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铣开槽加工表面形貌与变质层研究(英文)
本文关键词:盘铣开槽加工表面形貌与变质层研究(英文) 出处:《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钛合金 盘铣 粗糙度 表面形貌 显微硬度 微观组织
【摘要】:设计盘铣开槽实验以测量盘铣切削钛合金时的切削力和切削温度,以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实验为基础,分析不同切削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残余应力、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铣削表面中心处的粗糙度值小于边缘处,粗糙度值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铣削表面和次表面均出现残余压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残余压应力逐渐减小为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晶粒沿进给方向发生明显的拉伸变形,α相从初始等轴态拉伸为长片状。随着切削温度的升高,塑性变形区的金相组织发生改变,当切削温度达到β相转变温度时,金相组织从初始等轴态转变为全片层组织。热力耦合作用使得已加工表面和次表面硬度值升高。
[Abstract]:The design of disc milling cutting force experiment to measure the slotted plate milling cutting of titanium alloys and the cutting temperature, cutting force and cutting temperature experiments, analysis of surface roughness under different cutting conditions, surface topography, residual stress,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er of the milling surface roughness value less than the edge roughness valu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pindle spee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utting depth and feed rate. The milling surface and sub surface showed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the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 decreases gradually to zero. In the cutting force, the grain along the feed direction obviously the tensile deformation phase from the initial tensile axial state of flake. With the increase of cutting temperature, the change of microstructure of plastic deformation zone, when the cutting temperature reaches the beta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microstructure from the initial Equiaxed state into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The coupling of the machined surface and sub surface hardness increased.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National Numerical Control Major Projects Foundation of China(2013ZX0400108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0975237,51005184) Aerospac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China(2013ZE53060)
【分类号】:TG54
【正文快照】: The titanium alloy is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aviation,navigation,automobile and other industries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like small density,high intensity,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an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1].However,the machining quality an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雁,,齐毓霖;触针测量法研究磨损表面形貌变化的实验系统[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2 索双富,葛世荣,强颖怀,赵子江;磨削加工表面形貌的分形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6年01期
3 冯秀;顾伯勤;;表面形貌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润滑与密封;2006年02期
4 刘志勇;孙孟良;范峰;彭麟;陈昌兆;高波;应利良;鲁玉明;蔡传兵;;磁场下镍电沉积层织构及表面形貌[J];功能材料;2010年08期
5 谢小鹏;表面形貌和表面的摩擦学作用[J];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周兰英;和庆娣;程平;;基体表面形貌对膜基结合强度影响规律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6年02期
7 白秀琴;刘雪梅;袁成清;周新聪;;贝壳表面形貌测量技术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1年06期
8 周明宝,林大键,郭履容,郭永康;微结构表面形貌的测量[J];光学精密工程;1999年03期
9 夏阳;黄进凡;;微观表面形貌检测方法及其发展[J];湖北农机化;2014年03期
10 董允,贾艳琴,徐立红,任福英;电沉积及激光辅助电沉积镍基镀层表面形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移山;陈大融;孔宪梅;;激光毛化表面的测量和评价[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2 刘q;;面向产品性能的表面形貌设计与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乔玲;何小元;;固液耦合三层膜表面形貌稳定性分析及调控[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q;刘小君;王虎;;缸套表面形貌磨合特性及润滑能力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李艳霞;杨宇明;余赋生;董丽松;;受限诱导的聚合物混合薄膜的表面形貌[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韩中领;汪家道;陈大融;;表面形貌在面面接触乏油状态下的减阻效果实验[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7 冼亮;鞠永青;郭炎;陈大融;;表面形貌接触效应的表征[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2年
8 尚淑霞;曾建民;王弘;;MOCVD生长Mg_2TiO_4薄膜的表面形貌[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王莉;赵江;韩志超;;SEBS薄膜在去浸润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发展[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10 时轮;徐立;;多波长全息表面形貌检测及振动分析[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博;铣削表面形貌的多尺度表征与仿真技术[D];浙江大学;2015年
2 綦群芬;基于新一代GPS的表面形貌规范与认证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庞启龙;基于小波和分形的KDP晶体形貌分析及对透光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裘徔;零件表面混合维建模理论、方法及其在产品装配质量预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战蓝;KDP晶体超精密飞切加工表面形貌形成过程仿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赵朝夕;直流喷嘴的加工表面形貌及其对液流喷射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晶;光学曲面表面形貌的重构与评价[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4 白利娟;进给方向振动辅助铣削三维表面形貌仿真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李活;变半径摆线铣削切削力预测与表面形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黄旭;铟镓砷表面形貌相变动态化过程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刘雪梅;基于船舶绿色防污的贝壳表面形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彭培;表面形貌区域法分析评定算法及软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小改;表面形貌软件测量标准网络化应用系统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杨广义;小波分析方法在表面形貌评定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0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38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