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合金铸造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在汽车发动机缸体应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元Al-Si-Cu合金铸造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在汽车发动机缸体应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苏大学》 2013年
多元Al-Si-Cu合金铸造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在汽车发动机缸体应用的研究
刘光磊
【摘要】:高速、节能、环保、安全、舒适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而轻量化是实现上诉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质量占整车重量的20-30%,而缸体作为发动机中最大的铸件,其质量占发动机重量的25-35%。近年来,铝合金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用铝合金代替传统的铸铁材料生产发动机缸体后,不但可使缸体减重30%左右,还可以提高导热性能,防止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出现转向偏差。因此,采用铝合金生产缸体对降低汽车发动机乃至整车重量,推进我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在高性能铝合金缸体的研发应用上还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想实现高性能铝合金缸体的工业化生产,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新型的铸造铝合金缸体材料、精密成熟的铸造工艺和先进成套的工业化生产装备,其关键和根本是要解决材料和铸造工艺的问题。 基于此,借助日本马自达品牌汽车发动机缸体用铸造铝合金的生产经验,与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长春一汽马自达系列轿车发动机缸体用的新型铸造铝硅合金,并对其铸造工艺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力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铝制发动机缸体的生产技术,提升国内生产铝制发动机缸体的能力,加快我国汽车行业在轻量化道路的发展速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研究了细化变质处理对多元Al-Si-Cu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取目前工厂生产中最常用的三种细化变质剂:Al-5Ti-B、Al-10Sr和RE,借助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复合细化变质配方为:Al-10Sr=0.1wt%、RE=0.3wt%、Al-5Ti-B=0.8wt%。与单一细化变质处理的合金以及母合金相比,该配方制备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均得到极大的提升,其力学性能为:σb=252MPa、σs=191MPa、δ=3.0%、布氏硬度=90.6HB,其组织中a-Al相更加细小且轮廓清晰,共晶硅相、Al-Cu相、Al-Si相以及含铁相的成分变得多元化,且尺寸更小、形状更圆整、分布更均匀,说明三种细化变质剂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两个描述变质效果的参数:平均面积和长宽比,细化变质合金的变质效果最优。 2、研究了不同原砂制砂芯及其壁厚对多元Al-Si-Cu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选用石英砂、铬铁矿砂和宝珠砂分别制成厚度范围在8mm~40mm的阶梯状砂芯片,由于提供的冷却速度不同,直接影响制备的多元Al-Si-Cu合金的力学性能、二次枝晶间距和细化变质效果。铬铁矿砂砂芯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性能最好,硬度是石英砂的最好。随壁厚增加,三种砂芯制合金的抗拉强度由360MPa变为280MPa,伸长率由8%变为3%,而壁厚对硬度性能的影响并没有明显规律。当壁厚为40mm时,石英砂和宝珠砂制合金组织中出现片状和块状Si相,变质效果恶化。最后,在三种砂芯制合金的力学性能与二次枝晶间距之间建立了拟合方程,用于指导工厂实际生产。 3、研究了多元Al-Si-Cu合金的热疲劳性能。通过对不同热处理试样在不同温度幅下热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由于T6态合金的温度敏感性最弱、抗氧化性能最强,其热疲劳寿命最长。多元Al-Si-Cu合金在热疲劳裂纹萌生期要经历三个阶段:形成微观氧化层、氧化层内生成微坑、微坑生长或微坑内部生成裂纹源。裂纹扩展前期为沿晶生长,主要靠裂尖钝化-尖锐化引起裂纹扩展;而后期为沿晶和穿晶混合生长,以裂尖钝化-尖锐化和裂尖前沿空洞连体复合方式扩展。最后发现了Si相形状和位向影响裂纹扩展行径的两种方式:“绕墙”扩展和“穿墙”扩展。提出了两种新的表征合金热疲劳性能的方法:裂纹曲折度和裂纹的长宽比。 4、研究了多元Al-Si-Cu合金的摩擦行为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6态合金在不同载荷和磨损时间下的质量磨损率和摩擦系数最小,磨面磨损形貌处于较轻微的磨损机理状态。当载荷小于500N且磨损时间小于3h时,T6态和铸淬时效态合金的耐磨性能接近,主要是因为二者硬度性能相近;增大载荷延长磨损时间,发现三种状态合金的亚表面内Si相发生破碎,间接提高了合金的表面硬度,改善了润滑效果。载荷过大则导致Si相甚至Al2Cu相周围出现微裂纹和撕裂状塑性变形,严重影响合金的耐磨性能。多元Al-Si-Cu合金摩擦磨损至失效过程中,磨损机理的衍变过程是:磨粒磨损→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粘着磨损→粘着磨损+剥层磨损→剥层磨损+氧化磨损。依据材料磨面塑性变形程度及其硬度缩减情况,率先提出将氧化磨损分为氧化轻微磨损和氧化失效磨损两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U464.13;TG2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林;刘谦;邱骥;;7A52铝合金微动磨损行为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04期
2 王宏明;李桂荣;赵玉涛;戴起勋;;电磁铸造法制备的(Al_2O_3+Al_3Zr)_p/A359复合材料的磨损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4期
3 郑子樵;孙晓旭;陈圆圆;魏修宇;;一种Al-Cu-Mg-Zr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6期
4 万迪庆;何柏林;陈朝霞;熊光耀;;新型变质剂Pr_2(CO_3)_3对ZL107的变质作用及性能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S1期
5 夏鹏成;于金江;孙晓峰;管恒荣;胡壮麒;;DZ40M合金的热疲劳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1期
6 田涛;;浅谈汽车铝合金轮毂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7期
7 吉祖明;我国冷芯盒制芯(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1999年04期
8 覃奇贤;刘淑兰;;浅谈摩擦与磨损[J];电镀与精饰;2009年05期
9 徐芳;陈振中;;A357铸造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以及裂纹偏折[J];工程力学;2011年10期
10 何昌德;杨普新;;轻量化材料及加工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发展和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尹必峰;内燃机关键摩擦副表面微织构润滑与摩擦机理及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3 周云郊;钢铝混合材料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关键问题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莉;机械零件疲劳强度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5 贾和坤;轻型车用柴油机预混合低温燃烧机理及排放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斌;马鹏程;赵红阳;;双辊铸轧超高强铝合金有限元数值模拟[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张广明;成建国;朱秀荣;赵国田;王冬生;;7A05铝合金自由锻造工艺及锻件力学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3期
3 陈小明;宋仁国;任建平;李杰;张宇;何源;;“双峰”时效对7175合金Mg晶界偏析及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5期
4 王鑫鑫;刘伟东;屈华;陈超;;V对Al_(12)Fe_3Si影响的价电子理论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5期
5 谭兵;马冰;张立君;陈东高;王法科;明珠;;中厚度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组织与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5期
6 李桂荣;张勋寅;王宏明;赵玉涛;陈刚;张钊;;微纳米ZrB_(2p)/Al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机制和组织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7 秦文峰;龙江;刘峰;郭荣辉;;飞机结构铝合金直接化学镀Ni-P合金研究[J];表面技术;2009年05期
8 王洺浩;周超亮;谢磊;胡晋;李宁;;铝上氨基磺酸盐镀铁取代镍中间层的工艺研究[J];表面技术;2012年03期
9 田少娟;李大纲;李苏杨;;杨木刨花模压托盘疲劳振动性能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8年11期
10 王真;宋刚;刘黎明;;铝合金电弧喷涂纯铝涂层的耐蚀性能[J];材料保护;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树君;李宝田;于洋;;搅拌摩擦焊与等离子弧焊交叉焊缝气孔产生抑制措施初探[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余忠贵;华学明;肖笑;李芳;;铝合金变极性氩弧焊阴极清理工艺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勇;谢红霞;马铁军;李鹏雁;;不锈钢电阻点焊熔核冷却速度的计算[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苏志付;骆良顺;苏彦庆;李新中;郭景杰;傅恒志;;铝合金旋转喷吹精炼过程气泡运动的数值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5 刘静安;;铝合金可锻性及热力学参数确定原则分析[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振宇;冯彦波;聂波;赵刚;田妮;李瑞峰;;2A12铝合金均匀化处理工艺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妍;高霖;吴宪治;邱挺昱;任菁;;异形盒多道次深拉深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研究[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莹;金广明;尹德英;汪解民;;水玻璃冷芯盒工艺研究[A];2009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任颂赞;陈德华;马春霞;于晖;;铝合金薄壁管焊接区开裂分析[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宜松;陈吉清;李宇彤;裘芝敏;;车身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及其成形性能研究进展[A];2009年广东先进制造技术(佛山)活动周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春波;1050铝合金形变和再结晶过程中的织构演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起华荣;A356合金熔体调控对流动性的影响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步明;新型节能阳极材料制备技术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左敏;Al-X(Si,Zr,,Ca)-P合金中磷化物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计海涛;Al-Mg系合金挤压加工变形及低周疲劳行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6 车欣;Al-Si-Cu-Mg-(RE)系铸造铝合金的疲劳行为及其损伤机理[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培跃;7050合金淬火敏感性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9 秦红;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静;水平连续铸造Al-Si合金组织及其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火平;原位合成TiB_2/Al-4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彭楠;两轮自平衡电动车机械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易成;退火工艺对铸轧505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4 上官玉辉;冷却速度对Al-Cu合金微观组织及熔化潜热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5 逄锦程;Al-Pb合金组织性能及高温变形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王威;Cd、Sn合金化α基Mg-L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胡艳;CPU散热片的设计及模拟[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8 潘大伟;下壳体压铸件数值模拟及工艺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卢烨;锶和稀土对4004铝合金变质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建交;镧、钕、铈对4004铝合金变质效果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冬;丁焰;刘志华;葛蕴珊;;轻型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排放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5期
2 董晟全,周敬恩,严文,梁艳峰,杨通;Al-4.5Cu合金热裂倾向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1期
3 张平,王卫欣,赵军军;7A5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特征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6期
4 刘扬;郭建斌;;汽车使用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5 徐贵宝,王震坡,张承宁;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能量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5年02期
6 党惊知,杨晶,程军;铝合金电磁泵低压铸造技术[J];兵工学报;2003年02期
7 骆清国;刘红彬;龚正波;桂勇;;柴油机气缸盖流固耦合传热分析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07期
8 胡海云,鲁长宏,张争艳,邢修三;金属热疲劳的非平衡统计理论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郑学森;;国内汽车复合材料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J];玻璃纤维;2010年03期
10 杨卯生,毛卫民,钟雪友;半固态合金成形的技术现状与展望[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忠民;杨磊;潘青林;姜锋;;微量Sc和Zr对Al-Zn-Mg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叶升平;;有中国特色的消失模铸造[A];2004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全长;柴油机低温燃烧基础理论和燃烧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泓;材料疲劳裂纹扩展和断裂定量规律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刘钢;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经济性能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4 刘志峰;绿色产品综合评价及模糊物元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林铁坚;基于多脉冲复合喷射控制的柴油HCCI燃烧过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周和敏;钢铁材料生产过程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7 林驰;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高峰;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及其在中国镁工业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9 杨洪秀;活塞缸套系统仿生非光滑界面摩擦与润滑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华;绿色产品评价理论和方法及其在粉末冶金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鹏;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罩优化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舒彦;铝钢异种金属自冲铆接工艺与质量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袁志恒;铝车轮项目投资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4 程方启;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润滑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国军;复合材料汽车车轮的强度分析及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董金卫;轿车铝合金轮毂锻造成形新工艺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7 曾毅;两种动态加载条件对7075铝合金中剪切带自组织与损伤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8 王光建;单面自冲铆—粘连接工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8年
9 杨巍;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的凸轮表面激光微造型参数优化设计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10 李永利;板料自冲铆接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云;宁远涛;周新铭;;PtNi40合金有序化转变及性能[J];贵金属;1984年04期
2 郑震勇;;超塑增强合金及其注塑模热挤压的应用[J];电子工艺技术;1986年Z2期
3 ;DF-300型照相机精密电刷及电位器用新型铜合金材料通过技术鉴定[J];上海有色金属;1989年01期
4 Ю.Л.Поляков;艾方;;合金材料的板材冲压(1)[J];模具技术;1989年01期
5 廖彩达;4J28合金冲压零件穿晶裂纹问题分析研究[J];机械设计;1993年04期
6 王黎阳;;金属封隔器的研究[J];新疆石油科技;2004年02期
7 艾护民;赵海鹏;李江伟;;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综述[J];化工新型材料;2007年07期
8 陈东;;赣州将兴建年产30万吨新型合金生产线[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2期
9 唐兴;;大型立式浓硫酸泵的研制与应用[J];有色设备;2009年01期
10 李秋影;张梁;洪娟;郭卫红;许海燕;吴驰飞;;聚磷酸铵阻燃r-PET合金的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0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强;郭景;;空天结构材料Ti合金在航天领域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邹智厚;卢宏远;乐虎;万伯谦;Fritsche Bernhard;徐仲杰;;铝合金汽车发动机缸体的压铸生产[A];2009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卢邦洪;;电触点材料的发展动向及展望[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战略研究综述部分[C];1997年
4 陈忠家;;基于微观分析的合金材料粘塑性本构模型[A];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塑性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世元;田凤;;TPEE/PVC弹性体合金材料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波;夏庆中;潘晓霞;;冲击加载合金材料微缺陷的中子小角散射初步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7 洪友士;赵爱国;钱桂安;;强度状态对合金材料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影响[A];2009年度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政;;汽车发动机缸体的铸造工艺[A];2009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慧青;张淑芬;张旖;王国强;;新型增强材料——硼酸镁晶须[A];2006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韩敏芳;杨翠柏;李伯涛;彭苏萍;;用作SOFC连接材料的铁素体合金钢材料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2 通讯员 徐春芳 记者 沈宫石;[N];安徽日报;2006年
3 王小龙;[N];科技日报;2011年
4 刘子田;[N];中国冶金报;2005年
5 玉笙寒;[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6 刘新华 李明辉;[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7 柳莺;[N];中国船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璐;[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N];今日信息报;2003年
10 王晴;[N];江阴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磊;多元Al-Si-Cu合金铸造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在汽车发动机缸体应用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2 袁家伟;高导热Mg-Zn-Mn合金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3年
3 方西亚;Mg-Gd(-Mn-Sc)合金拉伸变形时的塑性失稳行为及变形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胡欣;齿科修复用钛—锆—铌—锡合金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张斌斌;Ti-Ag基合金的组织结构与生物性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蓝志强;新型镁钛系BCC结构储氢合金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周乐;Mg-Zn-(Al)系合金热裂敏感性及其微观机理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8 姜勇;WC-Co类硬质合金的疲劳性能及应力分析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张杰;Cu-Ni基多元耐蚀合金的稳定固溶体团簇结构模型及成分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高志杰;稀土—镁—镍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丽;中温Al-Si-Cu基钎料的研制及LY12感应钎焊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志刚;铸态及快淬(Mg_(2.4)Ni)_(100-x)RE_x(RE=La, Ce; x=0-20)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贮氢性能[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爽;压铸态Al-Si-Cu-(Er)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振龙;稀土氧化物Nd_2O_3对亚共晶Al-Si-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5 郑育前;Al-10Ti合金添加量对AZ102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志军;稀土对银铜镍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杨家灼;金属型铸造Mg-Zn-Al-Ca耐热镁合金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姜爱民;复合抑制剂对超细WC-8%Co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9 赵永成;稀土元素Nd和Sm对铸造Mg-Zn-Y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10 李冬林;Al-Mg-TM合金的热性质及Mg_(97)Zn_1Y_2中24R型长周期相的微结构[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多元Al-Si-Cu合金铸造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在汽车发动机缸体应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5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2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