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Bi添加对挤压纯Mg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6 05:35

  本文关键词:Bi添加对挤压纯Mg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出处:《金属学报》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镁合金 挤压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摘要】:基于各种零部件对非稀土型低成本镁合金的需求,选择低成本Bi添加镁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纯Mg及其添加6%Bi(质量分数)的Mg-6Bi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种样品在挤压后均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且表现出相似的挤压织构,但Bi加入后可获得更为均匀细小的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从未添加态的30μm显著减小为4μm.Mg-6Bi合金中未完全固溶的微米级Mg3Bi2相在挤压过程中被破碎并沿挤压方向呈条带状分布,同时观察到大量动态析出的纳米级Mg3Bi2相弥散分布在基体中.挤压态Mg-6Bi合金的力学性能较纯Mg显著提高,其拉伸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189 MPa,228 MPa和19.9%,且未表现出拉压各向异性.添加Bi后合金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晶粒细化和弥散分布的微纳双尺寸Mg3Bi2相协同强化的共同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demand of various components for non-rare earth type low cost magnesium alloy, low cost Bi added magnesium alloy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ure mg and Mg-6Bi alloy with 6Bi (mass fraction) were studied. The two samples were recrystallized completely and showed similar extrusion texture after extrusion, but more uniform microstructure was obtained after Bi addition. 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30 渭 m, which has never been added, has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 4 渭 m. Mg-6Bi alloy. The micron Mg3Bi2 phase with incomplete solution is broken during extrusion and is striped along the extrusion direction. Cloth.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observ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dynamically precipitated nano-sized Mg3Bi2 phases dispersed in the matrix.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xtruded Mg-6Bi allo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at of pure mg, and the tensile yield strength of the extruded Mg-6Bi alloy was improved.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reached 189 MPA 228 MPa and 19.9% respectivel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after adding Bi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joint effect of grain refinement and the synergistic strengthening of the dispersed micro-nano dual-size Mg3Bi2 phase.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Light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QN2015035 河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220056 河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基金2015002;河北工业大学引进人才项目20800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E2016202130 科技部“中韩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资助项目201510资助~~
【分类号】:TG146.22;TG379
【正文快照】: 2)Light Metal Team,Korea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Changwon 51508,Republic of Korea3)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天津3003504)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淄博255049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OF EXTRUDED PURE Mg WITH Bi ADDITIO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之一)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7年12期

2 ;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之三)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8年04期

3 陈金宝;高温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持久部分之五)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0年02期

4 李长林;孙中仁;;关于40CrNiMo钢力学性能问题的讨论[J];大型铸锻件;2013年04期

5 吴全兴;实用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工程[J];钛工业进展;1994年06期

6 李光新,马新沛,孙学山;含碳量对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0年05期

7 史光亮,寇劲松;低碳拉丝钢盘条力学性能改进试验[J];甘肃冶金;2000年04期

8 赵中平;;工艺性能是否属于力学性能[J];发电设备;2013年04期

9 王松林;;热处理方法对碳钢艉轴力学性能的影响[J];大型铸锻件;1989年04期

10 余宗森,袁泽喜,李定秀,李士琦,武骏;鞍钢钢材成分与其力学性能的定量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和田;;253MA钢高温力学性能的测定[A];2008全国MTS断裂测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段东明;任池锦;;高性能高层建筑结构用钢力学性能与组织研究[A];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陆琪;罗月新;计波;;热处理对7715D高温钛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马兴涛;王德龙;;锰含量和工艺参数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A];山东省金属学会理化检验学术委员会理化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泾;孙洪刚;赵宪明;;特殊钢轧制过程力学性能预报[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6 于国财;吴林志;马力;;碳纤维铝合金层板的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杨桂瑜;;酸洗液浓度对盘条力学性能的影响[A];纪念《金属制品》创刊40周年暨2012年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驹;熊永光;周瑛琦;薛文;金伟良;;新型建筑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劣化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费翠萍;;稀土镧、镨对铝导线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A];全国第十二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宁军;刘世余;;提高康明斯K38缸体力学性能的工艺措施[A];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重庆铸造行业协会2010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在线监控系统(待续)[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2 王华;大厚度海洋平台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余万华;CQE-热轧钢卷的力学性能控制模型[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任小勇;地质工程用高性能无钴硬质合金的制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蔡志辉;高强塑性中锰钢的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3 黄礼新;CLAM钢高温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4 罗丹;镁—锡—锌镁合金的组织控制和力学性能[D];吉林大学;2015年

5 夏志新;低活化钢中析出型相变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年

6 马炳东;脉冲电流对高强度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数值模拟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宝壮;超细晶铜基合金塑性变形机理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晓辰;一种高强度水电用钢加工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马百常;高性能Mg-Zn-Sn-Mn挤压镁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4 安成钢;异步热轧及热处理对钛及钛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4年

5 苏霞;ADB610钢力学性能的可靠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凯锋;Al含量对B+级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7 孟涛;ZrO_2增韧Cr_2O_3-Al_2O_3陶瓷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8 牛中毅;Mg-11Li-3Al-xCe合金的制备及力学性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李斌;热轧高强钢组织异常及力学性能波动的诊断及预防[D];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杰;微量元素对Mg-Al-Zn系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6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1386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