代材料。TiCN基金属陶瓷具有密度低、硬度高、耐磨损和抗高温抗氧化,是一种合适的替换材料,然而这种材料仍是用的镍和钴等做黏结相,没有解决高成本和毒性的问题。本研究将用原子数相近的Fe来替换Co、Ni等作为金属陶瓷的黏结相,用铁作黏结相的优点除了Fe资源更丰富,价格更低廉,更低的毒性外,还因为Fe的合金能够通过热处理来提高材料的性能,这是一般硬质合金所不具备的。而Ti(C,N)基钢结硬质合金的缺点在于烧结阶段液态铁对Ti(C,N)硬质颗粒的润湿性不佳,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本研究以质量分数为36%的Ti(C,N)为硬质相,以W6Mo5Cr4V2钨钼高速钢为基体,钢基体中的合金元素及其碳化物能够改善组织、增强合金性能。本文重点研究了制备工艺、碳含量以及热处理工艺等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在氩气氛围中高能行星球磨12h能够获得破碎效果最好、混合更均匀的混合料,此时混合料中的氧含量增加最小,仅为1.3%,碳/氮比基本保持了原料粉末中的水平。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Ti(C,N)基钢结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呈现出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烧结温度为1450℃的时候,其力学性能出现一个拐点,达到了最大值,烧结体的断裂韧性及硬度分别是11MPa·m~(1/2)和1265 HV30。此时,合金具有最好的微观组织结构,为与金属陶瓷类似的芯-壳结构。碳含量对合金组织及烧结机制有着较大影响。当碳含量较低时(0.5%),合金共晶温度较高,合金元素仅从钢基体中析出,碳化物中富含Mo,无硬质相的溶解,硬质相与钢基体的结合强度差,组织孔隙多;当碳含量为0.9%~1.1%,合金实现液相烧结,部分硬质相颗粒Ti(C,N)溶解于液相中,与钢基体中的合金元素形成固溶体,冷却时从钢基体中析出,分布在未溶的硬质相周边,形成典型的芯-壳结构,改善了钢基体对硬质相的润湿性。当碳含量过高时(1.3%),易导致硬质相聚集,存在两者碳化物,包裹Ti(C,N)的碳化物“壳”增厚,这种组织对合金的强度是极为不利的。当热处理工艺为在氩气气氛1170℃淬火保温1h,然后520℃二次回火,保温0.5h,将获得较好的热处理效果,在此工艺参数下硬度提高21%,达到1530 HV30,断裂韧性提高38%,达到15.2MPa·m~(1/2)。本文还研究了热处理对合金高温氧化机制的影响,氧化层共分里、中、外三层,其中里层形成了由TiO_2、FeTiO_3组成的保护层,阻碍了氧气对合金内部组织的氧化,氧化增重速率明显降低。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35.5;TG1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书助;兰登飞;鄢玲利;尹绍峰;;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年05期

2 李颖;周艳晶;张艳飞;;未来全球钴资源供应形势分析[J];中国矿业;2014年08期

3 赵昌胜;;W6Mo5Cr4V2钢冷冲压模具热处理工艺探讨[J];模具制造;2014年07期

4 苏广才;张修海;林定富;韦书建;黄思娟;陈锡广;;Ti(C,N)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研究[J];铸造技术;2013年01期

5 傅杰;李光强;于月光;毛新平;方克明;;基于纳米铁碳析出物的钢综合强化机理[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01期

6 秦宇飞;刘剑;罗湘燕;;热处理对低合金高速钢碳化物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0年24期

7 周书助;彭卫珍;王社权;;烧结温度对Ti(CN)基金属陶瓷成分和显微结构的影响[J];硬质合金;2008年03期

8 魏红菊;吴一;龙飞;邹正光;;超细TiC粉体制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材料导报;2008年S1期

9 李戬;童世合;;W6Mo5Cr4V2高速钢组织与性能特点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王洪涛;熊惟皓;;Mo对Ti(C,N)基金属陶瓷包覆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硬质合金;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继;高性能超细Ti(C,N)金属陶瓷刀具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95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195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1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