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辙叉用贝氏体钢的疲劳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载辙叉用贝氏体钢的疲劳性能研究
【摘要】:以提高重载辙叉用贝氏体钢的疲劳性能为目的,对不同成分贝氏体钢的组织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和检测分析,探讨了合金元素、疲劳强度指数、疲劳塑性指数、温度、载荷频率以及应变幅等参数的变化对重载辙叉用贝氏体钢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重载辙叉用低、中碳合金贝氏体钢的强度、塑性增加;过渡寿命降低11.2%,高周疲劳性能提高.随着疲劳塑性指数、疲劳强度指数减小,相同总应变的疲劳寿命提高;随着温度增加,断裂应力与弹性模量均下降,且相同总应变的疲劳寿命提高;随着载荷频率、应变幅的增加,断裂应力增加,且相同总应变的疲劳寿命降低.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工业大学能源装备材料技术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5122)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N2015259)
【分类号】:U213.62;TG142.1
【正文快照】: 0前言随着铁路事业向着高速、重载方向的快速发展,重载铁路对钢轨及辙叉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重载协会(IHHA)于2005年修订重载铁路标准,要求重载铁路满足以下3个条件中的至少2个:1)列车牵引重量至少达到8 000 t;2)轴重达到或超过27 t;3)在长度至少为150 km的线路区段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统轮;空冷贝氏体钢的发展及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0年02期
2 孙德勤,吴春京,谢建新;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J];机械工程材料;2003年06期
3 郭卫凡;新型高强度准贝氏体钢及其在煤矿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S1期
4 李洪波,刘向东,金宝士,黄志求;21世纪以来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铸造设备研究;2005年01期
5 郭卫凡;新型高强度准贝氏体钢及在煤矿的应用[J];煤矿机械;2005年03期
6 李高宏;;新型贝氏体钢[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新型贝氏体钢系列开发、应用、推广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8 周鹿宾;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特殊钢;1993年06期
9 康沫狂,贾虎生,杨延清,杨东方,武小雷;新型系列准贝氏体钢[J];金属热处理;1995年12期
10 方鸿生,郑燕康;我国贝氏体钢的前景[J];金属热处理;199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恒法;;空冷贝氏体钢的研究应用及展望[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2 周鹿宾;;高强高韧贝氏体钢的开发与应用[A];西北五省区第四届热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1990年
3 方鸿生;白秉哲;刘东雨;徐平光;;贝氏体钢的强韧化[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4 张晓燕;李广宇;梁益龙;闫超杰;赵杰;;一种新型贝氏体钢空冷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5 刘湘江;闵永安;骆鸿;;控制冷却对新型准贝氏体钢组织的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6 杨志刚;白秉哲;郑燕康;方鸿生;;新型非调质空冷贝氏体钢的发展现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符寒光;陈补高;;多元低合金贝氏体铸钢磨球的研究和应用[A];21世纪全国耐磨材料大会——第九届全国耐磨材料磨损失效分析与抗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0年
8 鲁统轮;董伦;孙兆福;;空冷贝氏体钢在重型汽车前轴上的开发与应用[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0-2001)[C];2002年
9 朱建军;党恩;武占学;刘永飞;;一种铁钻工滚轮用贝氏体钢的试验研究[A];2011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1年
10 易敏;王立峰;陈涛;佟倩;;低碳贝氏体圆钢的组织细化[A];线棒材工艺技术、装备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福;包钢贝氏体钢轨道岔价值翻倍[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2 兰金亮;贝氏体钢轨化学成分及生产工艺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3 邱松年 费梅君 孙维芳;高强贝氏体和马氏体焊接结构厚板研究方向[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4 ;低(超低)碳贝氏体钢发展迅速[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5 ;低(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性能及用途[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6 记者 白茂槐 通讯员 吴香玉 吴玉华;包钢全贝氏体钢轨及组合辙叉受青睐[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林立恒;钒微合金化贝氏体热轧带钢研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8 卫功兵 裴新华;高强度贝氏体/细晶铁素体复相热轧板的开发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9 ;采用新一代TMCP调控热轧钢材显微组织的基本原理与典型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10 姚连登 王文喜 王培玉 崔强 王九清;舞阳以TPCP工艺开发690MPa级超低碳贝氏体钢[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雪霞;模拟方法在贝氏体钢研究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8年
2 苗隽;高硅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及V微合金化影响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3 赵四新;中低碳钢贝氏体形核长大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勇围;低碳Mn系空冷贝氏体钢的强韧性优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陈昕;高速重载贝氏体钢轨开发的应用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6 张朋;合金钢表面纳米贝氏体化的组织和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斌;高碳含硅钢中束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佘丽;贝氏体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刘伟;超细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4 罗平;基于组织调控改善贝氏体钢轨钢的抗磨损和抗接触疲劳性能[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张宏亮;含Ti钒微合金钢贝氏体区析出行为及贝氏体钢开发[D];东北大学;2014年
6 冯子凌;贝氏体钢轨铝热焊剂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6年
7 刘蓉;高强度贝氏体精轧钢筋性能优化及断裂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汪辉;Cr13型马氏体不锈钢的贝氏体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9 熊万全;新型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曲线和接触疲劳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10 郑春雷;辙叉用贝氏体钢的氢脆特性及失效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06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206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